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的诊断与无害化处理

2017-01-16 06:59于书云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猪丹毒无害化猪只

于书云

(昆山市畜牧兽医站,江苏昆山 215300)

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的诊断与无害化处理

于书云

(昆山市畜牧兽医站,江苏昆山 215300)

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具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发病形式,是农业部公布的二类动物疫病。猪丹毒的主要发病目标群体为3~12月龄的猪只,而猪只的屠宰年龄为7~12个月,故而猪丹毒在肉品卫生检验十分常见,同时猪丹毒也可以在人群中传播。我国相关标准规范中,对于猪丹毒检疫有着明确的标准要求,如在肉品检疫过程中发现猪丹毒,则需严格遵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以确保肉品食品安全和人员安全。本文即从生猪屠宰检疫入手,就猪丹毒检疫诊断和无害化处理,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屠宰检疫 猪丹毒 诊断 无害化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畜牧养殖行业发展迅速,其中生猪养殖在养殖规模和养殖技术方面,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和发展,满足我国肉类产品市场需求的同时,相应提高了对于生猪屠宰检疫的实际要求。对于猪的屠宰检疫来说,猪丹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疫病,可在猪只和人群中传播,属于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如不能严格落实相关屠宰检疫要求,加强猪丹毒的科学诊断,就可能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从屠宰检疫入手,结合猪丹毒病原体分析,加强猪丹毒科学诊断和无害化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猪丹毒病原体分析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又称“钻石皮肤病”“红热病”“打火印”,是一种由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npathiae),即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目前,猪丹毒病类型主要具有急性败血症型、慢性心内膜炎症型以及亚急性皮肤疹块型3种。猪丹毒杆菌生命及其顽强,且对于外界因素有着较高的抵抗力,在多种恶劣环境条件下仍可以存活。例如,针对病猪进行掩埋处理后,猪丹毒杆菌可存活88d左右;如将肉品进行腌制或烟熏处理,猪丹毒杆菌也可以持续存活几个月。但猪丹毒杆菌对于碱性消毒剂较为敏感,使用浓度为5.0%~10.0%的漂白粉或浓度为2.0%~5.0%的氢氧化钠均可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同时,猪丹毒杆菌对于热的抵抗力也相对较弱,在50℃条件下加热12~20min即可杀死,在70℃条件下,加热5min左右即可有效杀死。但存在于肉块中的猪丹毒杆菌对于热的抵抗力较强,如肉块厚度达到15.0cm,就需要经过2.5h的高温蒸煮才能有效杀死猪丹毒杆菌。猪丹毒杆菌有着较强的耐酸性,如猪丹毒杆菌进入猪胃部,并不能依靠胃酸对其进行杀死。

虽然近几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迅速,并且在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众多的生猪养殖散户,健康猪带菌问题较为严重。同时,生猪屠宰前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运输,外界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健康猪只发病。因此,加强屠宰检疫力度,提高猪丹毒诊断科学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猪宰前检疫工作要点分析

2.1 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的宰前检疫分析

急性败血型猪丹毒在宰前检疫中较为常见,普遍具有突发性、高死亡率、高烧等表现特征。在屠宰场内,部分病猪未发生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此类病猪多被划分为“病因不明死亡”类别;部分病猪的皮肤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由浅红开始逐渐发展至暗红,随后恶化为弥漫性潮红,最终演变为暗紫色色块。此类色块多发生于病猪股内、腋下和腹内部位,检疫人员可使用手指按压色块,如颜色受压暂时消失随后即恢复,即可确定猪只因急性败血性猪丹毒发病导致死亡。

2.2 亚急性疹块型猪丹毒的宰前检疫分析

亚急性疹块型猪丹毒患病猪只在患病初期主要表现出体温上升、精神萎靡、沉郁等症状,综合症状表现要轻于急性败血型猪丹毒患病猪只。病猪也会出现红紫色色块,初期为红色随着病情加剧逐渐变为紫蓝色,色块为红色状态时,使用手指按压可使色块褪色,当其恶化为紫蓝色色块后,指压不褪色。通常情况下,病猪发病2~3d后,会在肩、背、胸、腹和四肢等位置出现疹块,由于疹块形似烙印,故而亚急性疹块型猪丹毒又被称为“打火印”。就屠宰检疫而言,亚急性疹块型猪丹毒的临川表现较为明显,建议人员发现猪只患病后,应严格遵照相关处理规程,对病猪进行隔离并急宰。

