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品群中母猪高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2017-01-17 07:04
猪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哺乳期间隔断奶

(1.勃林格殷格翰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2.华南农业大学,广州 510642)

论商品群中母猪高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原作者:YuzoKoketsu(日本) 林亦孝1,曹丁壬2(译)

(1.勃林格殷格翰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2.华南农业大学,广州 510642)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猪场收集了商品猪群大量的数据信息,新技术可以最大程度的采集、交换和分析数据。然而,这种数据的作用受到了制约,因为农场的数据分析仅仅可以帮助兽医和生产人员发现生产中的问题,不能确定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仅如此,数据分析还可以加大繁殖群中可以提高群体生产率和稳定产出的有用信息的传播。为充分发挥母猪的繁殖潜能,使其最大化,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识别与繁殖性能相关的重要因素。在文章中,笔者综述了商品猪群中与母猪性能和群体生产力相关的因素,包括个体和群体水平的因素,关于母猪个体的因素,存在不太确定性的风险。繁殖性能不是一种疾病,某些风险因素对母猪个体而言并不合适,例如:窝产活仔数(PBA)不是一个风险因素,但实际上它的确可以预测母猪一生的生产力(IIDA,et al.2015)。群体的影响因素包括群体的性能、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群体的大小。此外,为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还要考虑公猪的因素。

1 每头母猪年提供40头断奶仔猪

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PWSY),通常是衡量国家或品种之间生产率高低的指标。在过去的30年, PWSY已经从20头增加到30头,PWSY实现40头将是养猪业的下一个目标。实现PWSY达到40头的目标,每胎断奶仔猪数必须达到17.3头,每头母猪年产2.3胎,即怀孕期115 d,哺乳期设定为28 d和母猪年非生产天数为16 d(DIAL,et al. 1992; ALMOND,et al. 2006)。在不久的将来,通过遗传改良以及加强种猪的管理,PWSY可能达到40头。 然而,PWSY尽管是衡量种群在短期时间内生产率高低的恰当指标,但是,从长久衡量或从母猪、仔猪的福利而言,并非最好的衡量指标。让人关切的是,PWSY40头的母猪会生产出很多的弱小仔猪。因此,当我们将母猪的生产水平达到如此高的时候,可能危及猪的福利,除非通过遗传改良直接增加母猪子宫容量、有效乳头数和产奶量。

2 商品猪群的繁殖性能

2.1 母猪的繁殖性能

种猪群生产率指标体系(DIAL,et al.1992)中有两个分指标,其一是每胎断奶仔猪数,另一个是母猪年产胎次。每胎断奶仔猪数的多少取决于每胎分娩活仔猪数的多少和哺乳仔猪成活率的高低;母猪年产胎次取决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哺乳期和妊娠期的长短。

母猪繁殖性能包括繁殖力(如分娩率FR和断奶-配种间隔WMI)和多产性(如PBA)。在繁殖力方面,分娩率FR和断奶-配种间隔WMI以及受种猪的使用淘汰周期影响的无效饲养日,影响母猪年产胎次。同时,多产性则取决于窝产活仔数PBA和仔猪断奶数。

母猪死亡率与母猪繁殖力相关,因为母猪死亡率升高了则升高了死亡间隔和无效饲养日,降低了母猪的终身繁殖力。同样,在商品群中,流产导致了母猪群的无效饲养日的增加(IIDA,et al.2016) 。

2.2 终生生产性能

在欧洲南部国家及日本,母猪的饲养期约为1 000 d。生产商为了降低商品群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母猪终生的繁殖潜能尤显重要(STALDERet al, 2012)。

