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7-01-15 12:40杨才海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反思能力初中数学培养

杨才海

摘要:数学新课标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因为数学的学习就是锻炼学生思维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积极的思考和质疑,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数学反思意识,可以有目标的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实际生活,还可以利用“错误”的生成性资源,这都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现状;策略

引言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完成数学认知的情况下,对自身认知活动过程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审视,这种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过程称之为反思。通过反思,它不仅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同化与迁移,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学习效率,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维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同样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一、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现状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是多数学生都害怕的科目,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也不理想;经常能听到教师这样的抱怨:“这样的题都讲过很多遍了,练过很多次了,怎么学生还是不会,做的一塌糊涂。”而学生也觉得很冤屈,这道题确实练过很多遍了,但是怎么就不会做了呢?因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学会解题,题解对了就完成任务了。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往往只关注解题最后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了解题过程和解题后的反思,恰好错过了能力提升的机会,相当于“入宝山而空返”了。

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把数学问题解决了,仅仅完成了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而这些现状恰恰说明了学生反思意识的缺乏,或者是不懂得该如何进行反思,更谈不上具有良好的反思习惯了[1]。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1.教师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数学试题也越来越多种多样,虽然题量巨大,但是所考查的考点也就是那些,正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一般来说,学习效果好、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善于总结、善于反思的。这种数学反思意识的培养,是学生进行数学反思的基础与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反复的思考,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步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2.創设问题情境,给予鼓励和肯定

数学问题情景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创设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情景为切入点,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以实际的教学环境为基础,设定出有新意,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以及问题,以此作为引导,让学生进入学习环境当中,并从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在得到结果之后,让学生再回过头来对解题过程进行反复思索与推敲,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进行归纳总结[2]。同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行为与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反思。

3.以生活中的数学为基础,强化数学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基础作为依据,尽可能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情景中寻找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回顾并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最后进行总结归纳,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反思能力[3]。例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这个一章节时,对于正弦和余弦这个内容,教师就可以这样教学导入:“身高相同的三个小朋友甲、乙、丙放风筝,他们放出的线长分别为300m,250m,200m;线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分别为30°,45°,60°(假设风筝线是拉直的),则三人中谁所放的风筝最低?”这样的题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角度和斜边求出邻边,最后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值和余弦值求解出来,学生也会进一步反思直角三角形的解题方法,思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建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4.利用“错误”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反思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用资源的眼光看待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反思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以平和、客观、公正的心态去正视,理智地看待,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将错误藏着、捂着,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应把错误当作一种动态生成性资源,合理利用,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充分利用这种再生资源,让“错误”美丽起来,使它成为教学中的一个亮点。这种通过纠错、改错,反思的方式,让学生找到“病根”,对症下药,学生在反思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知识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缺陷,提升了学习的经验,同时反思的习惯也逐渐养成,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在纠错的反思过程中得到优化[4]。

结语

总之,反思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性的学习,不但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出一般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最终达到“学会学习,乐在反思”的至高境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黎学开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7(05):82.

[2]龙兴文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8):50-51.

[3]陈小林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好家长,2016(04):95.

[4]马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08):72.

猜你喜欢
反思能力初中数学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运用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