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布鲁氏菌病

2017-01-16 05:37马斌
中兽医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母畜病畜布病

马斌

(甘肃省会宁县头寨子镇畜牧兽医站,甘肃会宁730727)

浅谈布鲁氏菌病

马斌

(甘肃省会宁县头寨子镇畜牧兽医站,甘肃会宁73072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又称为布氏杆菌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布鲁氏菌病在我国是人的乙类传染病、家畜二类传染病,也是WHO确定的致残率最高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同时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1 病原

布鲁氏菌为细小、两端钝圆是球状杆菌或短杆菌,无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是在严格厌氧条件下不生长的需氧菌。革兰氏阴性,在细胞内寄生。

2 流行特点

2.1 感染途径 可以通过体表皮肤粘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2.1.1 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染:这种感染常见于职业人群中,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

2.1.2 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

2.1.3 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如皮毛加工人员、布病菌苗研制工作者、打扫畜舍时。

上述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眼结膜感染,还可以通过交配及胎盘等生殖系统传播。

布鲁氏菌在外界中抵抗力较强,在土壤和乳制品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粪便中,12℃,生存250天。对光、热、一般消毒剂等均敏感,太阳照射10-20min,湿热60℃、10-20min,3%漂白粉溶液数分钟即可杀灭。

2.2 明显的季节性 家畜布病呈现明显的春季高发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北方以春季繁殖为主,而孕畜流产是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一般在家畜因布病流产后一月左右的时间,出现感染家畜和人间病例的明显上升。北方一般人间发病以5-6月为主。

2.3 年龄和性别特点 对家畜来说,成年羊被感染的较多,特别是怀孕母畜。而性未成熟的幼畜有较强的抵抗力,感染较少。老年感染母畜常常流产现象减少,那是因为一方面空怀率上升,另一方面存在感染第一胎流产多见,第二胎由于感染免疫导致流产率降低,但病原的传染性依然存在。

2.4 布病流行与畜种有关 我国以羊种、牛种布鲁氏菌流行为主。家畜中以羊布病最多发,其次是牛布病,猪布病相对弱些。羊种布鲁氏菌多发的主要原因在于羊只交易流动频繁,羊群中羊与羊接触频繁,另外羊种布鲁氏菌毒力和传染病最强也是原因之一。对人来说,羊种布鲁氏菌的毒力明显高于牛种菌,从人间分离到的病原菌90%以上是羊种布鲁氏菌,证明我国羊布病是人布病的主要源头。

3 潜伏期 动物接触细菌后的潜伏期与感染的细菌剂量、传播途径等有关。易感动物的潜伏期为14-180天。潜伏感染期的动物能从乳汁、唾液、精液、尿液、粪便等分泌物、排泄物和呼出的气体排出细菌。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动物可把细菌传染给同群动物。

4 临床特征 家畜感染布病主要症状为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弱胎。公畜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表现睾丸肿大,有热痛反应,后期萎缩。关节炎,表现关节肿胀,疼痛,喜卧,病畜表现跛行。绵羊、山羊流产时,一般无症状经过。有的在流产前2-3天长期躺卧,食欲减退,常发生阴户炎和阴道炎,从阴道排出黏液或黏液血样分泌物。在流产后的5-7天内,仍有黏液红色分泌物从阴道流出。母羊流产多发生在妊娠期的3-4个月,也有提前或推后的。病母羊一生中很少出现第2次流产,胎衣不下也不多见,病母羊有时可出现子宫炎、关节炎或体温反应。公羊发病时,常见睾丸炎和附睾炎。

布病带菌动物的排毒期有一定规律,主要在动物性成熟后和流产期间,最危险的是受感染母畜。据研究,1头感染分娩(流产/正常产)母牛排出109-1013布鲁氏菌;相当于实验感染6-60万头怀孕母牛的剂量。

S853.33

B

1003-8655(2017)02-0049-01

猜你喜欢
母畜病畜布病
仔畜性别人为可控制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家畜疾病的合理辅助疗法分析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