终生生产性能包括使用年限,衡量的指标不仅有淘汰或屠宰时母猪的年龄或生产胎次,还有终生分娩活仔数、终生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和终生的无效饲养日(SASAKI, et al. 2011)。母猪一生年均生产活仔数是一个综合性的多产性指标,涵盖了母猪终生分娩的活仔数和终生无效饲养日。比较而言,母猪一生中年均分娩的断奶仔猪头数被认为是一个母猪终生繁殖力的综合指标,包括了母猪的繁殖性能(如产活仔数和哺乳期死亡率)以及泌乳和饲养管理。换言之,母猪一生中年均分娩活仔数等于母猪一生分娩的活仔数除以该母猪进入生产种猪群的饲养天数再乘以 365 d。该母猪进入生产种猪群的饲养天数指该母猪第一次配种后到该母猪离开该群体的天数。对后备母猪而言,以首次配种的日期算起,比整群进入生产群的时间更合适,因为不同的批次,进入生产母猪群体的日龄是不一样的。

3 母猪个体水平信息——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3.1 胎次

低胎次的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比2~5胎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低,会有较低的分娩率(FR),高返情率,低产活仔数(PBA)以及较长的断奶配种间隔(WMI)。随着生产胎次的增加,繁殖性能也会改善,在2~5胎时达到一个峰值然后又会下降。例如,在3~5胎时产活仔数(PBA)最高,2~4胎时分娩率(FR)最高。初产母猪还会有较长的断奶配种间隔(WMI),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初产母猪的内分泌系统还不够完善,哺乳期的低采食量导致黄体生成素(LH)分泌水平较低(KOKETSU,et al.1996),低水平的LH抑制了卵巢卵泡的生长。在商品繁殖群中,初产母猪可能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来让它们生长并达到成熟的繁殖性能水平。

高胎次的母猪与2~5胎的母猪相比也会出现较低的繁殖性能。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高胎次母猪的排卵和受精率下降。同时由于对胎儿生长空间需求的刺激及分娩刺激的反应减弱,胚胎死亡率、流产率和死胎数就会增加(ALMOND et al.2006)。此外,与3~5胎的母猪相比,高胎次母猪(5胎或以上)和初产的母猪都面临着更高的流产风险(IIDA,et al.2016)。

3.2 季节或气候因素

在夏季,生育能力和生产能力指标都会下降。例如,分娩率在夏季是最低的,并且在夏季配种的母猪的产活仔数低于在冬季或春季配种母猪的产活仔数。推测是由于夏季的高温降低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同时卵巢卵泡发育受损导致黄体功能受损,孕激素的分泌浓度降低;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夏季繁殖性能低下(Bertoldo,et al.2012)。

多个研究都强调了季节性气候影响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包括每日最高和最低气温,湿度和光照。试验组猪群附近的气象站的气候数据已被用于量化研究高温与母猪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TUMMARUK,2012;BLOEMHOF et al 2013; IIDA AND KOKETSU, 201 3; 2014b)。例如,外部温度升高就会降低分娩率和总产仔数,增加返情、WMI和死亡率。此外,夏季效应或室外气温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大小还取决于母猪的生产胎次。先前的研究表明,当外界温度从25 ℃增加到30 ℃,初产母猪的下胎产仔数就会降低0.6头,而后备母猪的产仔数只降低了0.2头(IIDA AND KOKETSU, 2014b)另一方面,当日最高温度从25 ℃上升到35 ℃时,初产母猪的断奶配种间隔增加了0.8 d,而胎次在2胎及以上的母猪的断奶配种间隔只增加了0.3 d(IIDA AND KOKETSU, 2013)。这些结果表明,与未生产或2胎次及以上的母猪相比,初产母猪对夏季气候变化更敏感。这种敏感似乎与初产母猪内分泌系统不成熟和哺乳期的低采食量有关。

3.3 哺乳期采食量及饲喂模式

母猪哺乳期采食量的降低会导致仔猪平均断奶体重降低、母猪断奶配种间隔延长、分娩率降低、返情率升高以及因繁殖障碍导致的母猪淘汰率升高和下一胎的产活仔数降低(KOKETSU,et al,1996)。尤其是初产母猪,哺乳期低的采食量对断奶后的断奶配种间隔和分娩率都是极为不利的。一些哺乳期饲喂模式(例如大倾角式)会导致断奶配种间隔延长、因繁殖障碍引起淘汰母猪的增多。延长哺乳期、采用先进的自动饲喂器能够降低影响繁殖性能的这些风险。

