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手段

2017-01-17 14:42李宁宁戴冰冰金香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对症红斑狼疮风湿

李宁宁 戴冰冰 金香花 雷 蕾 张 昊 高 蕊 刘 慧 林 琳 何 云

(大连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辽宁 大连 116033)

探讨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手段

李宁宁 戴冰冰 金香花 雷 蕾 张 昊 高 蕊 刘 慧 林 琳 何 云

(大连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辽宁 大连 116033)

目的分析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医院风湿免疫科共收治患者174例,其中有血液系统损害98例,包括溶血性贫血41例、白细胞减少30例、全血细胞减少26例、血小板减少20例,针对风湿免疫病病因治疗,主要为免疫治疗、营养支持等,部分患者联合中医辩证治疗,针对血液系统损害联合成分输血等对症治疗。结果治疗后2个月WBC、HB、PLT、水平高于治疗前,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乏力、心悸、气短、耳鸣症状积分分别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多伴有血液系统损害,且各种类型血液系统病理表现可同时存在,患者以乏力、心悸、气短、耳鸣为主要症状表现,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可多数患者血常规明显改善、症状明显减轻。

风湿免疫疾病;血液系统损害;临床表现;治疗

风湿免疫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Stil病、风湿性多肌痛、干燥综合征等一类免疫疾病的统称。近年来,因环境危险因素增多,风湿免疫病发病率明显上升。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血液系统,患者常可并发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一系列血液病,进而出现各类相关症状体征[1]。治疗风湿免疫疾病,不仅需要控制原发病,还需积极对症治疗血液系统并发症,以改善患者预后。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医院风湿免疫科共收治患者174例,本次研究试分析风湿免疫性血液系统损害临床特征,总结治疗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74例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84例、成人Stil病34例、风湿性多肌痛24例、干燥综合征20例、其他12例。其中有血液系统损害98例,包括溶血性贫血41例、白细胞减少30例、全血细胞减少26例、血小板减少20例[2],部分患者伴有多种血液学异常。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标准;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药物性狼疮等类似的疾病;②合并其他可致血液系统损害的疾病;③合并原发性造血系统疾病;④合并严重感染及其并发症;⑤哺乳期、妊娠期;⑥服用药物导致的血液系统检查1次。

1.2 方法

1.2.1 病因治疗: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对因治疗,包括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联合强的松,每日5 mg×8片,晨起顿服,连用2个月,部分患者加用环磷酰胺+免疫球蛋白治疗。

1.2.2 中药治疗部分患者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以益气补肾活血为主。

1.2.3 对症治疗针对血液系统损害,部分患者联合输血治疗。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2个月后,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治疗前、2个月后,WBC、HB、PLT、CD3+水平。治疗前、2个月后,乏力、心悸、气短、耳鸣症状积分,采用0~5分评分法,分别表示无、非常轻、轻、中、重、非常重。

1.4 统计学处理:以WPS Excel数据表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统计,采用柯尔莫哥罗夫 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nmov)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若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 讨 论

3.1 临床表现:风湿免疫疾病血液系统损害临床表现较复杂,诊断并不困难,通过血常规检查可见WBC、PLT、HB水平变化,通过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还往往可见白细胞介素、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指标水平变化。并非所有的风湿免疫疾病都伴有血液系统损害,本次研究中,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血液系统损害诊断率为56.32%(98/174),超过半数,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生与病程、疾病类型等因素有关。有报道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更易出现系统损害。风湿免疫疾病引起血液系统损害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T淋巴细胞变化导致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炎症损害、细胞代谢加速、器官功能损害等因素有关,血液系统损害反过来又影响患者活动、饮食、系统功能,出现营养不良、血液流速下降等一系列改变,加重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形成恶性循环。研究中,患者治疗前乏力、心悸、气短、耳鸣症状较明显,其中乏力症状积分达到重度标准,乏力往往与贫血、免疫功能下降等血液病有关。

3.2 治疗: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中医辩证治疗,近年来基于基因治疗、靶点药物等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免疫治疗、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尚无明确定论,适应证、禁忌证、使用剂量标准都亟待明确。一项Meta分析显示,环磷酰胺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风险,减少复发,但文献的质量值得商榷,有报道显示成年人对免疫球蛋白获益更好[3]。中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经验丰富。中药治疗风湿免疫疾病,药物包括祛风除湿效果的药物、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补元气类药物、全蝎等有毒类药物,黄苓、黄连等可通过增强脾、肝等免疫腺细胞免疫功能,雷公藤、青风藤、独活、五加皮、威灵仙、川乌、草乌、木瓜等药物抑制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自然杀伤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毒类中药与祛风除湿类药物联用,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部分药物也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4]。杜明瑞等一项Meta分析显示,采用六味地黄丸对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改善乏力等症状表现[5]。本次研究,采用个体化治疗后患者,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血常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今后可规范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策略,善用中医药、免疫治疗等疗法。

综上所述: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多伴有血液系统损害,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可多数患者血常规明显改善、症状明显减轻,今后需规范治疗方案。

[1] 许韩师.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治疗[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7):2780-2781.

[2] 丁训杰.实用血液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462.

[3] 安睿晓,田金徽,谭继英,等.环磷酰胺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3):320.

[4] 唐宁,周红霞,周东蕊.中国雷公藤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的Meta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5(3):68-71.

[5] 杜明瑞,郭志忠,张静,等.六味地黄丸对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减毒增效作用的Meta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6):24-32.

R593.2

B

1671-8194(2017)08-0070-02

猜你喜欢
对症红斑狼疮风湿
全科住院医师在风湿免疫科轮转时带教模式的探讨
风湿免疫病住院患者的抑郁与自杀风险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中药泡茶要对症 体质差异方不同
重庆市中医风湿专科联盟举办诊疗规范研讨会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四种中药茶 对症助消化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空心菜为什么烂根 找准原因对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