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防治报告

2017-01-16 05:37周丽梅陶得和何妍萍
中兽医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病死胎耳病

周丽梅,陶得和,何妍萍

(甘肃省武威市畜牧兽医局,甘肃武威733000)

猪蓝耳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防治报告

周丽梅,陶得和,何妍萍

(甘肃省武威市畜牧兽医局,甘肃武威733000)

2016年9 月以来,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某规模猪场饲养的生猪200头(其中母猪20头、公猪1头、育肥猪179头),陆续出现一种以妊娠母猪死胎、流产、木乃伊胎、弱仔等为特征,同时出现贫血,黄疸,发热等症状的疾病,22日1头母猪产下15头仔猪(死胎),怀疑为猪蓝耳病,当即采集病料进行化验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蓝耳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6年9 月初开始,该猪场妊娠母猪突然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的现象。病猪两耳、胸前、腹下、四肢、皮肤呈蓝紫色,病死率较高,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病后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2 临床症状

妊娠后期母猪突然出现发热(39.5-41.5℃),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耳尖、乳头、外阴、腹下、尾尖及四肢发绀,有些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部分公猪发生黄疸,严重贫血。有的耳部及腹下皮肤发红,严重的耳尖发绀,呼吸困难,咳嗽,消瘦。早产的仔猪当天或几天内死亡,初生仔猪发热,喜扎堆,拉稀,多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死亡率可达80%。

3 病理变化

剖检濒死期典型病猪,主要表现为血液稀薄呈水样,淋巴结出血,肺脏水肿、充血、出血,有坏死灶;肾肿大,有小出血点;肝脏肿大呈黄褐色,肠黏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部分在喉头、心外膜、膀胱黏膜有点状出血。流产胎儿及弱仔剖检,可见头部、皮下水肿,胸腔内积有大量清亮液体。

4 实验室检查

4.1 血液压片镜检

取病猪新鲜血液一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油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有多种形态如球形、椭圆形、环形及杆状的虫体在不停运动。有的虫体附着在红细胞的边缘使红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呈锯齿状、菠萝状等不规则形态,一个红细胞上可附着数个虫体。

4.2 鲜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

在病猪耳静脉处采血涂片,瑞氏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排列不整齐,红细胞被破坏,边缘呈齿轮状。附红细胞体散布在红细胞周围或附着在其表面,呈点状、杆状。染色后呈深紫色。

4.3 猪蓝耳病病毒RT-PCR检测

取自然死亡病猪的肺组织,提取组织RNA,应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检测猪蓝耳病病毒(PRRSV)的RT-PCR方法进行PCR扩增,得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419bp的核酸片段。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综合诊断,确诊为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6 防治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对发病猪立即进行隔离和淘汰,淘汰发病严重的病猪,发病轻微的猪隔离治疗;对健康猪迅速进行猪蓝耳病活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对猪舍环境及时进行清洗、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用具的清洁卫生;对流产母猪的胎衣,死胎及死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产舍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喷洒杀虫药物,防制吸血昆虫叮咬猪群;对体弱病猪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饲喂高能饲料,对腹泻病猪用口服补液法补充适量电解质。

6.2 治疗

由于猪蓝耳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只能进行辅助治疗。可用阿司匹林给妊娠后期母猪拌料饲喂,以减轻发热,延长妊娠期,减少流产,至产前7天停药,同时加强饲料营养。对于附红细胞体,用强力附红消(盐酸多西环素)0.1ml/kg.bw,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5~7天。若体温升高,可用安乃近或地塞米松;同时VB12、VC。不食或少食时用口服补液盐和葡萄糖饮水。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后,死亡减少,1周后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

6.3 预防

6.3.1 定期对猪舍消毒,用2%-3%NaOH或2% -5%强力消毒灵溶液对圈舍、食槽、产床和用具等进行消毒,防止感染发病。

6.3.2 定期从免疫猪群中抽检免疫猪的抗体浓度是否达到保护水平,抗体保护率≥70%,若达不到保护水平则进行强化免疫。

6.6.3 结合养猪场实际情况及免疫监测,制定符合实际的科学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是有效控制猪蓝耳病等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7 小结

7.1 本次疫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7.2 猪蓝耳病是由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且不同年龄的猪感染后症状差别较大。猪蓝耳病能够破坏猪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引起免疫抑制,猪感染后抵抗力降低,而易继发其他疾病,如附红细胞体病等而加重病情。

7.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引起的一种疾病,蚊虫叮咬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潮湿多雨季节,蚊虫易孳生,加上猪群感染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易发生附红细胞体病。所以,防治该病应注意消灭吸血昆虫,同时饲料中加入附红快克150g/t,连用5~7天,可预防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

S858.28

B

1003-8655(2017)02-0039-02

周丽梅(1981-),女,甘肃武威人,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兽医师,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体病死胎耳病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中国减少死胎速度仅次于荷兰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