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2017-01-15 12:40白玛拥珍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重要性核心素养

刘世明

摘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当前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目标,这关系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到人生的成长进步,在这方面必须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聚焦课堂实践的策略方法,要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还要注重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分享一些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重要性;课堂实践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变革,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逐渐深入校园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生活技巧的增长。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与组织能力,包括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感悟能力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技巧,那么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条件下开展教学,就需要教师能够在熟练掌握小学语文知识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拓展。

1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涉及的范围广泛,其需要学生对汉字进行认识,需要帮助学生对语言知识与表达方式进行掌握,需要学生对文化的含义进行理解,还需要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所以语文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为学生的生活铺垫道路,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时,需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出发,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改变让学生死板的进行语文知识记忆的现状,使学生能够应用语文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多种问题,促进学生独立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增长,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

2 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2.1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加强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汉字与词语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汉字与词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汉字的字面意思进行了解,帮助学生挖掘汉字的深层内涵[2]。比如在对小学语文S版《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清澈”这一词语的认識,教师就可以首先明确这一词语的字面意思,即形容清而透明,进而让学生联系文章内容,对这一词语的含义进行感受,指的是沙洲坝本水源污浊,经过毛主席带领乡亲进行挖井之后,乡亲能够引用干净的水,通过这一词语展现了挖井的好处,进而在帮助学生掌握这一词语的意思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词语的意思进行造句,以强化学生应用这一词语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

2.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对语文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剖析,提升学生对语文文章的理解和情感感知能力,有利于让学生对文章重点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表达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独特见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还能促进学生个人情感的升华,从而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例如在对课文《小麻雀》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并让小组成员共同进行讨论:“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进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母亲为我们都做了什么呢?”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从而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促进学生感恩情怀的提升。

2.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应依据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图片,引导同学们感受语言图像的魅力,从而达到陶冶小学生性情的目的[3]。如在《七律·长征》课文中,该课文是诗歌题材,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诗歌比赛。为了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教师应提前教授诗歌在排版布置中应遵守的规范,使小学生们运用日常积累的语言词汇进行诗歌写作,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使小学生能够运用多个意象创作诗歌,在文字意境中感受语文课程的趣味性,从而提升写作能力。新课程要求小学生熟练运用文字,具备表达意境美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应要求小学生积累词语的比赛。这篇课文描述了毛主席对红军长征的艰难,教师可以在班上设置成语比赛活动,只要与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相关即可,例如千难万险、从容不迫、永不退缩,学生了解比赛规则后,将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中。

2.4合理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语文教材内容中,大都包含深我国身后的文化底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对我国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教育,以促进学生思想内涵的丰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增长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4]。例如在对《将相和》课文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负荆请罪”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蔺相如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两个人都是以国家的利益为最高理念,加强团结协作,这样的品质值得学生们学习和发扬,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增长。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开展课堂实践,首先需要合理设计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其次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拓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再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需要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广,程丽丽,计宇 .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调查研究: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J].东北师大学报,2016(02):20-22.

[2]赵莹莹 . 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1):56-57.

[3]黄曦 .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02):60-61.

[4]顾梅生 . 探究小学语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7(02):171.

白玛拥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学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小学语文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全新人才。本文就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实践

引言: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够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运用枯燥、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而且,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1、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好的迎合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人。同时,不断的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创新,并灵活的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当前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白鹅》一课时,学生可能对白鹅不是很熟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白鹅的视频或图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观察和了解,从而能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对课文进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其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快乐的进行语文的学习,有效的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通过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踐能力,使学生能自主的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的做到活学活用。例如,在教学《猫》时,教师可在学生学习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仔细的观察,仿照课文进行写作练习,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观察的事物生动的描述出来,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4、合理运用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的学习形式,符合了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多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内心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的尽心改进。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搭石》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在进行细读、精读,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的内涵。学生经过思考和交流,体会到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并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学慧.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中国高新区,2018(07):126-126

[2]狄成艳.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日常课堂教学设计[J].华夏教师,2017(23):41-41

[3]周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25-25

[4]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20):17-19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重要性核心素养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课堂实践与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