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肾周肿瘤的CT、MRI诊断作用探讨

2017-01-17 14:42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肉瘤淋巴瘤腹膜

李 丹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腹膜后肾周肿瘤的CT、MRI诊断作用探讨

李 丹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观察腹膜后肾周肿瘤的CT、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术前应用CT、MRI检查,术后诊断为腹膜后肾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CT、MRI的征象,探究其应用价值。结果35例患者中有10例为肾周淋巴瘤,表现为肿瘤密度均匀,在增强扫描后可以见到动脉期有强化,延迟期和门脉期有渐进性强化,在T1WI有稍等信号,在T2WI有低信号,在DWI有高信号,行进行性增强扫描有渐进性强化;13例为肾周转移瘤,表现为内部密度不均匀,有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在增强扫描后,可见动脉期非坏死期有不均匀强化现象,在延迟期呈现持续强化,在T1WI和T2WI上均有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在肿瘤的内部有出血和坏死区;8例为副神经节细胞瘤,在T2WI上有明显的高信号,在T1WI上有低信号,增强扫描有强化,在延迟期强化减弱;4例为肾周脂肪肉瘤,表现为肿瘤较大,密度混杂,T2WI有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有不均匀强化。结论CT、MRI均可以用于腹膜后肾周肿瘤的诊断,具有定位准确的特点,可以清晰的显示肿瘤和血管以及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应用价值较高。

腹膜后肾周肿瘤;CT;MRI;诊断的价值

在临床中,腹膜后肾周肿瘤不常见,多来源于间叶组织、神经组织以及淋巴组织。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大部分患者的肿瘤在腹腔器官的后方,因此,在临床诊断中略微困难[1]。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患者在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发现肿瘤压迫组织时,肿瘤相对较大,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予以患者早期的诊断和早期的治疗至关重要[2]。为探究腹膜后肾周肿瘤的CT、MRI诊断的价值,本次研究对35例术前应用CT、MRI检查,术后诊断为腹膜后肾周肿瘤患者分析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术前应用CT、MRI检查,术后诊断为腹膜后肾周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4~60岁,平均年龄在(47.5± 2.2)岁,35例患者中有10例为肾周淋巴瘤,13例为肾周转移瘤,8例为副神经节细胞瘤,4例为肾周脂肪肉瘤,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部包块、低热以及持续性腹痛等。

1.2 检查方法:35例术前应用CT、MRI检查,术后诊断为腹膜后肾周肿瘤患者中有20例行CT检查,15例行MRI检查,①CT检查:应用16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检查,扫描的范围:从患者的膈部至双肾下极,参数的设定:电压:120 kV,电流350 mA,螺距:1.0 mm,层厚:3 mm,重建图像层厚:1.3 mm,矩阵:510 mm×510 mm,在增强扫描前,要先对患者注射对比剂,选取的对比剂为优维显,剂量:100 mL,在注射后的28 s、60 s、180 s进行CT扫描。②MRI检查:应用磁共振机对患者进行MRI检查,分别予以患者平扫横轴位T1WI、横轴位T2WI扫描:层厚:7.5 mm,层间距:1 mm,在增强扫描前先对患者注射对比剂,选取的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剂量:0.2 mmol/kg,需要注意的是对比剂最高的注射总剂量不超过30 mL,在注射后的20 s、40 s后分别进行MRI动静脉扫描,在注射后的50 s、80 s进行冠状位和横轴位的延迟扫描。

1.3 观察指标: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CT图像和MRI图像进行读片,主要分析的内容包括肿瘤的密度、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血管关系等。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肾周转移瘤影像分析:在13例肾周转移瘤中,有9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较大,内部密度不均匀,有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在增强扫描后,可见动脉期非坏死期有不均匀强化现象,在延迟期呈现持续强化。MRI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较大,在T1WI和T2WI上均有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在肿瘤的内部有出血和坏死区,予以患者增强扫描后,在动脉期有强化现象,同时伴有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

2.2 肾周淋巴瘤影像分析:在10例肾周淋巴瘤中,有9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肿瘤密度均匀,在增强扫描后可以见到动脉期有强化,延迟期和门脉期有渐进性强化。MRI检查结果显示:在T1WI有稍等信号,在T2WI有低信号,在DWI有高信号,行进行性增强扫描有渐进性强化。

2.3 副神经节细胞瘤分析:8例副神经节细胞瘤均行MRI检查,结果显示,在T2WI上有明显的高信号,在T1WI上有低信号,增强扫描有强化,在延迟期强化减弱。

2.4 肾周脂肪肉瘤影像分析:在4例肾周脂肪肉瘤中有2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CT检查结果显示:肿瘤较大,密度混杂。MRI检查结果显示:T2WI有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有不均匀强化。

3 讨 论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由于肾周位置的特殊性,因此,在肾周间隙的肿瘤较难被发现,临床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均较高,是目前临床的焦点问题[3]。腹膜后的淋巴瘤多表现为结节影,入侵的范围大,易包绕肾脏周围的大血管,在CT和MRI图像中表现为均匀的密度,血流供应不丰富,在增强扫描中无明显的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4]。肾周转移瘤是淋巴结融合以及相邻的器官肿瘤入侵造成,在CT和MRI上表现为恶性肿瘤,密度不均匀,有出血和坏死现象,增强扫描有显著的强化,容易对相邻的组织和器官入侵[5]。副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神经分泌性肿瘤,多见于腹膜后,在CT和MRI上表现为不均匀密度,在T2WI可见高信号,在T1WI可见低信号[6]。肾周脂肪肉瘤主要来源于脂肪组织和原始间叶组织,肠表现为高分化型和多型性,由于MRI检查较为敏感,因此在增强扫描中表现为明显的强化[7]。

综上可见,应用CT、MRI对腹膜后肾周肿瘤诊断,具有定位准确,诊断率高的特点,可以将肾周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和周围组织的关系清晰的显示,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必要的影像学依据,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豪二.腹膜后肾周肿瘤的CT、MRI诊断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 2014,35(22):4870-4873.

[2] 张涛,陆健,傅爱燕,等.腹膜后肾周肿瘤的CT、MRI诊断价值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2013,28(5):536-539.

[3] 叶晓华,周诚,杨正汉,等.肾脏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0(6):451-454.

[4] 朱正,赵心明,戴景蕊,等.无脂肪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 CT 和 MRI表现[J].癌症进展,2015,13(1):61-65.

[5] 傅爱燕,张涛,陆健,等.肾周淋巴瘤的CT、MRI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J].实用肿瘤杂志,2013,28(5):540-543.

[6] 杨晔,王嘉俊,丛杰,等.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的声像图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8):553-555.

[7] 童明敏,史玉振,田迎,等.腹膜后原发少见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6(3):374-375.

R737.11

B

1671-8194(2017)08-0022-02

猜你喜欢
肉瘤淋巴瘤腹膜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