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提升

2017-01-16 00:41唐圣华
东方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依法治校辅导员

唐圣华

摘要:提升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对推进“依法治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辅导员法律知识的掌握、“法治”理念的养成和法律思维的运用都离不开高校的重视和制度保障,也需要辅导员自身对“法治”原则的坚持,在信仰法律、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法律素养。

关键词:依法治校;辅导员;法律素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战略国策,这也使“依法治校”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也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他们的法律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因此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养对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推进“依法治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律规范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行动指南,社会大环境要求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前必须具有一定的法律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养,学会运用法律的观点分析问题,重视法治原则,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法治氛围的熏陶,不断提高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二)推进法治校园建设的内在需要。“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高校辅导员处于高校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自觉依法和依校规校纪开展工作,贯彻法治理念,有助于化解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纠纷和法律风险,这对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要求要引导高校辅导员系统学习掌握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强调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是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趋势,迫切要求辅导员具备法治思维,把学生工作纳入法治轨道,自觉运用法律、法规实施大学生管理工作,逐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增强学生管理工作实效,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合法性和科学性。因此,具备法治思维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也是衡量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能力的重要标准。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知法——掌握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知法是提升法律素养的首要环节,辅导员只有对具体的法律法规了如指掌才能在工作中运用自如,才能够以法依规办事。首先要掌握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如《宪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高校颁布的学籍管理、纪律处分等校内规定。其次要基本了解与大学生外部行为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中的有关规定,《民法通则》、《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公司法》等民商事法律中的相关内容。再就是要掌握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最新的会议精神。如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有关大学生毕业生档案、户籍迁移的管理规定,党中央、上级部门和学校最新的会议精神等。

(二)守法——树立和贯彻“法治”的理念。辅导员首先要从理念上转变,坚决树立起“法治”理念,并在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大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到一个班级的管理,辅导员都要坚持“法治”的理念。辅导员“守法”行为本身也是大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首先要严格依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去开展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其次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班级各项制度,用制度去管理班级,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去不断提升自身和学生的“法治”观念。再次要对违反纪律的行为态度明确的予以反对,依规进行及时处理。

(三)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所谓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具体而言,即在解决大学生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时要讲法律、讲证据和讲程序。“讲法律”要求辅导员在处理涉及法律和校纪校规方面的问题时,要以法律和校纪校规为准绳来判断事情的性质,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讲证据”要求辅导员处理问题的时候,要有证据意识,以证据来服人,在掌握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正确运用法律和制度来解决问题。“讲程序”即要求辅导员在处理问题时遵守既定的程序,要严格按照法律和制度规定的程序办事,同时也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按照法律和制度规定的程序来思考、处理和解决问题。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要重视辅导员法律素养的提升,为辅导员法律素养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群体的一部分,其自身素养如何与高校的制度保障到不到位关系十分密切。“截至2014年4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491所,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共计297所。在这些高校中,大部分学校是没有规范的章程的”①,因此高校首先要修改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辅导员在工作中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其次,高校要把法律知识培训内容纳入到辅导员培训的各个环节,系统开设法律讲座或培训课程,编写简明易懂的法律工作案例用书或教材,为辅导员提供法律实践机会。

(二)辅导员要树立法律信仰,养成法律思维。“法治化的过程是一种文化生成过程,文化的核心表现为思维方式的转变。”②从人治到法治,实际是法治文化积累的过程,也即是法治思维养成的过程,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养成法治思维的关键在于信仰法律,学习法律和践行法律。“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规范本身及法律所追求的价值和理念的自觉认同和信服,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是人们主观上以法律作为客体的精神活动。”③推进法治当从培育法治信仰开始。辅导员只有真诚信仰法律,才能使法治信仰转化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使法治思维内化于心灵深处。

(三)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坚持“法治”原则。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难免会渗透到到高校中,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不健康行为的发生。辅导员的行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就必须重视辅导员的榜样作用。辅导员在工作中面对请托说情、财物诱惑时,以及在评定奖助学金、违纪处理的过程中都要坚持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法治”原则,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高校的规章制度。法治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管理者的作为,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辅导员必须要公平公正、不徇私舞弊,同时,也要慎重对待对学生的处罚,进行必要教育和心理疏导措施。

(四)辅导员要在班级事务管理的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身法律素养。班级事务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是辅导员“法治”实践理想的“练兵营”。辅导员从接新生班开始,就要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学生干部、制定班级制度,并依照制度管理班级,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明确用规章制度来要求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助和各类评优中坚持依规办事,做到公平、透明,发扬民主。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严格依照学校规定给予相应处理,增强校规校纪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维护校规校纪的权威。通过班级事务管理过程中的“法治”实践,不仅能够快速提升自身法律素养,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孙霄兵.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发展及其运行[J].中国高教研究,2014(9)

[2] 粟湘福,王东.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法治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3] 韩雪青.重构法律信仰需遵循“一体两翼”模式[N].人民日报,2015-01-07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依法治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改善策略初探
当代大学法治文化的构建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中职学校学生维权的意义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依法治校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