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7-01-15 12:40刘小芳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教学研究初中数学

刘小芳

摘要: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质量也在随之提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应该积极分析科学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教学问题为基础的带有引导性质的教学方法,其自身具有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但是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过程中也应该要秉承着生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问题。基于此,笔者立足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研究;问题导学法

引言:

数学学科本身的性质和内容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知识应用,具体的引导方法就可以应用问题导学法。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理念指导和正确方法支撑,因此问题导学法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我们还是需要集中分析提升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应用路径,仅供参考。

一、问题导学法在课前的应用

课前导入应用问题导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课前导入质量对学科教学质量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指导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积极应用科学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1]。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开门见山的数学教学方式之所以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因为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大致了解了要学的课程内容,因此很多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激情,不能保持一颗好奇心了。例如,初中教师在对二元一次方程这章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借助鸡兔同笼这个实验进行问题引导,问题大致是当上面看到的是2个头时,下面就会有10只脚,而当上面看到的是有5个头时,下面就会有26只脚,那么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生活中的问题直接可以通过数学进行解决,而且也会使得课堂氣氛特别活跃,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对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应前呼后应

问题前后呼应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引导更具有完整性,初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问题的前呼后应,必要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2],例如:在学习两个数之和与两个数之差相乘的时候,可以引入这样一道题目:晓晓家的后花园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她想对这块长方形草地进行改造,如果将长缩短3米,将宽度延长到4米,那么这块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呢?教师在列出这个题目以后,根据题目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可以向学生提出:怎样计算改变以后草地的面积呢?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独立分析这个问题,如果想要计算改变以后的面积,是不是应该先要知道改变以后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两个数之和和两个数之差的公式,然后对所引出的公式进行总结,最后在引导学生将总结的计算公式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虽然引导学生已解决了问题,但是所总结出来的公式或规律很容易忽略再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应用所总结的公式或规律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能够前呼后应,从而真正体现数学的完整性。

三、有机融入思维技巧,有效攻克学习难点

问题导学法可以利用问题链的形式将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适时整合,通过构建具有系统性与条理性的知识流程,在思维技巧的有机融入中有效解决问题[3]。比如,“动点问题”教学时,在解决该问题的时候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法以及函数方程思想,因此教师在此部分内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渗透解决动点问题的思维技巧:思考——充分利用自身的形象能力,在审题过程中就对动点的变化和运动轨迹进行构想;画图——审题和构想过程中,准确抓住变量和定量,构造图形关系;猜想——结合图形和数量关系,归纳定点变化规律,进行合理的推断和猜想;判断——结合猜想结果进行推理,找到符合题目逻辑的答案;反思——在获得解题答案后,需要对答案结果以及解题过程进行质疑和反思,总结解题规律,获得解题的思想方法。

四、有序设计探究过程,培养思考的连续性

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因此同一个问题也可能存在不同答案,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也应该具备这种问题多样化意识,设计具有连续性的思考环节,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思考中实现问题求知、探索、发现以及解决的系统性能力提升[4]。基于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持续提问、反复思考的途径,可以从想问——发问——持续问三个角度展开。比如,在“投影”的教学中,我设计这样的教学问题:“我们把一束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作中心投影,把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作平行投影,如果我们使用灯泡、手电筒照射物体,那么形成的物体投影属于哪一种?如果使用手电筒照射与投影面平行的物体,则形成的影子和原物体之间的形状、大小关系如何?当手电筒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大小有变化吗?如何变化?”我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这些问题,让学生具备却分不同投影的能力,掌握投影的要素。

结束语:

综上,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对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新磕碜改革影响下,我们应该具备实施教学改革的意识,在指导教学活动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作为教学工作者的引导者,首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选择符合初中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操作上,要求教师合理设计问题,注重课堂提问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并结合教学实际,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教学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德权.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1(04):129-130.

[2]刘炜.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6,21(27):193-194.

[3]谢娟.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21(39):263-264.

[4]柴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20):271-272.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教学研究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