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来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

2017-01-16 02:37姜松梅王冰洁
关键词:健康状况研究生效应

姜松梅,王冰洁,黄 倩

(安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近15年来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

姜松梅,王冰洁,黄 倩

(安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搜集2000—2014年间采用SCL-90量表评价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公开和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8篇研究报告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近15年来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结果表明:一是与全国常模比较,研究生平均效果量在-0.17到0.23之间,总体差异不显著,研究生心理并非不健康,问题并非严重;二是性别效应不明显,男女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三是专业、学校类型、地域,以及研究报告的质量、出版年代等因素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专业、学校类型和出版年代三者共同解释SCL-90因子变异的40.3%,出版年代效应显著,能解释因子变异的27.2%;四是近15年来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提高的趋势。

研究生;SCL-90;元分析

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到2000年以前的相关文献仅有7篇。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研究生群体规模迅速壮大,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研究者的关注。毛富强在2000年率先用SCL-90量表对75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总体评价。随后,众多研究者使用SCL-90作为测量工具,以全国成人或青年常模为标准,来考察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尽管采用同一量表和比较标准,但研究结论差异较大,甚至矛盾重重。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研究生是高危群体,存在很多心理问题;”[1-5]“与常模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6-7]甚至有的研究者认为:“研究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有优于全国常模的趋势。”[10-11]

近15年来有关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力图回答下列2个问题:一是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研究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是否真的“问题很严重”?衡量指标是平均效果量的大小。二是被试的性别、专业、学生对于上述诸多不一致的结论,往往通过元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元分析由Glass提出,本质是一种数量化文献综述方法。分析优点是通过分析以往的研究结果,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统计指标为效果量(d)的计算[11]。本研究拟对学校类型、地域以及研究报告的质量、出版年代是否影响研究生SCL-90的调查结果?评价指标为性别效应、报告的质量效应、地域效应、出版年代效应等。

一、方 法

(一)文献搜集标准

从CNKI中搜集所有使用SCL-90量表调查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文献。选取标准为:一是研究对象为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二是测量工具为SCL-90。三是明确报告SCL-90各因子均值和标准差。四是施测时间为平时,不是毕业前夕或者研究生复试及新生开学等特殊时间段。

(二)文献特点及变量编码

按照以上标准共收集文献58篇,含未发表优秀硕士论文9篇,无重复,时间跨度(出版年)为2000—2014年(2014年文献止于12月份)。被试分布在全国22个省市(7篇区域不详),涉及样本总数46 546人,最大样本量9 522人,最小样本量34人。分别报告了男女测查数据的33篇,明确指出重点大学的14篇,普通大学16篇,医学专业26篇。

Rosenthal建议把研究报告的质量当作一项中介变量考察[12];有研究表明,出版年代作为连续变量比类别变量更能充分利用信息[13];有研究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效应)、学校类型、专业、性别等变量会影响SCL-90得分[14-15]。因此,本研究将对上述变量进行编码,具体编码情况见表1。

表1 元分析变量编码

(三)统计方法

1.单个研究效果量

根据文献中SCL-90的9个因子均值和标准差计算效果量(d),计算公式为

2.平均效果量

计算单个研究效果量的目的是为了合成总体平均效果量,通过单个效果量和样本量进行加权获取。

3.齐性检验与95%置信区间

齐性检验又称抽样样本效果大小的一致性分析,判断所抽取的样本大小是否来自同一个总体,可以视作为效果量之间的同质性检验,这是元分析模型选择判断的标准[16]。本研究运用卡方检验来实现。当多个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时,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平均效果量的95%置信区间;反之,选择随机模型。若置信区间包含0,说明差异无显著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一)平均效果量

平均效果量计算结果见表2。平均效果量波动范围-0.17~0.23,根据Cohen的效果量(绝对值)大小判断标准,分为小效应(d<0.2),中效应(0.20.8)3类。“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属于中等效果量,其他因子皆为小效果量,表明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常模存在差异,但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和达到显著性,须得进行置信区间检验。齐性检验结果显示:“抑郁”因子具有异质性(**p<0.01),选择随机模型,其他8个因子和因子平均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95%置信区间分析。发现“抑郁”“敌对”“偏执”等因子和“因子平均”的置信区间包含“0”,故而认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化”(-0.17)、“人际关系”(-0.11)、因子平均效果量低于成人常模,落在“小”效应范围,“强迫”(0.15)、“焦虑”(0.23)、“恐怖”(0.20)、“精神病性”(0.21)等因子平均效果量高于成人常模,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其中“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属于“中”效应。这说明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常模比较,情况比较复杂,一些优于常模,一些不容乐观,但总体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表2 研究生SCL-90结果的平均效果量及其描述统计结果

