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

2017-01-16 07:17郑英慧甘华婵曹立幸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3期
关键词:外治法艾灸原发性

郑英慧甘华婵曹立幸

[1.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医教研中心(牛头角),香港 999077;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3.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综 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

郑英慧1甘华婵2曹立幸3△

[1.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医教研中心(牛头角),香港 999077;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3.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疗效显著,多数方法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针刺、灸法、贴敷疗法、耳穴疗法、推拿按摩手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保留灌肠等。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具有简便实用、对胃肠道影响少、能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全身状况等优点,得到临床工作者及广大患者的认可。近年来中医界对痛经的中医外治法研究广泛,现将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

中医外治法 痛经 研究进展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也常作为妇科急症、疑难病症之一,是指女性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部或腰骶部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常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恶心呕吐,甚则昏厥,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学属“经行腹痛”范畴。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1]又叫做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年女性,经过详细的检查,未发现盆腔器质性病变而出现痛经者。近年来抽样调查发现我国女性痛经发生率为33.10%,其中原发性痛经的占36.06%,因痛经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约占13.55%。因此,痛经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西医目前治疗痛经常用口服避孕药及止痛药,但仍存在病情反复,或药物有一定副作用、疗效不满意等局限性。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具有简便实用、对胃肠道影响少、能迅速缓解疼痛症状等优点,得到临床工作者及广大患者的认可。近年来,中医应用外治方法治疗痛经的种类繁多,经临床研究证实有显著的疗效,现将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文献综述如下。

1 针刺法治疗痛经

根据经络辨证,痛经主要是因冲任和足三阴经脉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毫针刺法可以起到通经活血、理气止痛的作用。据统计,临床上常用穴排名[2]前10位的依次是三阴交、关元、气海、地机、足三里、中极、太冲、次髎、血海和子宫。目前临床上针法亦繁多,取得较为确切疗效的有腹针、浮针、平衡针、眼针、子午流注法等。张连媚等[3]采用单纯针刺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针刺不同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45例,与45例口服吲哚美辛片对比,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部分患者的镇痛效果立竿见影。周光明等[4]通过深刺八髎穴临床观察42例痛经患者的疗效,研究发现,与口服西药芬必得对比,深刺八髎穴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佳的特点。李春华等[5]通过类痛经模型大鼠探讨电针缓解胞宫疼痛的作用机制,发现电针即刻介入可通过调节血浆中相关物质,改善血管内环境,缓解血管痉挛,从而缓解胞宫疼痛。浮针有别于传统针刺方法,只刺入皮下像浮在肌肉上一样,较普通针刺具有痛苦轻、患者更易接受的优点。田春红等[6]将浮针与普通针刺方法对比,发现浮针具有起效更快、更高、有效率的优点。林晓燕等[7]在常规解痉止痛的基础上行平衡针治疗,发现止痛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王天铎等[8]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发现眼针对痛症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其中治疗痛经的相关研究提示,眼针治疗痛经的有效率均为95.00%以上,且镇痛效果稳定。根据子午流注的理论,人体各脏腑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周期开合的节律性变化,妇女月经按时来潮的特点与子午流注的这一理论不谋而合。李宁[9]采用子午流注取穴法治疗痛经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发现因时取穴针法治疗痛经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普通针法。

2 灸法治疗痛经

灸法治疗痛经历史悠久,《黄帝内经》云“针所不及,灸之所宜”;《本草从新》曰“艾叶苦辛,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之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胞宫”。“寒、湿、瘀”均为痛经的致病因素,灸法利用热力及艾叶的药性作用起到温阳散寒、芳香化湿、活血通络的功效。此外,艾灸尚具有简便安全,无痛,易接受等优点。基础研究发现艾灸能通过调节子宫组织中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活性[10]、下调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F2的含量、改变血液流变性[11],从而对抗催产素所致的大鼠扭体反应。灸法分类有温和灸、雀啄灸、热敏灸、隔附子饼灸、隔姜灸、隔盐灸、铺灸、太乙神针等。据统计[12],艾灸治疗痛经使用率较高的穴位主要有:关元、三阴交、神阙、中极、气海,主要是循阴经取穴。侯咪等[13]观察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35例,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比,艾灸组总有效率为97.15%,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4.29%。陶小芳等[14]观察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共58例,发现有效率为96.60%,能显著降低患者痛经症状积分及疼痛评分。Xiong J等[15]将189组原发性痛经患者分成热敏灸组148例和普通艾灸组41例,经筛选后两组各有35名患者纳入观察,两组患者均使用同样的方法艾灸关元穴,并随访3月,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月经伴随症状评分均有下降,但热敏灸组较普通艾灸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由此可知,热敏灸疗效更优。赖莹雪[16]用隔附子饼灸与口服温经汤对比,结果示隔附子饼灸能更有效缩短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疼痛的持续时间,缓解疼痛程度。樊纯华[17]用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痛经患者,发现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张晓等[18]观察痛经患者60例,试验组隔盐灸神阙穴,对照组为单纯针刺,结果显示两组方案均能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积分,且每次月经周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隔盐灸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张晓宇等[19]观察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时间及程度、额外卧床时间的影响,治疗药物为吴茱萸、延胡索、乳香、没药、五灵脂、冰片等制成的粉末,与隔淀粉灸组、针三阴交组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疼痛时间及程度、额外卧床时间改善明显,且远期疗效较好。

