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珠琳镇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2017-01-15 12:40刘忠玲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广南县回族同胞

刘忠玲

摘要:珠琳镇是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回族作为珠琳镇其中一大民族,由于宗教信仰问题、民族团结问题,一直存在着一些发展的不稳定因素,现在面临回族同胞人均收入逐渐下降,大部分回族同胞处在贫困阶层以下的状况,本文对将广南县珠琳镇回族人民作为一个“区域”,就回族同胞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珠琳镇位于文山州广南县的西南部,东与广南县的旧莫、五珠乡接壤,南与砚山县的阿猛镇毗邻,西与丘北县的天星、平寨乡相连,北与广南县的者兔乡连接。距广南县城52千米,省道阿八线、丘广公路和云桂铁路穿境而过。全镇有国土面积496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 1658 米,最低1118米,平均海拔1400米,属丘陵、喀斯特地貌,山区占71 %;土地相对连片,总耕地面积23万亩。其中,坡度15度以下的18.28万亩,15度以上的4.72万亩,经过立项投入改造的高稳产农田地有9000亩。有林地33.5万亩,森林覆盖率约 43.4%。全镇辖珠琳、以兔、白泥塘、吊井、西吉、西基德、羊街、新寨、阿卡黑、中寨、阿哈11个村委会176个自然村24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等民族。2016年末共有13357户6534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3564人,少数民族36149人,妇女31644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59‰、死亡率5.6‰、自然增长率4.99‰。农民人均收入8447元,农民人均有粮365公斤。

一、回族同胞目前的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类型

1、饮食业

在珠琳镇回族同胞发展的产业存在着单一、规模小、散状经营等特点。主要从事饮食业、养殖业、种植业。饮食业主要局限在餐馆、小吃、杂货店这三种,饭馆包含有早餐、正餐和夜宵,其中在珠琳镇的餐馆行业中,经营范围较大、口碑好的餐馆80%都是回族餐馆,回族同胞发展饮食业在珠琳镇有一定的优势;另外的形式是地摊式的小吃,这种经营方式,主要是一些收入低的群众在经营,原因是店铺租金高昂和缺乏烹饪技术,无法做大、做强。导致收入不稳定、收入增长缓慢。

2、养殖业

回族同胞大多都居住在集镇中心,居住在珠琳镇清真寺附近95%以上的居民都是回民,由于宗教信仰的关系,他们只能养殖牛、鸡、鸭、羊。因为居住环境受限,能够养殖牛和羊的人很少,大规模养殖鸡鸭的人也很少,而珠琳的回族同胞用于食用的肉类大多是牛肉,由于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多数还靠购买牛肉食用,在珠琳镇养殖牛的基本都是汉族和苗族同胞,在回族同胞中没有形成规模,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和扶持专业合作社,在珠琳镇就有一个养殖高峰牛的专业合作社,在全县是当做试点来发展的,这个也是汉族同胞们成立和开办的。

3、种植业

珠琳镇由于气候、海拔、水土等地理位置优势,适合栽种烤烟,是文山州重点烤烟收购大镇,烤烟是珠琳镇最大的产业,也是珠琳镇人民主要的收入来源,2017年珠琳镇种植烤烟面积34360亩,收购烤烟441.61万公斤,88322担,但是,由于信仰,回族同胞不能栽种烤烟,因此回族同胞就与珠琳镇的核心产业失之交臂。回族同胞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玉米和辣椒,这两种作物都要大规模种植才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受土地面积的限制,珠琳镇的回族同胞在种植业也不能有很好的发展。

二、限制经济发展的因素

1.外出务工人口少

在沿海地区务工,要与各个地方人民、各个民族聚集在一起,由于汉、回两种民族饮食习惯的差异,饮食问题难以解决,另一个方面,回族同胞每年都有“把斋节”一个月内在白天不能喝水、吃饭,在“把斋月”内体力和精力都严重不足,是无法参加正常的劳动生产的。因此,回族同胞外出务工的人很少。

2.年轻的回族人民吸毒人口不断上升

在珠琳镇的回族,一般都不在本地学校上学,都是在当地或者是文山市、红河州的清真寺里面学习,主要是学习专门的伊斯兰教知识,没有全面的接受素质教育,因此,长久以来珠琳镇吸毒人口中,回族都是占很大比例的,而且,今年来还在不断上升的态势,年轻一代受毒品的腐蚀和残害,不务正业,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阻碍了社会稳定和自身的发展。

3.民族矛盾

汉族和回族之间的矛盾在珠琳镇是一直存在的,近几年来在地方政府和全镇人民的努力下,取得了快速的进展,汉回民族冲突矛盾案件明显减少,但是,仍然存在。社会稳定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发展。

4.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地理位置闭塞、人民获取信息能力弱、缺乏专业技术、缺乏创业的创新思维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回族同胞的经济发展,成为贫困的回族同胞脱贫的阻碍。

三、针对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大力发展小额信贷

一是坚持政府推动,银行主动,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的扶贫小额信贷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

二是充分运用“以贷转股、以财政贴息换分红收益”模式。该模式由建档立卡贫困户以银行发放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入股合作社,合作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三是“政府+银行+社保+保险”模式,致力于帮扶社会保险缴费存在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资金缴纳社保费用,并以每月领取的养老金用于偿还贷款本金.

(二)大力发展旅游业

珠琳镇正在投入建设全州最大的清真寺,项目投资2000万元,没有国家资金扶持,全部依靠本地回族人民的捐款和外来人员的捐款,2017年投入建设已经获得捐款600万,后续珠琳镇回族同胞将自发到全国各地争取更多珠琳镇的成功人士赞助该项目,集中力量将清真寺建设好。清真寺建设完毕投入使用后不仅可以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还可以过渡发展成旅游业,为清真寺创收的同时带动和拉动回族同胞的经济发展。

(三)大力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珠琳镇在文山州有“小上海”的美称,不只是形容珠琳镇人民经济收入高,同时形容珠琳镇有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例如:烤烟、辣椒、玉米、梨、花生、南瓜子等等,在2015年珠琳镇党委政府召开过“珠琳镇人民企业家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珠琳企业家虽然是在外创业生活,但仍然不忘自己的“根”在珠琳,很愿意为珠琳发展出份力。

(四)引入多领域、全方位的技能培训项目,扩宽培训内容

回族人民提高生活水平困难、发展经济迟缓,主要原因是创业意识不强、产业创新思维不广,镇党委政府要与县人社局积极协调和配合,引入多领域、全方位的技能培训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培训和就业紧密结合,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实施订单培训,合理设置培训项目,安排好培训时段,并且要达到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切实提高生产技能.

珠琳镇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乡镇,回族是其中一個大民族,是影响珠琳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在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团结问题上,以民族社会稳定为基础来发展经济,党委政府要在经济发展过程起主导作用,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相信能够迎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持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广南县回族同胞
两岸同胞一家亲
广南县耕地质量现状与保护对策
对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下者偏村壮族村寨民族服饰的研究
广南县总工会:“贷免扶补”工作成效显著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广南县一起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