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贵州转型升级探索

2017-01-16 11:41何灏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何灏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条主线将贯穿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本文对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准确内涵、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及配套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并结合省情就贵州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6)06-0084-0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条主线将贯穿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丰富内涵、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取向,才能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偏方向、不入误区。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准确内涵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活动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两个基本面,正如钱币的正反两面。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营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在市场交易中,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和影响,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达到供求平衡,即市场均衡。

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摒弃过去单纯通过扩大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做法,着眼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改革的方法来校正扭曲的要素配置和供需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去除无效和低端供给;激励创新,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减少政府干预,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有序竞争,激活市场主体,使供给结构及时地、更好地适应需求的变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不断地满足人们因收入增加而转型升级的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绝不是对西方供给学派理论的生搬硬套。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于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注重研究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在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这个宏观背景下和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更加强调改革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注重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既包含供给侧管理理论的合理成分,更是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智慧、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方略,是“中医为主、西医配合”的综合疗法。因此,就广度和深度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外延都大大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供给侧管理。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到来,“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路障,供需关系的结构性失衡造成我国市场供给体系没能及时跟上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的消费结构,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差,外向性需求不足造成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因此,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如何更好地激活和利用生产要素入手,通过优化配置要素供给效率,改善商品供给,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主要矛盾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而且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结构错配问题严重。事实证明,新常态下我国不是需求不足,而是需求发生了变化,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调整跟上变化了的消费结构,高端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和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新理念。这是我国“十三五”时期乃至以后更长时期内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尽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资源环境难以支撑,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等领域存在着很多短板。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论,实现中国经济在优化结构中转型升级、良性循环,缓解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通过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产业产品创新、公共服务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体系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实现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历史充分证明,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供给侧推动,重大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生产力提升,创造着难以想象的供给能力。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而美国则抓住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机遇,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从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由于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一直都是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美国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国防实力等方面占据着全球第一的位置。当今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特别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IT产业已经成为最活跃的产业部门,并且信息化正在渗透到从一产、二产到三产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并将引发颠覆性的变化,推动商业模式不断地创新,甚至带来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可以说,谁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谁将在未来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主要是从生产供给端入手,促进生产要素配置优化调整,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企业成本,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切实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概括起来,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一)以市场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调整供给结构。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盘活存量,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集聚资源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打造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大健康、文化旅游、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新兴金融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水平。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提升供给水平。完善和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着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积极推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双创”示范基地,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和分红奖励办法,积极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三是提升供给活力。顺应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提升开放水平拓展市场空间,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姿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加快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

(二)积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通过严格准入、市场出清、兼并重组、体制改革等措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保护和发展好优质产能。一是去除过剩产能。压减煤炭、钢铁、造船等行业产能;推进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兼并重组、产业升级,加强电解铝生产企业与下游加工企业就地链接;关停单机10万千瓦以下和设计寿命期满的单机20万千瓦以下常规燃煤火电机组。二是去房地产库存。着力控增量、消存量,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控制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速;进一步拓展市场,推广首套房、改善性购房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有关金融、信贷、公积金等房地产调控政策,采取措施激活二手房市场,切实降低房地产企业税费;全面推行货币化安置,原则上停止新建安置房,在征地农转非、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城市棚户区改造中,通过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通过购买商品房或搭建服务平台组织居民自主购房等方式安置;推进房地产与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医疗、众创空间融合发展。三是处置僵尸企业。采取“四个一批”的方式处置僵尸企业:企业集团内部处置一批,兼并重组一批,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一批,破产关闭一批。建立利益引导机制,对转型升级和兼并重组过程中的债务重组等按照国家政策予以扶持,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三)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坚持减负、解难、放活原则,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成本、社会保险费成本、财务成本、电力成本、物流成本等成本。一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落实国家“营改增”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取消停征一批基金及收费项目,对属于国家明文规定且有收费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按国家规定的下限执行。二是降低要素成本。积极推进售电侧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加快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大幅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中介收费行为,进一步清理不合理的金融服务收费,严禁变相提高利率的行为,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环节的额外成本。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销售有回款的企业在非银行贷款渠道取得的高成本债务进行置换。三是降低企业经营性成本。通过优化物流布局、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完善物流仓储配送网络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调整“五险一金”征缴政策等,降低企业用工负担。四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分类精准放权,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推动中介组织与政府彻底脱钩,彻底切断背后的利益输送链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应用平台,推动信用信息共享交换与应用。

(四)加大风险防控力度。从“管、降、打”三个方面着力,加大风险防控力度。一是管控好各类债务和高杠杆产品。做到政府性债务总量不增加,规范PPP项目。对金融机构推出的高杠杆产品进行重点管控。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二是降低工商企业资产负债率。完善企业资本金补充机制,提高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比重,鼓励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三是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避免非法集资与各类金融产品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形成更大的风险。

(五)切实补齐发展短板。针对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展的相对不足,着力补齐发展短板,既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又增加和激发有效需求,增强发展的整体协调性。一是补齐脱贫攻坚短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到2020年彻底解决现行标准下所有农村贫困人口问题,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二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大交通、水利、电网、信息、城镇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大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三是补齐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补短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各类公共文体设施和服务资源,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加快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四是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短板。着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加大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力度,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

