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2017-01-15 12:40王红江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初中

王红江

摘要:初中是学生的青春叛逆关键时期,此时的道德与法治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德育教育是是素质教育的首要要求,教师在导入道德与法治中,除了基础的知识夯实,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还应同步化的以道德观念熏陶学生的心灵,并预留时间听取学生的意见,融合与教材息息相关,又贴近生活的典型法治案例,将德育渗透到课堂的互动环节,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感悟展开问题的联想,教师应创设轻松的课堂空间,不需要学生照本宣科的回答固定的内容,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结合道德与法治的问题由浅入深的畅想,根本了解知识的内涵,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汲取知识涵养,在深化的了解中,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道德与法治是通过道德观念的抒发,阐明自己对德行的理解,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回味道德与法治的内涵,通过自己的感受与其他人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形成全新的体验,期间学生会发现很多自己认知错误的问题,开启了认识互动的新大门,教师可借助道德与法治的思辨,引领学生走出认知的误区,尤其是针对初中时期有叛逆思想的孩子,他们的思维理解较为浅薄,当走到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分岔路口,往往不知作何取舍,教师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同时又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心理辅助,道德与法治的解读不是枯燥的,应注意融合趣味元素,让学生回味无穷又发人深省。

一、挖掘生活元素简明知识定理

我们在讲解道德与法治时,一些问题较为抽象,学生们并没有切身的经历这些,提到这些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会发现学生仍旧我行我素,课堂上的秩序不容易把控,我们单一的从学生的视角想要去改变他们的课堂习惯是不容易的,当你改变不了别人的时候可以尝试改变自己,课堂上学生的记忆混乱,或者表述不清,多是在定理的分析上,缺乏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在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带入到法律中。比如消费时买到了假的商品;收寄快递时发生了破损、丢失时如何申请赔付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与接触到的问题,带领学生掌握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能够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自我保护。这样的话题与生活密切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与学生产生互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道德法律学习的实践意义等。当然,情境话题的选择除了教师能够想到、了解到的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外,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他们熟悉的书籍、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学习等。

二、构建模拟场景感悟教育内容

除了典型的生活情景教学创造情境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亲身体验中去体会、去尝试、去思考。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之后,可以建立一个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和原、被告,然后对于一些情况进行讨论。在思想道德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设定乘车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体验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辆公交车中可能发生的故事。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设定固定的情节,让学生进行演绎,也可不设定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的设定情境,展开教学。初中生年龄尚小,参与意识、表现意识还较为强烈,采用这样的场景模拟,能够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化为一幕幕短剧,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感悟体验,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需要选择素材的情况,教师可以尽量选择近来报刊电视上播放的热门话题,让学生讨论,这符合政治学科的特色所在,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给学生讨论热点的机会,能够体现他们的参与性及建设性等。

三、引导学生建立自学体系

要实现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等目标,教师还应通过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建立以教学内容与方向为指导的创作平台,通过各种类型的生活化创作提高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综合素质的目的。在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打造的创作平台主要为不同形式的学习方案创造平台;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从教学内容、方法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在《情绪调味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借包括真实案例、文学作品、小说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案例进行关于"情绪"主题的描述,在此过程中对其表达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类别进行"情绪"为题材的思考创作;教师应使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忌对其提出过多格式、套路等方面的暗示与规定;完成创作后,在课堂上进行匿名分享,并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该创作中关于观点、价值观和情感等方面的讨论,使学生建立起多种角度思考个人情绪的习惯,使其在面对各种事情时,能更客观、理性;此外,教师应给予每个作品以积极、肯定的评价。从创作上提高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是教学的创新之举。

四、创设教学情境,指导生活实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当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把知识制作成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件,也可以开展微课,还能播放相关的视频等,这样就能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使其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体会道德品质的作用,进而将这种力量内化于心,表现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奉献于社会。比如在教学“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可以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的视频,在榜样的引领下获得力量;可以为学生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曲,使其明确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还可以为他们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经历,让他们学会正确的面对非议。

总结

总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让教师和学生都愉悦其中,通过培养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知识目标建设的全面性,并重视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于课堂的和谐开展,和社会的和谐建设。

参考文献:

[1]邓晓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5(12):168.

[2]虞晓波.新课改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5(01):135.

[3]吴佳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240.

[4]陈开洲.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131-13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