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探索(2)

2017-01-15 12:40邓杨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初中物理

邓杨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教师在该阶段采取的教学手段无疑对学生知识基础的形成以及下一步的学习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致使物理教学质量不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综合新课改指导理念,提出了几点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走出一条创新化的物理教学道路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

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物理具有抽象性、科学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物理本身是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而化解学习难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就在于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初中生的智力发育特点和思维能力,为他们指出一条高效学习的路径。可见,教师深入研究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尤为必要的。

一、将书面知识生活化

与生活问题紧密相连是物理学科的根本特点。物理知识本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只是长期以应试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师生都忽略了学习物理的真实目的,教师一味的让学生钻研课本中的知识,却忘了让他们将所学再次应用于生活中。将书面知识生活化能够使知识点更加的通俗易懂,让学生轻松理解,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意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们掌握知识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这节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通常在下雪时我们并没有感觉很冷,但是化雪时却感觉很冷,这是为什么呢?又如,在教学电学知识的时候,我提出:我们都知道高压电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我们却经常看到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但却并没有发生我们想象中的触电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在教学“浮力”这节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我们都知道不会游泳的人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会沉入海底,但在死海中人们不但不会下沉,而且还可以长时间躺在海中看书,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在教学光折射现象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在课下准备一个杯子和一根筷子,将筷子插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另外一个阻碍就是知识点的抽象性较强。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健全,对于物理的学习还需要逐渐适应,教师需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采取合理手段,实现将知识点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化。

例如,在讲“水循环”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云、雨、雪的图片,这些物质都有一个本质的共同点――都是由水变化而成的。在学生的欣赏过程中,我提出问题:水不仅能变换成云、雨等,还能变成雾、霜、露等,水是怎么变化成多形态的呢?大部分学生都摇摇头,带着疑惑和好奇的眼光看着我,我播放了一个小水珠历险记的动画,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现了水循环的过程。最后,让学生依据动画和结合课本知识,填写课本中水循环示意图。在学生填写后,我找出几个学生代表念出答案,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继续深化关于水循环的其他问题,如水状态发生变化时的吸热和放热、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转移情况等。通过一系列图片、动画等形式,使水循环这一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吸收和接受,并让学生认识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将复杂内容规律化

尽管物理知识抽象、复杂,但也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物理知识点间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总结规律,推倒概念,灵活的分析并运用。

例如,在讲“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回想一下,照相机出来的像是什么样的,那放大镜呢,两者有什么区别?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照相机照出来的像是小的,而透过放大镜的像是大的。然后利用多媒体光路图作出放大或缩小的像的情况,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让学生的思维从实验的感性分析到理性描述。通过分组讨论、观察、思考、概括,学生大体分析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最后,我总结学生的回答,给出最终的成像规律,并利用多媒体将规律以动画方式展现,加深了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这样,借助多媒体,使学生耳目一新,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学习效率[1]。

四、将实验教学直观化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例如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面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课前就要考虑好上课时,空气的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实验器材进行晾晒。如果天气不佳,就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者用电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毛皮和绸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中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

2.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例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学生不易观察,课件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观察这一过程。再比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运动,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等都可以利用课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

五、结语

总之,物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设施,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元滟.刍议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中学教学 .2015(2):68.

[2]王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 .2016(6):239.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策略初中物理
只因是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浅析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评价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高三生物课程第二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