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

2017-01-15 12:40赵厚宏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赵厚宏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于一些事物不能正确的判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究,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途径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创新元素加以辅助,数学学科与教师的课堂相互合作,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能型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国家输出更多优秀人才。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师习惯于“满堂灌输”填鸭式的教学,而学生被动的消极接受,学生很少参与教学过程,更不会去积极思考用数学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没有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压制了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讲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思维留出时间和空间,避免学生养成依赖老师的心理和思想懒情的习惯,教师应积极探索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用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教师从中加以指点[1]。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5米=50分米=5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就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创建自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学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圆的面积”时,先出示学习方法:关于圆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圆你还想知道什么?自学课文后,我又知道了什么?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动动手,检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给出学生学习方法,“关于圆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又问:“关于圆,我还想知道什么?”面对新知识,先想一想:新知识包括哪些内容?我想知道些什么?这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迸发创造火花的重要源泉。体现学生主体性时,注意突出个体特征和群体效应[2]。也就是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精神,又要培养学生个性。合作学习中,可以分同桌学习和小组学习两种形式,学习方法可以是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互相质疑、互相检查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大家都能各抒己见、认真交流,并得到反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

三、注重多样性,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

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来说,一定要给学生多样化的探索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其各自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他们在进行问题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也具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思考层次,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才会被激发出来,进而有效的去创造[3]。在这方面,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或者是引导他们向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探索,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够积极的发挥自主能动性,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与此同时也能够发现更多的解题办法,所以必须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尽量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激发想像,促进创新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為知识有限,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知识想像是人类思维中最主动、最积极、最具有创造性的因素"。因此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大胆想像,把自己已经占有的知识重新组合,进行广泛的联想,创造出新形象,并千方百计地使他们在学习中"由此思彼",激发他们的神思飞跃,处于创造想像氛围之中,享有成功的喜悦[4]。例如:在教"速度、时间、路程的综合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红和小明同时走出校门,小红每分钟走50米,小明每分钟走60米,5分钟后两人到家,他们两家相距多远?"学生思考后大部分列为:(50+60)×5:550米,这时有个学生挠了挠头皮站起来说;"我认为两家也许相距50米。"学生议论纷纷,而后我让这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因为题中没说两家是否在学校的同一侧,如果在学校同侧,相距就是50米,如果在学校异侧就是550米,所以我补充的算式为(60~50)×5=50米。还有如果他们两家不在同一条马路上,则需要补充条件再计算。"这位同学想像之奇特,算理之充分,体现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结语:

小学的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的创新探索。让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带动下积极的去进行学习探索,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成绩还能强化学生本身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学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素质教育论坛,2016(23):156-157.

[2]练炳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7(08):145-146.

[3]郭桥.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素质教育论坛,2018(24):789-790.

[4]张娣.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育技术研究,2018(36):46-47.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