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7-01-15 12:40郭燕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培养策略

郭燕

摘要: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学科,学好科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其投入到科学的学习中,是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的课程,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运用更有效地教学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成为摆在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制定教学计划,切实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利益。

一、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好习惯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遭遇失败未必是坏事,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积极鼓励学生建立学习科学的信心,并耐心引导学生做好总结与反思,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每个环节,认真思考,反复实验,从而取得成功[1]。例如:在学习电路连接时,很多学生经常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教师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寻找故障所在,而是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究竟是哪一实验环节出了问题,自主分析导致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学生便会争前恐后分析出很多的故障原因,如线路接触不良、电池没电了等,并根据分析出来的原因一一进行检测,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这样对待“失败”,能够使学生收获的更多,并通过总结与反思,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找出关键点,正确看待“失败”,这样才能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使实验教学受益匪浅。

二、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好习惯

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也不愿意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好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去验证预测可能的结果,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都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2]。例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以及生活中的电磁。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生活中的电磁锅是怎么工作的?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并认真总结,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欲望在科学教学中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但是观察力却不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的特性及学生的好奇心进行观察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对任何事物的观察能力,并且增强学生的耐心。教师应该明确观察的定义,观察力不仅仅是看,还要在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进而引发事情的思考。首先教师应该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观察时一定要以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观察的过程中认真的观察每个细节,说出实际的客观现象,这样才能保持在以后的科学工作中保持严谨的态度。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持久性,许多科学实验都不是一次成功的,有许多实验需要反复的观察、多次的实验才能获得结果,并且部分科学实验需要很长的反应时间,这就需要观察者要有耐力[3]。例如: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做利用放大镜聚光燃烧白纸的实验中,由于实验结果反应时间相对较长,教师一定要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观察,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力之余还要引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从实验的聚焦点观察初始燃烧现象的产生过程,找出有意义的科学现象进行讨论。

四、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教师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第一责任人,教师的日常教学会对学生学习习惯造成重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小学科学教学课程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认同这种学习方式,在实际中践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以教师提供的学习习惯为基础,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进行符合自身的转变[4]。例如:在学习“植物的一生”知识时,教师可以以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对学生坚持不懈、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对上述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寻找自己喜欢的植物,要求学生深入观察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然后自行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该植物,总结它生长所需的环境。该过程需要学生认真的观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把生活经验融入资料之中,然后反复的论证其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养成细心、认真以及不轻易言弃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中教师就要做好创新与研究工作,明确教学的意图,同时还要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雒鹏程.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改革与开放,2015(18):133-134.

[2]韩连启.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2):129-130

[3]武毅琴.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新课程(小学版),2016(07):154-155

[4]纵雯阁.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15-116.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策略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