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培养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分析

2017-01-16 13:40冯源
艺术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情绪智力演奏技巧

冯源

摘 要:钢琴演奏是由肢体语言、情感语言及音乐语言共同促成的一种语言艺术行为,它的最终目的是将这种语言以操作的形式释放出来以获得欣赏对象的判断和感知。而在这其中,情绪智力对演奏者的表现起到重要作用,它是演奏者在长期的钢琴学习中情绪智力培养形成的一种综合合力。本文在解读情绪智力与钢琴演奏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钢琴演奏者情绪智力的过程培养、长效培养,以及它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绪智力 演奏技巧 音乐特色

引言

情绪智力又称为情感智力或情感智慧。近年来,情绪智力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什么是情绪智力,情绪智力包含的因素以及它在实践操作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是讨论的焦点。虽然有关这些问题的学术讨论还未达成普遍的共识,但情绪智力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得到实质性的揭示。情绪智力是一种能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可以这样表述,情绪智力是人以情感为操作对象的一种能力”,①它外延为对情感的观察、理解、评价、体验、调控等能力。归根到底,情绪智力与人的情感有关,它隐藏在人的情感成长中,并伴随着情感的成长而日趋完善,人对情绪智力的认识、激发和调控也即是对自我情感认知的过程。自然,做为与情感紧密相连且操作性强的钢琴艺术,它在激发人的情感的同时又需要人对自我的情绪智力进行有效掌控,才能真正的对这件乐器驾轻就熟。

一、情绪智力与钢琴演奏的关系

钢琴演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既包括技术的,也包含心理的,技术需要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心理层面除了需要接受技术带来的耐力考验之外,还需要激发出潜在的情感,这种情感需要以不同的音乐作品为承载而通过键盘声音传递出来,与欣赏者产生共鸣。也即是说,情感需要在情绪智力与钢琴演奏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行之有效的得到释放。

毋庸置疑,情感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心理活动,但又是人与生俱来的。人从出生开始便伴随着情感的释放,嬉笑怒骂皆是情感的外在表现。但在社会关系中生存的人又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任由情感肆意挥发,也既是说人的情感需要得到历练和有效控制以适应社会关系的需求。情感控制的有效与否便是考察情绪智力高低的关键,也是衡量人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生存状态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情绪智力积优者则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强,反之亦然。这条准则宏观适应于每个人的生命整体,又微观表现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钢琴演奏作为一个具体的活动过程同样受到情绪智力的影响,因为,钢琴演奏也是一个情感活动的心理过程。

在音乐的起源上便有情感要求一说,正是人的情感需要得到释放,为音乐的产生凿出了一条顺理成章的渠道。人的能动性不断增强促使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而钢琴艺术的产生与其说是科学技术的推动,倒不如说是人基于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音乐艺术进行的革命性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钢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自1709年现代钢琴诞生以来,它便以压倒性的姿态在全世界蔓延,其传播速度和覆盖深度足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钢琴艺术的含蓄亦或夸张性表现都是其它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宽广的音域,多变的色彩,三级连动的发音技术,都为钢琴有效的承载和宣扬情感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但钢琴对情感的宣泄必然要依附一定的音乐语言,而这种音乐语言的形成又依托具体的音乐作品,演奏者只有对作品内在情感进行有效而彻底的把握才能在技术到艺术的转换中将其释放出来,与受众形成共鸣。所以,钢琴演奏的过程就是人的情绪智力在对具体音乐作品解读中的操作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演奏者自我的感知、发掘,又需要演奏者在与欣赏者的互动中得到判断、调节。

钢琴演奏是一种艺术行为,它的行为指向是这种艺术的聆听者和感受者,演奏者情绪智力的高低可以在这些指向对象的评判中或多或少的显现出来。一个成功的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中表现出来的无论是外在的肢体语言还是内在的情感语言都会在与受众互动中的掌声中获得认可,从而显现出较高的情绪智力。反观一个糟糕的演奏过程则伴随着音乐语言的紊乱、肢体语言表现出的紧张、情感语言的苍白,而难以取得肯定的评价,这正是情绪智力不成熟导致演奏失控的表现。那么如何培养钢琴演奏者的情绪智力便成为钢琴学习和练习中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

二、钢琴演奏中的情绪智力培养

钢琴演奏是一个充满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钢琴演奏的基础端在于平时的学习、练习,高端则在于舞台表演。在钢琴学习的基础端,情绪智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应该循循善诱,让学生逐渐感知到自我情绪智力的表现,进而激发其情绪智力中的良好表现,并在长期的学习中将其稳固下来,为高质量的钢琴表演做好铺垫,这是通往成功舞台表演的必经之路。作为一个成熟的钢琴演奏者,他因此应该具备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心理调控情绪智力的能力,已达到最佳的表演状态。感知、激发和调控情绪智力是钢琴学习和演奏必经的三个重要阶段。