3 贴敷疗法治疗痛经

贴敷疗法具有使用简便、有效、无创无痛的特点,中医的贴敷疗法通过药穴结合,药物经过穴位和腠理吸收,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的目的。脐即神阙穴,为“阴脉之海”,任脉经过之穴,交通于五脏六腑;现代解剖学也证明,脐具有敏感性高、渗透性强的特点,有独特的经皮吸收构造,神经纤维分布丰富,因此,脐为中医贴敷疗法最常用的部位。三伏天阳气隆盛,肌腠疏松通畅,药物容易被吸收,药物随经气运送直达病所。谢德娟等[20]通过观察痛经三伏贴治疗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者自制贴敷料由延胡索、细辛、白芥子、当归等药物组成,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黄群等[21]通过将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患者109例随机分成痛经贴贴敷关元穴之治疗组和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之对照组,经治疗,治疗组痛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能同时达到治疗病因的目的,疗效确切,患者易接受。付金荣等[22]利用大鼠痛经模型探讨蔡氏解痛贴抑制痛经的机制,该解痛贴的药物组成有红花、乳香、没药、片姜黄等,研究发现蔡氏解痛贴贴敷大鼠腹部可下调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F2α、白细胞介素-1β、P物质的水平,以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高剂量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4 耳穴疗法治疗痛经

《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手足阴阳三经均上循于耳或别络于耳,耳穴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当刺激耳部相关穴位时,刺激耳穴中子宫、卵巢、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肾、肝等穴位能调节脏腑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作用。刘红琼等[23]探讨耳穴贴压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与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相比,结果显示耳穴贴压法能有效缓解痛经症状,而且经济简便、无创,能为广大患者接受。邢青霞[24]用耳穴针刺放血的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与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相对比,耳穴组总有效率为91.70%,西药组为77.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前者的远期疗效优于西药组。

5 推拿按摩手法治疗痛经

对痛经患者运用推拿按摩手法,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使腰骶部及腹部的气血畅通,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气血虚弱、肝肾亏虚者,手法以补为主,多选用按、揉、擦、摩等手法以益气补血、调补肝肾、温经活血;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者,手法以泻为主,多选用按、揉、推、㨰等手法以理气活血、温经散寒祛瘀;具体操作因人而异,辨证施治[25]。痛经属急症之一,发病具有时间、地点、严重程度的不确定性,常规的治疗虽有明确的止痛效果,但对医疗资源有一定的依赖性,从而限制了治疗措施的实行,推拿按摩手法较之其他治疗有更低的医疗资源依赖性。李蔚江等[26]观察按揉地机穴对原发性痛经即时止痛作用及时效的特点30例,对照组不做治疗,治疗组治疗15 min后、30 min后VAS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1),由此可见按揉地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即时止痛疗效确切。胡莉莉[27]观察推拿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郭姜等[28]认为温经手法具有温煦胞宫、温中散寒、活血通络等作用,通过该手法治疗痛经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腹痛、腰骶痛、四肢冷、工作情况这4项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穴位埋线治疗痛经

大量实验室研究及临床研究已证实毫针刺法治疗痛经有明确的疗效,而穴位埋线法作为毫针刺法的延伸,通过把羊肠线埋入穴位,可对穴位造成持续的刺激,减少针刺治疗的次数和频率,可节省时间,疗效确切。但其因比针刺疗法疼痛强度更强、需植入异物等原因,在临床上患者接受程度尚不及针刺疗法。刘秀燕等[29]观察穴位埋线在治疗寒凝血瘀性原发性痛经33例的临床疗效,对照组内服少腹逐瘀汤,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0%,对照组为90.60%,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口服药作用相当,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疼痛明显改善,两组均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血指标,降低血液粘稠度。李晓娜[30]通过穴位埋线法治疗痛经患者共352例,结果显示原发性痛经的治愈率为98.00%,继发性痛经治愈率达90.00%,总体临床疗效显著,观察过程中部分案例治疗效果甚佳,随访1年未见复发。