(二)性别效应

对男女研究生SCL-90因子得分差异进行比较,以女研究生为控制组,男研究生为实验组,利用公式(1)(2)(3)(4)进行元分析,见表3。

从表3中可知,男研究生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略高于女生,其他6个因子包括“因子平均”合并后的平均效果量低于女生,但都属于“小”效应范围内。“强迫”“人际关系”“敌对”3等子的95%置信区间包含“0”,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因子虽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不明显。

表3 男女研究生SCL-90得分差异的平均效果量

注:95%的CI指95%的置信区间

(三)出版年代、报告质量、区域等变量效应

(1)相关分析。将研究生SCL-90因子及因子平均分别与学校类型、报告质量、地域、专业以及出版年代等变量作相关分析,结果(表4)如下:一是学校类型效应突出。它与因子及因子平均皆呈正相关,除“躯体化”外,相关性非常显著,表明普通大学比重点大学SCL-90因子得分更高一些。二是报告质量(期刊类别)与各因子之间基本正相关,“强迫”和“抑郁”因子显著正相关。揭示了纳入文献的SCL-90因子分数以核心期刊<普通期刊<学位论文的方式呈现,这个结论与一些研究[16-17]有差别。三是区域效应在“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上表现非常突出,研究生SCL-90分数按东部、中部、西部顺序递增,反应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心理健康影响明显。四是专业与9个因子及因子平均都是正相关,除了与“抑郁”“焦虑”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均为显著相关,尤其“强迫”和“精神病性”因子相关性非常显著(p<0.001),说明医学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要优于非医学专业。五是年代效应非常明显,出版年代与7个因子及因子平均都呈显著负相关,只有“躯体化”和“恐怖”因子是弱相关,表明随着年代的递增,研究生的SCL-90得分有减少的趋势。

表4 研究生SCL-90因子及因子平均与出版年代等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

注 *p<0.05 **p<0.01 ***p<0.001

(2)多元回归分析。以学校类型、报告质量、地域、专业、出版年代为自变量,因子平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目的是在同一个模型中探讨前面5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样本量进行加权,采取逐步回归的方法。最终,出版年代、学校类型、专业被纳入回归模型(表5),建立回归方程Y=33.55-0.016x1+0.034x2+0.018x3,回归效果显著(p<0.01),Y为研究生SCL-90因子均值,x1、x2、x3分别代表出版年代、学校类型和专业。

表5 研究生SCL-90因子平均与出版年代等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

三、讨 论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状况

通过元分析研究发现,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成人常模相比较,整体差异不显著,结果虽然不能表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不存在心理问题,但是流行的“研究生是高危群体,心理问题很严重”的观点值得怀疑,正如刘云在2009年进行研究生症状自评量表的元分析时指出:“与全国常模比较,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是很严重。”[18]但随后公开发表的和未发表的各类文献依然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争论不休,倾向报告更多的阳性因子。原因有三:一是比较和统计标准有差异。虽然大多数选择全国成人常模作比较,但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复杂,部分因子分低于常模,部分因子高于常模,本研究中发现“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平均效果量大于常模,显示“中”效应。倘若只从部分因子的表现去看,很容易得出“问题严重”的结论。还有一些研究没有选择与常模对比,直接依据SCL-90自身的标准:任意一因子均分≥2,即视为阳性指标,部分因子阳性检出率极高,从而得出“研究生是高危人群的”观点。也有少数研究选择大学生常模作对比,研究结论往往比较乐观:研究生心理健康优于大学生平均水平。至此,导致研究结论不一致。此外,几乎所有的研究都以p<0.05来衡量差异显著性,这会导致更多的阳性报告结论。而事实上有统计学意义并不一定意味着差异显著性,本研究中统计的平均效果量有6个因子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有3个属于“小”效应,差异不显著。二是以偏概全的放大效应。随着媒体传播的快速发展,一些极端的研究生个体事件,如因压力或者生活琐事引起的自伤或伤人事件迅速曝光,简单归结为“心理问题导致的”,并由个体事件主观推断出整体问题严重的结论。三是忽视了一些影响因素的特征研究。比如性别、专业、学校类型、地域以及研究报告的质量、出版年代等变量对研究生SCL-90的调查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若忽视这些因素,势必造成研究结论不一的现象。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1)性别效应不明显。从男女研究生SCL-90因子得分差异比较的元分析结果看,虽然在结构上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因子平均效果量皆属于“小”效应(-0.18~0.07)。存在报告质量和地域效应,二者与研究生SCL-90因子呈正相关,但整体相关性不显著(未能进入回归方程)。未公开发表的优秀硕士论文和一般刊物比核心期刊更倾向报告“差异显著”,从所搜集文献来源看,核心期刊仅占1/4多,造成大部分研究趋于“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结论。学校所在区域为东部地区,调查的被试因子得分往往低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低于西部地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会导致,即使在同一时期,调查对象区域不同,文献刊物来源不一样,研究结论会有差异。