3.4 哺乳期

在美国,早期断奶概念因为没有达到好的生产繁殖表现而受到质疑,下一胎次出现低妊娠率、断奶配种间隔延长、产活仔数减少(KOKETSU,et al.1998)。此外,短的哺乳期减少了在哺乳期的平均采食量。自2000以来,美国养猪业已经从早期断奶模式逐渐转变为适当延长哺乳期模式(Knauer and Hostetler, 2013)来提高保育及育肥阶段猪的生长表现。在欧盟,从2013年以来,不足28 d断奶的模式已经被禁止(欧洲委员会:动物福利条例,2015)。与此同时,延长哺乳期后又产生了另一种担忧:母猪哺乳期延长,有些哺乳母猪就要消耗更多的储备营养来生产大量的奶水供养仔猪,导致断奶配种间隔延长、分娩率降低。

3.5 授精或配种的次数

最合适的授精次数取决于繁殖性能最优化和成本最低化两个方面。单次授精,有时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导致低的分娩率(KANEKO,et al.2013)。利用准确的热探测进行两次授精比授精3次在降低日劳动力成本、节约精液和输精管花费等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益(TAKAI,et al.2010)。经证实,在阴道内加入含有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的凝胶状物能够促进同步排卵(Knox,et al.2014)。在美国,使用GnRH技术后一次授精就能够达到多次授精相同的繁殖表现,降低授精成本。

3.6 怀孕期及分娩

母猪死亡率是怀孕母猪健康及动物福利的一个指标。分娩是所有胎次、任何季节下的母猪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前人的研究显示,大约68%的母猪死亡发生在分娩前4周和分娩后4周(IIDA AND KOKETSU, 2014a)。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的死亡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高胎次的母猪(如胎次在6次或更高)在怀孕期的死亡风险最高(SASAKIAND KOKETSU,2008)。

证据显示,在亚热带气候中,夏季低胎次母猪死亡率增加,冬季高胎次母猪死亡率增加(IIDA AND KOKETSU, 2014a)。这说明与高胎次母猪相比,身体未发育成熟的低胎次母猪对高温更敏感。由于猪的心血管系统较弱且汗腺不发达,所以对热应激十分敏感(FRAZER, 1970)。腹部器官扭曲和心力衰竭是母猪死亡的主要原因(STALDERet al, 2012)。妇女也会出现类似的心血管问题,例如,妇女怀孕期发生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和心脏衰竭等心肌症(SILWA,et al.2006)。

在亚热带气候环境中,与低胎次的母猪相比,高胎次的母猪对低温更为敏感(IIDA AND KOKETSU, 2014a)。同样,在人类中,冬季妊娠引发的高血压、先兆惊厥和惊厥的患病率最高(TEPOEL,et al.2011)。这些疾病可能与冬季高胎次母猪对寒冷或昼夜温差大的反应有关。此外,在亚热带气候中,加热保温设施及建筑绝热能力往往是不足的。

3.7 断奶配种间隔

断奶配种间隔(WMI)是一个与产活仔数、分娩率和返情率相关的繁殖性能指标,断奶后3~6 d配种的母猪比断奶后7~20 d配种的母猪具有更高的分娩率和产活仔数(HOSHINO A ND KOKETSU, 2008; TUMMARUK,et al. 2010)。短的哺乳期会延长断奶配种间隔(KOKETSU,et al.1996b)。此外,断奶配种间隔变长后发情期和发情排卵间隔都会变短(WEITZE,et al. 1 994; KEMP AND SOEDE, 1996)。这会增加在非最佳时期输精的几率,这是低妊娠率和低产仔数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在母猪阴道中放置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有利于对断奶母猪进行单次定时输精。如果这种方法推广开,断奶配种间隔可能就不再是一个那么重要的繁殖性能因素。