2.3 慢性型猪丹毒的宰前检疫分析

慢性型猪丹毒主要具有慢性心内膜炎、慢性关节炎以及皮肤坏死等几类,宰前检疫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1)病猪多具有体形消瘦、喜卧、不愿行走、行走费力、站立不稳等外在运动表现,如采用听诊手段进行检查,可得到心律不齐、心动过速以及呼吸急促等检查结果;(2)病猪在肩、背、蹄、尾、耳等位置会发生皮肤坏死;(3)病猪长时间卧地不起,对于人为驱赶行为反应平淡,行动僵硬。对于存在以上症状的猪只,应做好相应的登记、记录工作,并送至制定屠宰区域屠宰,屠宰后还应通过实验室检查和解剖检查确诊。

3 生猪宰后检疫工作要点分析

3.1 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的宰后检疫分析

急性败血型猪丹毒以病猪体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和全身变化为主要特征,屠宰后在病猪耳部和腿部内侧,可观察到明显的紫红色色变。如对病猪进行深入的检查,可以发现病猪的淋巴结发生明显肿大,且病猪脾、肺存在充血肿大现象。切开病猪肾脏,可以在其纵切面上观察到明显的瘀血和小红点,同时病猪肾脏体积明显增大。

3.2 亚急性疹块型猪丹毒的宰后检疫分析

亚急性疹块型猪丹毒以皮肤疹块为主要特征,疹块的具有多种形状,如方形、菱形、圆形等,也有部分皮肤疹块表现为无规则的蚕豆状。病猪屠宰前后症状并无明显差异。

3.3 慢性型猪丹毒的宰后检疫分析

针对心内膜炎患猪进行心脏解剖,可在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位置观察到菜花样增生物;针对关节炎患猪进行解剖,可在四肢关节位置,观察到炎性肿胀现象,同时切开关节会有渗出液流出,液体夹有红色且较为黏稠。

3.4 实验室检查分析

通常来说,疹块型猪丹毒的临床表现特征突出较容易确诊,急性型和慢性型猪丹毒的症状特征并不突出,较容易与急性中毒、急性猪瘟等疾病相混淆,需格外注意鉴别和诊断。对于小型生猪屠宰场而言,检疫人员可采用涂片镜检的方式进行确诊。

4 猪丹毒无害化处理分析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如检疫人员发现猪丹毒患病猪只,应严格遵照我国相关标准法律对其进行隔离,并在急宰间或其他指定隔离区域进行屠宰。对于急性猪丹毒病猪的肉尸、血液和脂肪来说,可用于工业或销毁处理;慢性猪丹毒病猪病变程度较轻的部位可用于工业,严重部位销毁,脂肪可以用于炼制食用油、内脏、肉尸需高温处理后出场。

对于规模相对较小,处理设施相对缺乏的生猪屠宰场来说,对于需要销毁的病猪肉身,应分割后送至灶膛焚烧销毁。另外,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以避免受到病猪的感染影响。

5 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屠宰检疫人员应全面提高对猪丹毒检疫的重视,从不同表现类型猪丹毒的症状表现特征入手,综合加强猪只屠宰前后的猪丹毒检疫管理力度,进而保障我国肉品食品安全,促进我国畜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杨华瑜.生猪屠宰检疫常见疫病鉴别诊断与无害化处理[J].中国畜禽种业,2013,9(4):35-36.

[2]李明.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的诊断要点[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16):55-56.

[3]马永泉.生猪屠宰检疫中对猪丹毒的检验检疫与处理[J].畜禽业,2014,(3):67-68.

[4]刘伟.生猪屠宰检疫中对猪丹毒的检验检疫与处理[J].农业与技术,2017,(1):129.

猜你喜欢
猪丹毒无害化猪只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浅析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