7 穴位注射治疗痛经

穴位注射可起到药物和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临床上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或中成药行穴位注射,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石海卫等[31]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穴位注射组、针刺组、药物组,各20例,穴位注射组以复方当归注射液注射双侧三阴交,针刺组为针刺双侧次髎和三阴交穴,并留针30 min,药物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在治疗5 min、15 min后比较止痛即时效果,发现穴位注射组较其他两组效果更佳,治疗后30 min及3个月后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较药物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证明穴位注射对原发性痛经即时止痛效果较强,远期疗效比口服止痛药更佳。

8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痛经

在解剖学上,子宫及其附件与直肠位置相近,用中药保留灌肠法可让药物直达病所,保持局部药物高浓度,使药物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中医外治法疗效显著的一种。李雪微等[32]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所致痛经疼痛程度的影响36例,与中药汤剂口服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0%,对照组为71.20%(P<0.05),证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能有效减轻疼痛程度。

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前景,但仍存在有待改进和提高之处:多数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由研究者自拟;临床研究[33]存在质量需要提高之处,以小样本病例报道较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等规范化临床研究。今后,有待于科学设计,开展规范严格的临床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62.

[2] 李月,陈淑琳,朱博,等.针灸治疗痛经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4):59-62.

[3] 张连媚,杨红英.单纯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45例[J].福建中医药,2012,43(2):25-26.

[4] 周光明,章燕,史红钗.深刺八髎穴对原发性痛经即时止痛4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5):380.

[5] 李春华,任晓暄,郭孟玮,等.电针对类痛经模型大鼠血浆血栓素B2、六酮前列腺素F1α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1,36(5):347-352.

[6] 田春红,苑奇志.痛经通过浮针治疗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8):1075-1076.

[7] 林晓燕,赵帅,陈会娥,等.平衡针治疗痛经37例[J].河南中医,2015,35(7):1644-1645.

[8] 王天铎,海英.眼针镇痛效果临床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7):182-183.

[9] 李宁.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6):506-508.

[10]姚合梅,陈盼碧,黄小瑾,等.艾灸对痛经大鼠子宫组织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586-587.

[11]陈盼碧,杨孝芳,王兴桂,等.艾灸对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子宫组织PGF2α含量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1):826-829.

[12]Yu S,Yang J,Ren Y,et al.Characteristics of acupoints selection of moxibustion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ology[J].Zhongguo Zhen Jiu,2015,35(8):845-849.

[13]侯咪,张卫华.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35例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药,2016,36(2):50-53.

[14]陶小芳,鲁望,徐炎林,等.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9):824-825.

[15]Xiong J,Zhang W,Jiao L,et al.Different warm sensations may induce different therapeutic effects in primary dysmenorrhea patients undergoing moxibustion treatment based on propensity score: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Zhen Ci Yan Jiu,2015,40(6),465-469.

[16]赖莹雪.隔附子饼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7]樊纯华.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 [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8]张晓,王强强.隔盐灸神阙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2):175-177.

[19]张晓宁.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及额外卧床时间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6):528-531.

[20]谢德娟,张春霞,晋献春.痛经三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7):575.

[21]黄群,林辉,王南苏,等.痛经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2):174-176.

[22]付金荣,葛曼,唐虹,等.蔡氏解痛贴治疗痛经的药效学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21(1):37-40.

[23]刘红琼,郭晓敏.耳穴贴压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4,(20):106-107.

[24]邢青霞.耳穴刺血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4):235-236.

[25]安雅婷.按摩治疗痛经126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5,21(11):38-39.

[26]李蔚江,李征宇,肖彬,等.按揉地机穴对原发性痛经即时止痛效应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392.

[27]胡莉莉.推拿治疗痛经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4(6):74.

[28]郭姜,王得志,丁全茂.中医推拿温经手法治疗痛经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2,29(4):356-358.

[29]刘秀燕.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30]李晓娜.穴位埋药线法治疗痛经352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174-175.

[31]石海卫,李丽.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2):178-179.

[32]李雪微,隋永朋,王艳萍.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气滞血瘀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6):1233-1234.

[33]Abaraogu UO,Tabansi-Ochuogu CS.As acupressure decreases pain,acupuncture may improve some aspects of quality of life for women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J].J Acupunct Meridian Stud,2015,8(5):220-228.

R711.51

A

1004-745X(2017)03-0456-04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3.026

2016-11-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4008);广东省自然基金项目(2014A030313400)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lixingcao@126.com)

猜你喜欢
外治法艾灸原发性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艾灸保健知多少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婆婆迷上了艾灸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夏天怎么做艾灸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