1.感知情绪智力

如前所述,人的情感非常丰富且复杂,人要对情感进行有效控制和合理调配从而带动情绪智力的提高首先需要获得一种感知能力。钢琴学习和练习是一个极其单调和枯燥的过程,学习者甚至需要对同一首曲子进行反复练习才能提高演奏技术和水准,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具备坚强的耐性。但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很难控制自己而在情绪上表现出烦躁、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被正视和得到正确解决,那么情绪智力很难得到提高,要想达到一个高层次钢琴演奏者的水准就会难以企及。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如果学习者情绪的外显一旦紊乱,老师最普遍的做法就“强制性”制止,但这种命令式的行为往往是事倍功半,很难在短时间内起作用,甚至引起学习者的反感从而出现厌学现象。要想达到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自身修养外,更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感知自己的情绪智力,使其从主观上能动的修缮自己的不恰当行为表现。

当不恰当的情绪显现出来后,教师首先应做的是把问题摆出来,让学生认识到这种问题所在并得到正视,使其对情绪智力获得基本的触摸。其次,师生间须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不能让课堂变成教师一人的独角戏,也不能让学生无休止的反复练习,有问有答,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空间和情感表达空间,使其在轻松、闲适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情绪智力感知要比前者触摸式的感知作用更大。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良好的学琴习惯往往在合理引导及循循善诱中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情绪智力便会顺理成章。

2.激发情绪智力

激发钢琴演奏的情绪智力也表现在学习基础端上,可分两种方式共同促成。第一种方式是教师在教学中对音乐作品及演奏家的人文解读。音乐作品纷繁芜杂,内在情感或统一或对立,时代和作曲家本人的生活经历赋予作品以特有的品格和气质,教师应当对这些作品进行口语化的趣味解读,将作曲家以及著名演奏者的立志故事进行标榜,将乏味、单调等因素在解读得到消解,使作品的人文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其情绪智力的不断膨胀。第二种方式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演空间,在课堂上如此,舞台表演更加重要。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方式组织舞台表演,有观众,有评价,把舞台交给学生,使其以一个独立演奏者的身份感受真正的舞台,从舞台表演中获得熏陶,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教师和“观众”应给予更多的正面评价,把学生的表演欲和情感表现欲激发出来。

在教师“蓄意”设计的舞台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应该将学生推向更大的舞台,比如考级。抛却钢琴考级的不利因素,每次考级成功对学生而言都是一次鼓励,也是奖赏,尤其对心智尚未成熟的琴童而言,这种激励不仅仅是外在的。尽可能多的参加钢琴比赛和观摩高质量的演出也是激发情绪智力的有益途径,在同龄段的比赛中让学生感受自己的真实水平,在演出观摩中找到自己的差距,更重要的则是,学生在自我感知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把钢琴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调动自己的能动性主动改变现状和修正错误,这种主动性情绪智力的激发要比教师主体、家长主体来的更实际和富有意义。长此以往,良性的情绪智力得以沉淀而且愈加厚重,调控情绪智力的能力也会得到显现。

3.调控情绪智力

所谓调控情绪智力,是指钢琴演奏者在舞台实践中根据已有的情绪智力铺垫具有自主调配情感的能力,把适用于舞台表演的积极的情绪智力集中起来,把不利因素消除掉。如果说感知和激发情绪智力是情绪智力培养的萌芽发展期,那么调控情绪智力则是成熟期,它处于钢琴演奏的高端。

钢琴演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或者说一个简单的过程,它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而直接影响到演奏者的情绪智力。譬如演出环境、观众群体,还包括演奏者个人的身体因素、心理因素等等。演奏者在舞台上的表现更像一个演员的表演,他的肢体语言,对钢琴的驾驭能力,对作品的理解能力都会全方位的展露在观众面前,这就需要演奏者对自己的情绪智力表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心理预案。在演出前,演奏者应及时的了解演出环境,掌握演出信息并进行分析,与演奏的作品进行情感上的“对话”,把将要表达的情感蓄积起来,做到有备无患。在演出过程中既要“紧张”,又要松弛,做到张弛有度,把握好演奏呼吸,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尽可能的向观众传递出作品中内在的艺术美,使美在展示和欣赏的互动中得到表达。

当然,调控情绪智力绝非如此轻松,演奏过程也不一定完全按照演奏者的事先准备得以圆满进行,任何一个纰漏都可能导致演奏过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演奏者而言,感知和激发情绪智力阶段的良好铺垫和丰富的舞台阅历会使调控自我的情绪智力变得更加简单,如果失去前面两个环节或前期做得不够好,那么调控情绪智力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因此,情绪智力的培养的三个阶段缺一不可。

结语

成熟的情绪智力对钢琴演奏而言是一个必然条件,任何一个环节的缺位都会导致情绪智力的不完满而使钢琴演奏变得艰难。钢琴教育者和学习者应给予情绪智力培养以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关注,在教学和学习、演奏中充分积累并形成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准,将钢琴艺术的人文精神发扬光大。

注释:

①卢家楣.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J].心理科学,2005(05):1247

参考文献:

[1]王晓钧.情绪智力理论结构的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0(1).

[2]曾性初.情智与情商[J].教育研究,1999(3).

[3]赵飒爽.论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4]吴磊.试论情感在钢琴教学中的功能[J].黄钟,2003(3).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情绪智力演奏技巧
保险业师徒关系对营销员销售绩效的影响研究
浅谈情绪智力理论对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农村初中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河南派唢呐演奏中气息运用技巧探讨
浅析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