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监理的特征及对策

2017-01-17 06:33博,吴
中国林业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监理工程项目林业

王 博,吴 燕

(兰州市林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兰州 730000)

林业工程监理的特征及对策

王 博,吴 燕

(兰州市林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兰州 730000)

当前林业工程监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相关部门应强化林业工程监理,有效提升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促进林业结构顺利转型。分析林业工程监理的特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提出强化林业工程监理的对策,有效提升林业工程监理的质量。

林业工程;监理;林业发展

针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项目化管理,为了严把工程质量关,对项目开展过程的资金、进度以及信息等情况予以有效监控,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进行过程的全方位管理,并促进林业工程项目逐步往科学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国家也针对林业工程提出了四项主要管理制度,包括监理制、项目法人制、投标制以及合同制。新制度的提出不仅是为了确保林业工程的整体质量,也是为了促进建设单位工程管理观念的革新,从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1]。

1 林业工程监理的特征

1.1 受益人不同

由于林业工程兼顾三大效益,即生态、社会以及经济效益。因而其受益人也与普通工程有着较大差异。林业工程的受益人除了项目地区的居民外,项目以外地区的人民也能同时收益。

1.2 投资渠道不同

通常情况下,一般性的工程项目均是由项目法人负责筹集与具体的建设工作,即便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的扶持,在项目运营后,国家投资的成本也将被收回。而林业工程则是由国家出资,虽建设单位无需承受还款压力,但也无法由此获得较高的单位利益。因此,要想确保林业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并加强对投资方面的控制,务必加强对林业工程的监理,如此方能确保国家资金的有效投入[2]。

1.3 建设对象不同

林业工程的开展通常是为了培育一个可再生资源的生物工程,而其所面对的建设对象通常为有生命力的“林业”,因而不能将林业工程项目视为一般工程来简单对待,而是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方能确保工程的质量。

1.4 范围大、成本高

林业工程的开展地大多为某一区域类的某一条流域或某座山,因而相较于一般工程,林业工程将面临更大的施工难度。与此同时,由于施工地点的分散,加之交通便以及作业面积较大等特点,进而使得相应的监理工作也需投入更多的监理人员,因而相较于普通工程,林业工程项目在交通、外业费用的支出方面也要高出许多。

1.5 施工队伍的差异性

由于受施工条件与环境的限制,林业工程的施工者通常为当地农民,而这些农民普遍无专业的施工资质。对此,若监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则势必难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1.6 施工季节性强

由于林业工程所面临的建设对象通常为有生命力的“林木”,而每年的造林季节仅有2~3个月。若无法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施工,则无法确保“林木的”成活率。对此,林业工行项目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首先应确认的便是工程材料,若工程材料不合格,林业工程监理方必须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更换,若发现苗木质量不达标,则应签发暂停令并要求施工单位更换合格的育苗。由于工程材料的选择极易耽误植树造林的最佳季节,因而作为施工单位,应务必确保苗木质量,而作为林业工程监理方,也应始终强调事前控制的重要性,以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

1.7 工程竣工验收和缺陷保修期的差异

相较于普通工程,林业工程的竣工验收环节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由于林木的生长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因而相应的竣工验收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如针对林业工程的验收,按照国家规定,监理单位需在工程竣工后的下一个秋季与第三年春季分别进行一次林木的存活率检验,到了第四年,还需进行保存率验收,而当保存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时,方是真正完成对工程的竣工验收。正所谓“三分造,七分管”,由于自然界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对林木的成活率与保存率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在缺陷保修期前,施工单位还需进行相应的补播、浇水、灌溉等工作。若忽略了其中任何一道工序,都可能导致整体工程前功尽弃,由此可见,加强对林业工程的监理实有其必要性[3]。

2 强化林业工程监理的对策

2.1 更新管理意识

面对如今的社会环境与形式,林业监理工作也应当逐步往开放式、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如此方能切实提高林业监理的科学化程度。然而由于林业工程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如今的监理人员普遍对林业监理的重要性及其手段认知还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该方面的宣传与引导,使其认识到林业监理的重要性。而作为林业主管部门,更需秉持良好的监理意识,并积极促使监理意识往具体的管理职能方向转化,如此方能同时确保林业工程的质量与效益。

2.2 强化林业人才储备

对各行各业而言,人才均是支撑行业或领域发展的基础。林业工程建设亦是如此。对此,要想切实解决我国当前于林业监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便需务必重视对林业监理人才的培养,唯有让林业监理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并形成良好的监理意识,方有利于林业监理能力的提升。鉴于林业工程监理的发展时间较短,且目前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在我国还极为稀缺,对此,要想缓解这样的矛盾局面,监理培训工作也应全方位、系统性的开展,如此方有利于监理人才培训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有效形成,进而确保林业监理工作的标准型、与规范性。

2.3 落实林业工程监理经费

由于林业工程项目均是由政府出资建设,因而要想确保国家审批经费均能用于“刀刃”之上,需要强化林业工程经费应用的监理。其中,通过制定林业工程项目审批计划,由国家统一安排经费应用,充分发挥林业工程项目监理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林业工程监理工程更加有序的开展。

2.4 处理好监督检查与监理的关系

所谓的监督,即林业主管部门对本区域内造林质量以及造林面积所展开的检查工作,是一项由政府出面且具有明显强制性的行为。而监理则是依照监理委托合同,由施工单位指派相应的监理机构,对项目开展的全过程予以监督。与此同时,若工程存在不达标情况,则监理单位还能通过拒付不合格部分的工程款来确保建设资金的运行安全。由此可见,政府的监督与检测实则是基于宏观的层面,而监理的各项工作则是基于微观的角度再开展。对此,若能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则必定能切实提升工程数据的精准度,并大幅度减少现场监督检查的工作量。

2.5 全面推行“四制”,为实行监理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家针对林业工程的建立提出了“四制”的要求,而在“四制”中,项目法人制作为实行建设工程建立的必要条件,搭配监理制的实施方式确保项目法人制能可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而合同制作为林业项目开展的核心与关键,其不仅关乎相关责任的严格落实,更牵涉整个项目工程最终的完工质量。此外,通过高度重视林业工程项目管理,适当增加林业工程市场对监理的需求,所以项目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的严格落实,方能为监理制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高扬.试论林业工程监理在保障林业建设健康发展中作用与地位[J].农家科技旬刊,2016(8):46-47.

[2]覃开锋.林业工程监理的特点及现状 [J].大科技,2016(15):78-79.

[3]方永红.林业工程施工监理工作途径探索[J].低碳世界,2016(21):279-280.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ry Project Supervision

WANGBo,WUYan
(Lanzhou Forestry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tation,Lanzhou 730000,China)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current forestry engineering supervision,so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forestry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orestr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promote 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the forestry structure.In this paper,detailed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ry project supervision,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alysis of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forestry project supervisio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stry project supervision.

forestry engineering;Supervision;Forestry development

F326.2

A

1673-5919(2017)06-0036-02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7.06.009

2017-09-18

王博(1986-),男,甘肃兰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工程质量监理。

路 实]

猜你喜欢
监理工程项目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水利工程监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land produces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海外大型铁路工程项目设备采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