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利用学具操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017-01-15 12:40张海英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低年级提升小学数学

张海英

摘要:受到年龄认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局限性较大,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率较低,加之数学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和晦涩难懂,加大了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难度,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十分的不理想。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顺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能力以及思维状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学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学具操作;學习效率;提升

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效的锻炼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有效的转变了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尽管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不断深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依旧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的教师居于绝对支配地位,全程的讲解和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和理解学习,没有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1]。

2、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当前大多数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授课时都是采用知识概念的提出、例题的讲解以及试题训练等三部曲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并缺少创新性,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少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极大地限制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数学教学内容过于学术化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点的讲解和数学知识的灌输,教师在教学时过于依赖数学教材,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反而忽视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性以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严重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实践应用意识的发展[2]。

二、学具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广搜学具,理解数学来源生活

为了让学生感知新课程中“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服务于数学”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只要内容符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就让学生广泛的搜集学具,深刻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观察物体”时,主要学四种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我让学生在家里找到图形,然后带来,在课堂上观察研究。第二天,学生带来了五花八门的立体图形:牙膏盒,药盒,化妆品包装盒,魔方,骰子,正方体纸盒,圆柱形杯子,茶叶桶,饮料瓶,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等。学生把这些物体带来后,小组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类,四种物体分好后分别放在每一个同学的面前,老师带领同学们研究长方体的时候,面前放长方体的同学就会把长方体物品推到桌子的中间,每个同学手里拿一个长方体,观察6个面,相对的面相等。同学们用手摸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学生然后依次学习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最后,让小组用带来的物体进行拼组,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组成一个惟妙惟肖的机器人,有的组合成庞大的坦克队,有的组合成一幅美丽的花园。这一节课,同学们学的兴趣盎然,津津有味,知识学的非常到位,理解的也透彻。

2、演示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课程的学习中,有些学具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往往把握不好,这时就需要老师对学具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确学具该如何用,怎样用就是正确的,并且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3]。有时还可以分步定向指导,逐步完成操作的策略,以求实效。

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分”,可安排如下的操作活动。每人取出6根小棒,不加任何条件限制,让学生随意去分成3份,结果主要出现了这样三种情况:

①3根一堆、2根一堆、1根一堆。

②4根一堆、1根一堆、1根一堆。

③2根一堆、2根一堆、2根一堆。

比较①、②两种分法和③种的分法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而重点比较不同之处。

怎样才能使①、②当中的小棒每份同样多呢?

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操作,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即分得“同样多”,要是分得不同样多,那么要把多的移给少的。

3、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着鲜明个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维火花和行为规律[4]。正如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是改变不了的。教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人生的塑造者、学习方式的组织者,不可能替代学生读书,替代学生感知,替代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替代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和掌握一个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明白道理。通过自己的感悟,找出事物内在的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数学的变化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结语: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具,抓住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契机,及时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善于运用学具调动全体学生会动手操作的兴趣,使学生边动手边思考,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常文斌.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7):239-240

[2] 许佩明.巧用学具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教育艺术,2017(08):29-30

[3] 叶堂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7(08):104-105

[4] 王春亮.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7(Z2):110-111

猜你喜欢
低年级提升小学数学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