3.7 产活仔数

初产母猪的产活仔数可以帮助生产者在早期鉴别高产母猪(IIDA,et al.2015)。母猪的产活仔数是由环境、管理因素及品种遗传共同决定的(HOVING,et al.2011)。通常第一胎有高的产活仔数的母猪在随后的几胎中都会有较高的产活仔数,并且前3胎都会有较高的分娩率。这些高产的母猪终生都会表现出高的繁殖性能。

3.8 出生重与断奶前的生长速度

母猪窝生产仔猪数据包括仔猪的出生重和断奶前的生长速度。后备初产母猪生产的仔猪会有较大的出生重和较高的断奶前生长速度(VALLET,et al.2016)。这些特性会影响母猪的后续繁殖性能。断奶前的生长速度受母猪的产奶量影响,同时仔猪较大的初生重就意味着低的窝产仔数。

3.9 断奶仔猪数

断奶仔猪数太多或断奶窝总重过大会损害母猪断奶后的繁殖性能,这是因为在哺乳期对母猪身体造成养分与体力的大量消耗。因此,寄养技术会影响母猪的新陈代谢状态,降低断奶后的繁殖性能(QUESNEL,et al.2007)。研究表明,母猪被寄养3头或更多仔猪时会延长断奶后的断奶配种间隔(USUIAND KOKETSU, 2013)。

3.10 后备母猪初配年龄

后备母猪的生长及管理对优化母猪的繁殖性能至关重要。在管理中记录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及发情结束的日期是很有用的。在北美商品猪群中的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及发情结束的日期几乎没有记录,而初配年龄普遍有记录(PATTERSON,et al.2010)。分析商品猪群的数据时发现,初配年龄是一项影响产活仔数及终生繁殖表现的因素。

初配年龄升高可使第一胎的产活仔数增加(IIDA,et al.2015)。在美国、欧盟南部国家和日本,典型的初配日龄延长到约240 d,以增加母猪初次配种的体重以及身体的营养储备。

3.11 产死胎数

根据定义,死胎是指那些母猪刚分娩时还活着而分娩后就已死亡的仔猪(DIAL,et al. 1992)。在生产中,商品猪群的死胎被归类为母猪分娩后的第一次核对时死亡的且没有腐烂分解迹象的仔猪(ANDERHAEGHE,et al. 2013)。与初配年龄和断奶配种间隔一样,母猪产死胎数也是一个与其他繁殖性能相关的影响因素。例如,已经发现母猪流产的风险与腹内有死胎有关(IIDA,et al.2016)。

流产和死胎数增加也可能是因为有传染性病原体,如猪细小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ALMOND,et al.2006)。

4 群体水平信息

群体水平信息包括多种用来描述整个生产体系的因素。种群特性、管理实践、生产体系和设施类型都可以作为群体水平信息来分析。

4.1 群体大小

群体规模的大小是判断一个生产体系是否先进的指标,包括投资的多少、设备设施条件的质量、人力资源和品种遗传改良水平。规模大的猪群会有较高的每年每头母猪提供断奶仔猪数(PWSY)(KING,et al.1998)。猪群大小本身不会直接增加PWSY,但规模大了以后往往能够雇佣更多的专业人员,使用更好的设施。同时,大群体也能够更快速地进行遗传改良。

4.2 高性能群体

高性能群体的概念是生产中最佳的标杆,它已被用于评估目标绩效和效率(KOKETSU,2007)。基于PWSY可以将猪群分为两类:普通群体和高性能表现群体。在欧洲南部的一些国家,与普通群体相比,高性能群体的分娩率高出了4%~7%,返情率低了4%~6%。因此,这些高性能群体就有较少的非生产天数,包括再次配种使用间隔和淘汰间隔。同时,与普通群体相比,高性能群体的猪各胎产活仔数增加了0.6~0.9头、断奶仔猪增加0.8~0.9头。从母猪的淘汰管理上看,高性能群体0~5胎淘汰率较低,但6胎或更高胎次的淘汰率较高且高于普通群体。

