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2017-01-17 14:42王富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转氨酶生化准确性

王富强

(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辽宁 庄河 116400)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王富强

(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辽宁 庄河 116400)

目的分析研究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为后期临床诊断提供医学参考。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84例血液检测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体检科自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挂号的编号顺序,随机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就一般自然分离处理(对照组,n=42)与人工溶血处理(观察组,n=42)的检测结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从这些指标方面分析,即总胆固醇(CHOL),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钾离子(K+)、丙氨酸转氨酶(ALT)指标对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用t检验后,均证明(P<0.05)。结论针对血液检测者,实施人工溶血处理,能够有效提高血液检测准确率,避免异常结果的发生。

生化检验;标本溶血;结果;影响

临床检验科中,在进行生化检验时,往往由于穿刺操作不当、抽血器具不合理或者是分离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然而实践调查发现:在血液检测过程中,比较罕见的是溶血现象,该现象会对检测结果带来影响,不利于后期诊断和治疗,因此,为了提升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探究、分析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的具体情况十分有必要[1]。文中对随机选取的84例血液检测者中的42例,实施人工溶血处理,在检测结果及诊断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就此展开实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84例血液检测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体检科自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挂号的编号顺序,随机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就一般自然分离处理(对照组,n=42)与人工溶血处理(观察组,n=42),其中对照组中,女性有20例,男性有22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是:20岁<X<61岁,年龄中位数是:(42.2±3.4)岁,观察组中,女性有18例,男性有24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是:19岁<X<64岁,年龄中位数是:(44.1±3.2)岁,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对比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价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检验科一般自然分离处理,即:在检查前,首先用试管抽取2 mL血液作为实验标本,将其置于常温下,(温度和适度适宜)之后设定好离心速度:每分钟3000 r,离心的时间控制在5 min之内,仔细观察的指标有:总胆固醇(CHOL),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钾离子(K+)、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取平均值,并将检查的结果详细记录下来[2]。

1.2.2 观察组:观察组实施人工溶血处理,同样在检查前,首先用试管抽取2 mL血液作为实验标本,接下来使用人工处理方法,强迫溶血后,检测总胆固醇(CHOL),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钾离子(K+)、丙氨酸转氨酶(ALT)等指标,以平均值作为实验数据,并记录下来[3]。

1.3 观察指标:实验中,将观察到的指标,与正常标本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并记录具体数值[4]。

1.4 统计学处理: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20.0专用软件中输入,组间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数据用(%)表示,计数数据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不具备任何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检测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即总胆固醇(CHOL),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钾离子(K+)、丙氨酸转氨酶(ALT)指标对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用t检验后,均证明(P<0.05)。

3 讨 论

临床检验学中:血液标本在进行检验前,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易导致红细胞成分遭受破坏,从而产生溶血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检验结果,大大降低了准确率,而且对后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干扰。文中在分析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时,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一种非常常见的干扰和影响因素,可能造成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氨酸转氨酶等指标异常,因此,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提高临床检验率,恰当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此次实验详细探究了两种检测方法,即:一般自然分离处理与人工溶血处理,其中后一种检测方法,最终得到的指标值与正常指标一致性高,对结果准确性有一定的保障意义,值得为体检人员大力推广和普及[5]。

实验中,对照组实施一般自然分离处理,相比观察组患者实施的人工溶血处理方法来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高,是由于这种检测方法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较多的干扰因素降低了检测准确率;人工溶血处理,以干扰小、灵敏度高等为主要特征,最终得到的检测结果比一般自然分离处理方法要准确的多,此外,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妥善保管标本,待标本采集完成后,立即送往实验室,并确保保存条件适宜,避免发生溶血现象,在标本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震荡;②严把注射器和试管的质量关,确保注射器和试管的进货渠道规范,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检测结果异常情况的发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6]。总体来说:将人工溶血处理应用于血液标本的检测中,以较高的诊断检出率,利于患者尽早接受最佳治疗方案,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折磨。结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血液检测者,在总胆固醇(CHOL),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钾离子(K+)、丙氨酸转氨酶(ALT)指标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针对血液检测者,实施人工溶血处理,能够有效提高血液检测准确率,避免异常结果的发生。

[1] 刘爱国.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1(23):1954-1955.

[2] 项峥,张剑峰,何凡,等.半数溶血量测定在血塞通注射液所致溶血不良反应预警中的作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14(18):15-19.

[3] 张勇军,郭越文.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39-1240.

[4] 毛小君.浅谈临床血清标本溶血对自动生化仪检验结果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1):93.

[5] 杨振东,姚文思.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4-6.

[6] 陈开兰.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 (28):52-53.

R446.1

B

1671-8194(2017)08-0079-02

猜你喜欢
转氨酶生化准确性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转氨酶高与肝炎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