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

2017-01-15 12:40王芳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反思小学数学

王芳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重点问题。核心素养教育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给学生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将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

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的数学感知能力、数学意识与空间观念等能力素养的总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应当落实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运用理性思维方式实现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发展。我国的教学水平逐步提升,更多先进的教学方式被提出应用,为的是提升教学成效,改变教学环境,更进一步的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察,这样就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素质,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学习计划。

一、认真研究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才能够切实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进而选择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学习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研究教材的能力,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學习的能力,进而利用教材这个载体,提升学生整体的素养,这是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最基本的要求[1]。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对单元的整体内容都进行研究。首先是“角的度量”,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角”这一概念比较陌生,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度量”的角度认识角;然后就是“角的分类”,在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角的分类知识,加深学生对角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第三,就是“画角”即在前两节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会通过自己动手来画一画“角”,通过画角这一过程,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同时加深学生对“角”这一知识的理解。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研究数学教材,然后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有效开展教学。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本身就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升数学能力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不是所有知识的教学都是适用于这种方法的,这就需要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地选择这种方法开展教学,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运用又能够有效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在提升数学能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2]。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接触这一知识点,进而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知识点。如,可以让学生计算实际问题。问学生:“小红去商店里买铅笔,每支铅笔0.15元,如果小红买5支铅笔,一共花掉多少钱?”然后让学生进行计算,大部分学生用加法很快的就能够算出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问学生:“除了加法运算,还有没有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也得出了相同的答案呢?”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乘法进行计算,让学生先忽略掉小数点,用整数15乘以5得出75,然后再看小数部分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然后直接在结果后点上几个小数点就可以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很快掌握了这一知识点,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这一知识点的相关练习,通过不断练习及时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一知识点,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三、进行深度学习,提升推理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相对简单,但是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够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的学习,在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后还要进行适当的扩展,让学生能够清楚这一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通过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3]。例如:在学习“加法运算定律”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来教学。首先,板书“50+40”和“40+50”两个算式让小组成员各自选一个计算,看看有什么发现,接着他们得出结论:两个式子的得数一样,两个小组成员换过来演算也是一样。接着老师可以再次板书一个算式“104+88+96”让小组合作分别用两种方法算出答案,有的小组成员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104+88+96=288,有的小组成员则是这样算的:88+(104+96)=288,最后他们会发现虽然采用两种不同两种算法,结果却是一样的。这时,老师可以告诉他们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如此一来学生们就能通过小组的力量快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运算能力。

四、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小学数学课堂

在创建小学数学课堂过程中,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感悟数学知识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4]。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指导,例如情境教学模式,在被应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更好的获得感悟和启发,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更好的被激发出来。学生也能在情境中更好的感悟理解知识内容,教师也会投入更多的教学情感完成数学教学。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数学教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领悟数学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轻松地学习心态。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老师要贯彻落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分析教学策略时,需要转化教学目标。这样在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可以建立新的数学课堂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 周丽萍.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研究[J].成才之路,2017,12(02):128-129.

[2] 范锋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教育:文摘版,2016,24(08):137-138.

[3] 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15(04):142-145.

[4] 金华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7,22(13):112-113.

猜你喜欢
反思小学数学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