4.3 猪群管理因素

与猪群管理因素有关的信息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问卷收集的信息包括后备母猪的饲养程序、输精时间、母猪分娩和哺乳的管理、分娩空间大小、淘汰标准等。分析这些管理信息可以看出后备母猪第一次检测到发情后立即授精及经产母猪发情6~12 h后授精比其他时段授精分娩率更高(KANEKO,et al.2013)。此外,分析表明,与公猪接触的后备母猪的配种年龄(AFM)比没有与公猪接触的后备母猪提前了14 d(KANEKOAND KOKETSU,2012)。从群体管理分析中还能发现,生产中配种后的后备母猪或经产母猪的淘汰间隔比淘汰标准要求的淘汰间隔至少推迟了30 d(SASAKI和KOKETSU,2012)。

4.4 配种后母猪的数量或母猪年龄结构的差异

随着生产系统的标准化,生产设备连续使用发挥生产效能显得越来越重要。分组测量繁殖母猪群,群内母猪的差异可以通过52周内每周配种的母猪数来进行测量评估。16~19周前配种的母猪数目差异太大会导致较低的年均分娩率,非生产天数增加,群体的繁殖率降低(KOKETSU,et al.1999),产房的利用率也会降低(KOKETSU,et al.2015)。

有两年以上稳定的繁殖母猪年龄结构的猪群与年龄结构不稳定的猪群相比会有较高的分娩率(KOKETSU,2005)。这是因为与年龄结构不稳定的繁殖母猪群相比,年龄结构稳定的繁殖母猪群中胎次在3~5胎的母猪的比例较高,后备母猪的比例较低。因此,群内差异影响繁殖母猪群的生产效率。

4.5 产房的数量

产房数量是绝大多数繁殖母猪群生产能力的一个瓶颈。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高繁殖性能的母猪群每年在每个产床生产130(± 3.5)头断奶仔猪,总重量为836(±2.3) kg(KOKETSU,et al.2015)。较高的产房产床利用效率与较低的群内差异有关,也就是与16周前配种的母猪数的变异系数(%)有关。

4.6 公猪和精液的影响

精液品质,包括精液活力,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然而,公猪精液品质的数据并没有与商品繁殖母猪的生产表现数据很好地结合起来(美国Neil DeBuse博士认为)。这就需要更多研究来综合分析公猪精液品质数据和母猪繁殖性能表现的关系,依据公猪、母猪及群体水平来确定导致差的繁殖表现的原因,同时判断精液活力和每份精液中最佳的有活力的精子数目(BROEKHUIJSE,et al.2011)。

5 使用商品群数据分析的局限

生产领域研究可以使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有些需要特定条件或时间点的研究还可以使用条件性控制实验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研究可以利用商品群体数据向生产者或兽医提供很多信息。

然而,非条件性控制的观测实验有一些局限,一些现象在高校科研人员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并不会发生。例如,商品群的一些数据记录是错误的,这意味着数据剔除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在观察研究中群体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管理措施和品种可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此外,母猪也不是随机选的,每头母猪的观察测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另一个限制是,群体的数据也不是在一个水平下得出的,因为每个群体的管理操作、生产模式、设施及保健程序各不相同,例如有一些统计生产表现时母猪不单独作为一个群体考虑。但即使有这些限制,使用适当的剔除标准和多层统计模型来分析群体数据,还是可以在很多条件性控制实验无法研究的生产问题方面为兽医或生产者提供简单且实用的信息。

6 结论

作为一名兽医,为最大优化客户的繁殖群的生产力,知道影响繁殖性能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提高控制这些影响因素的群体管理水平,加上遗传改良,我们有望实现 PWSY达到40头。最后,为增强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必需确保正确记录数据、正确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略)

原文题目:Factors for high reproductive performa nce of sows in commercial herds

2016-09-29)

猜你喜欢
哺乳期间隔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间隔问题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
间隔之谜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上楼梯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