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017-01-15 12:40张有明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参与意识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张有明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目标,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必须保证学生时刻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但是当前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性不足,主要体现为学生参与兴趣不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我们需要集中分析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路径,研究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有效路径, 希望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课堂参与意识,构建有效的生本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参与意识;教学方法

引言: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学生从属,因此灌输式教学模式也就由此形成,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不强,被动学习造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丧失,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不理想,距离新课程改革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基礎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打破传统“机械式”教学模式,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以促进新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就要以此为目标,促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性提升。

一、以新颖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创新课堂导入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路径之一,如果教师可以促进课堂导入环节创新发展,则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更容易被调动,为学生主导课堂奠定基础。基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应该注意趣味性和启发性,引导小学生思考,积极参与到学科教学全过程中[1]。例如,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小学语文教师先要利用多媒体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视频,将雄伟壮观的景象展示给学生,学生自然而然地和老师一起走入其壮观奇妙的世界,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我国的地理位置,有效带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互动式教学,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核心素养

想要利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促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达成,就要求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法,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应用多元化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生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学科学习信心,保证学生全程参与,促进参与式和体验式教学目标达成。课前设计的教学方法要确保整节课程实现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这样才能做到教学方法与参与式学习相互促进,全员参与是使所有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打破传统教师与尖子生单向交往的教学方式,全程参与是指将教学情境贯穿整节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确保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知识性,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学习[2]。教师也要以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出发点,有效利用文章教材增强学生审美能力,以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例如,学习古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时,教师要与学生都以诗人的角色,想象此情此景的意境,教师再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到的情景。再如学习《题西林壁》时,教师先展示相关庐山景色,再让学生想象庐山在脑海中的画面,身临庐山当中的感受,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设置学习任务,加强自主探究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找到问题的答案,不能养成依赖权威的坏习惯。通过设置学习任务,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任务的完成中,久而久之,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积极地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中来[3]。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进行完情境导入之后,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总结出每一个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小兴安岭什么时候、什么类型的景色;整篇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什么样的感情等。学生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会明白在阅读学习时,需要先分段,再对每个段落进行总结,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最后弄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长期的自主学习练习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可以得到相对的减轻,学生能力可以逐渐得到提高。

四、开展合作讨论,解决重点难点知识

开展合作讨论,是希望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能够进行互相交流,从别人的感悟中学生又可以获得新的感受,从而对学习内容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感悟,达到深化教学内容的目的,真正使学习内容内化到学生心中[4]。以合作讨论为巩固学习的方法,真正发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落花生》时,课文最后“父亲”说道:做人要像花生一样,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意思是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父亲”的话开展小组合作讨论,议一议:内在很重要,难道外表就不重要了吗?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会开动思维,力求能有与众不同的解答,为了让同学接纳自己的观点,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寻找依据,如此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学生质疑权威,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与思考,形成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结束语: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兴趣参与,整节课教学也没有意义。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师生关系,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巧建.体验式教学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策略研究[J].祖国,2017,21(3):129-130.

[2]方琳琳.涌动思潮,让小学语文课堂神采飞扬[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21(09):321-322.

[3]欧必忠.“对话”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21(09):524-525.

[4]张全容.浅谈小学语文对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J].教育论坛, 2015,21(50):117-118.

猜你喜欢
参与意识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小学语文开放型作业浅析
数学课教学中学生良好参与意识的培养
浅议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学习法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