(2)出版年代效应、学校类型效应和专业效应显著。出版年代与9个因子及因子平均都呈负相关,除了“躯体化”和“恐怖”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因子显著负相关(**p<0.01***p<0.001)。说明随着年代的递增,因子分递减,心理健康水平在提高。但变化程度不一,因为还存在着学校类型和专业效应。重点大学比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因子得分整体低些,这可能与重点大学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视,软件、硬件设施投入更多有关。从专业来看,收集的文献中被试涉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有28篇,差不多占总量的一半。专业与SCL-90因子之间呈正相关,意味着非医学专业研究生因子分要高于医学专业,也证实了“医学专业,特别是医学心理学教育对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作用”[18]的观点。回归分析发现,出版年代效应能解释能因子平均值变异的27.2%,与学校类型合起来能解释变异的33.5%,加入专业后,三者共解释变异的40.3%。忽略这3个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研究结论差异大,甚至互相矛盾,无法从整体上了解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出版年代效应在以往的一些研究中被视为无意义的,是需要控制的变量[13],但在本文条件下,它是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勾勒出十五年来研究生心理健康变化轨迹:变好的趋势。

(三)本研究的局限

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相对大学生而言,无论文献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尤其核心期刊的研究报告偏少,本次仅搜集到17篇,而元分析结论证据强度受纳入文献质量影响。此外,以SCL-90作为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的优缺点,本文未深入探讨。再者,1986年的全国常模距离今天近30年,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时代的变迁中发生了变化,目前还未有更合适的常模作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比较的标准。上述3个问题是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解决和改进的。

四、结 语

与全国常模比较,研究生平均效果量在-0.17到0.23之间,尽管“焦虑”(0.23)、“恐怖”(0.20)和“精神病性”(0.21)等因子比常模稍高,属中等效应量,但总体差异不显著。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心理并非不健康,问题并非严重。元分析发现性别效应不明显,男女研究生SCL-90结果差异不显著。研究生SCL-90因子得分受专业、学校类型、地域以及研究报告的质量、出版年代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专业、学校类型和出版年代三者共同解释因子变异的40.3%。出版年代效应显著,能解释因子变异的27.2%,以往研究报告的SCL-90得分有随着年代的递增而减少,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提高的趋势。

[1] 刘彩谊,安晶卉,亢营,等.北京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及人格测试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2):1121-1124.

[2] 史清敏,王增起,王永丽.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2,15(3):27-29.

[2] 黄慧兰,刘兴民,汪传宝.231名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9,28(4):302-303.

[4] 杜婷.286例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10):87-91.

[5] 姜松梅.研究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7.

[6] 黄钧裕,林爱华.广州地区638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147-149.

[7] 李梅,钟向阳.农科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41-142.

[8] 张静.9522名研究生精神健康调查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6(1):43-46.

[9] 孟馥,樊文有,李春波,等.研究生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3(2):141-143.

[10] 吴庆,张桦.34名研究生新生医学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学,2010,5(22):275-276.

[11] 权朝鲁.效果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J].心理学探新,2003,23(2):39-44.

[12] ROSENTHAL R. Writing mete- analytic review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5,118( 2):183- 192.

[13] KNIGHT G P,FABES R A,HIGGINS D A.Concerns about drawing causal inferences from meta-analyses:an example in the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aggression[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6, 119(3):410-421.

[14] 范会勇,张进辅.过去十年中学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2005,28(6):1424-1426.

[15] 罗鸣春,黄希庭,严进洪.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2010,33(4):779-784.

[16] 倪峰,冯江平.下岗职工SCL-90的元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6,21(4):492-494.

[17] 刘云,冯进平,卢庭瑞.我国研究生症状自评量表的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073-1074.

[18] 周媛婷,刘翔.医学心理课程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8(3):220-221.

[责任编辑 王晓雪]

A Meta-Analysis of Chinese Postgraduates’Mental Health in the Past Fifteen Years

JIANG Songmei, WANG Bingjie, HUANG Qian

(SchoolofMaxism,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uainan232001,Anhui,China)

Based on the 58 research papers concerning graduates’ mental health with SCL-90 scale, we did a meta analysis to systematically assess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postgraduates in the past 15 years and found: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norm, the average effect sizes range from -0.17 to 0.23, which indicated the mental health of postgraduates was not serious;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ostgraduates;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major, university quality, locality and publication quality were influence factors working on postgraduates mental health status, with the former three accounting for 40.3% and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as the major influence factor accounting for 27.2%; postgraduates’ mental healthy level has a tendency of increasing in the past 15 years.

postgraduates;SCL-90;meta-analysis

2016-04-10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3SK132)。

姜松梅(1978—),女,湖北浠水人,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E-mail:jhhjoy@126.com

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6.04.019

G643.0

A

1673-9779(2016)04-0001-06

姜松梅,王冰洁,黄倩.近15年来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2016,17(4):509-514.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研究生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懒马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