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配套措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使供给性结构性改革真正取得实效。

(一)协同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继续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着力解决好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持续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宽进”上加快“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等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资创业条件;在“严管”上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执法监管、社会监管、大数据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清理和公布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家职业资格等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应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实行“一个号码申请、一个窗口受理、一张网上办理”,并做到限时办结,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完善相关的支持政策,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等方面,着力完善和落实支持政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取得实效。在宏观政策上,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对政策的力度和重点适度调整。适度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实施企业减税政策,通过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办法来平衡财政收支缺口。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做到灵活适度,重点营造有利于结构性改革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并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在产业政策上,实行支持产业转型和激励企业技术改造的引导政策,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建立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强化要素协调,鼓励企业创新。在微观政策上,简除烦苛,“放水养鱼”让企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创造有效供给和开拓消费市场。在改革政策上,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扎实推进改革试点,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落实到位,让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并不断取得实效。在社会政策上,要从思想、资金、物资等方面有充分准备,做好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以及下岗再就业服务等应对措施,积极应对一些结构性改革带来的部分职工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阵痛,切实守住民生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贵州探索

贵州与全国发展的差距,表象上是总量上的差距,但本质上是结构上的差距,尤其是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大大落后于发达省份。在产业结构上,煤、电、烟、酒等传统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60%以上,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0%;在企业规模、品质品牌上都全方位落后,企业主体数量仅占全国的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占全国的1.03%,驰名商标拥有量仅占全国的06%;在企业成本上,以物流成本为例,我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并普通高于周边省份,基中公路货运总费用比周边省份高出20-30%,仓储周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天以上、仓库的月租金高于沿海地区5元/平方米左右,装卸转动成本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左右。在经济新常态下,贵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国相比,既要落实中央提出的普遍性任务,也应有结合省情实际的特殊举措,着力解决企业主体少、产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弱、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

一是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贫困落后仍然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仍然是贵州的根本任务。针对贵州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应当实行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双管齐下、同时发力,在适度扩大有效需求的前提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稳住增长有效应对经济下行问题,又能为长远发展积蓄势能。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向创新要素主导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产品结构由单一低质低效向多样高质高效转变,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大力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增强品牌效应,推动全省经济发生质的结构性提升。

二是以做优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三块长板为重点,加快形成贵州独具特色的产品供给体系。着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培育智能终端产品等关联业态,大力丰富智能制造、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衍生业态,积极发展数据存储、采集、加工、交易、安全等核心业态,尽快形成我省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着力打造“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品牌,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融合发展,大力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力建设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实现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推动全省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着力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和土地、空气、水的质量,以健康养生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全力打造全国知名健康养生基地,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和环境服务。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调结构、上规模、创品牌为主线,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打造全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形成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体系。着力实施“百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和“双培育”、“双退出”行动计划,优化存量、主动减量、做大增量, 推动传统产业降成本、稳增长、促转型,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新兴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以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

三是以补齐扶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块为重点,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施 “五个一批”的大扶贫战略行动,打好六大脱贫攻坚战,举全省之力,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493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使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大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整体提升我省供给能力和水平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撑,着力构建水陆空有机衔接、功能完备、快速便捷、内外通达、城乡一体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一批重大骨干水源工程, 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加快构建高带宽、广覆盖、低资费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出省带宽提升到10000Gbps;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贵州电网“三横一中心”的500千伏骨干网架,实现220千伏电网县域全覆盖;建成西南地区成品油战略储备基地,实现县县通天然气管道,乡镇供气全覆盖。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升高校办学质量,持续扩大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提升优质劳动力的供给能力。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加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实施远程诊疗,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实实存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供给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标准制定上的职能作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助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借鉴茅台集团、老干妈分别参与制定酱香型白酒和油制辣椒国家标准的成功经验,引导省内企业在白酒、烟草、茶叶、中药材、特色食品等特色产品和大数据、大健康、山地旅游等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大力提高我省标准供给质量、水平和标准话语权。鼓励企业制定并实施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让更多创业创新者追求高标准、争做质量标准的“风向标”。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质量、安全、环保、能耗等标准,提高标准的准入门槛,推动煤炭、有色、冶金等产业技改升级,痛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

五是大力提升开放水平,拓展市场空间,切实增强供给主体活力。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大力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粤桂黔、黔湘滇高铁经济带建设,深化与成渝经济区经贸合作,依托“1+7”重点开放创新平台和系列重大开放活动平台,强化招商引资,优化监管服务,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打造国家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通关一体化,新建一批外贸基地和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开拓产品市场,努力扩大我省产品的销售半径和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16-03-18(1).

[2]龚雯,许志峰,王珂.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N].人民日报,2016-01-04(2).

[3]《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见》(黔党发〔2016〕6号)[N].贵州日报,2016-03-02(1).

责任编辑:李祖杰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结构性存款变局与出路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