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手术后10例胆漏的原因及防治

2017-01-17 14:42王永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胆漏外科手术肝胆

郑 斌 王永萍

(文山州中医医院,云南 文山 663000)

肝胆外科手术后10例胆漏的原因及防治

郑 斌 王永萍

(文山州中医医院,云南 文山 663000)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手术后10例胆漏的原因,给予相对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中,择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300例实施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的10例胆漏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详细阐述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出现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上述10例患者中,其中有9例患者并未接受手术治疗,6例进行常规通畅引流,给予患者营养支持,预防感染;2例患者采取B超声波引导,施以穿刺置管引流,患者治疗3周之后出院;1例患者带管出院;1例患者给予2次手术引流,4周后出院。结论针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而言,预防胆漏是非常重要的,而引流是预防的重点,患者术后发现胆漏必须采取紧急治疗,依据患者胆漏的具体情况,给予有效的解决方案。

肝胆手术;胆漏;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肝胆手术是临床中最为普遍的外科手术,可以有效的治愈患者疾病,但是患者在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这其中以胆漏作为常见,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将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从医学角度分析,尽早发现患者胆漏原因,可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胆漏治疗不及时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1]。本文中分析了肝胆手术后患者出现胆漏的原因及具体治疗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择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300例实施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的10例胆漏患者为研究对象,这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在20~72岁,平均年龄为(56.7±5.7)岁,所有患者都以腹腔引流管引出胆汁,而诊断需要参考患者如下指标:手术病史、腹腔穿刺、临床表现等。较为显著的临床特征是:局限性、弥漫性腹腔炎,伤口引流胆汁较多等。上述10例病患中有5例是借助腹腔引流确诊,本次研究中,患者于术后3 d内出现胆漏,这样的病患比例为5例,术后4~7 d为3例,拔出T管后1例。

1.2 胆漏原因分析:本次研究中,患者术后出现胆漏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肝外伤手术2例;第二,开腹胆囊切除1例;第三,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引流,二者总计5例;第四,胰腺癌手术之后,胆总管空肠吻合术2例。

1.3 治疗方法:对于10例胆漏患者采取了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案,基本上都是采取非手术治疗,这其中5例腹腔引流管患者,并没有停止引流管,而是继续引流胆汁,予以患者禁食治疗,同时给予其营养支持,增加抗炎及生长抑素;有3例患者拔出引流管,借助B超声波引导,实施再次置管引流,在引流管早期治疗中,给予负压引流,待引流量逐步减少之后,施以普通常压引流[2]。对患者施以非手术治疗期间,需要时刻关注患者引流状况,密切监视患者腹膜炎症状。这其中有1例患者拔出T管之后,出现胆漏现象,而以B超引导再次置管引流患者,其腹膜炎症状逐步加深,并伴随出现黄疸,必须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2 结 果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行肝胆手术治疗之后,10例患者出现胆漏,这其中有2例患者晚期胰头癌,患者带管出院,剩余8例患者施以住院治疗,且均治愈出院,治愈率达到了80%,但是患者于治愈时间上存在极大的区别,患者2周内治愈5例(50%),3周治愈者3例(30%),4周治愈者2例(20%),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没有出现并发症。

3 讨 论

临床医学中,胆漏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主要是患者胆汁,或是富含胆汁液体,通过非正常渠道,连续流出称为胆漏。从医院角度分析,胆漏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胆外漏,其二是胆内漏,且前者相较于后者危险性相对较低。任何胆道外科手术,或是与胆道相连器官的脏器手术,对于胆道的影响相对较大,促使胆道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极易引发患者出现胆漏,在肝胆外科手术治疗中,胆漏是非常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具有极高的发生率[3]。

本次研究中,对于胆漏出现的时间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表明,患者于术后3 d内出现胆漏的5例,4~7 d出现胆漏的3例,拔出T管后1例。总结我院对以往胆漏原因可以得知,患者于肝胆外科手术之后出现胆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副肝管损伤,或是遗漏:第二,T管放置技巧,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得知,于患者不同情况下,选择恰当T管置放,并注意相关事项,主要有T管材质、修剪、粗细等,以最直最短为参考依据,注意缝合技巧,而在拔出患者T管时,需要进行观察及造影;第三,患者体质及疾病干扰,本次研究中,其中有3例患者,他们的T管放置时间在4周以上,最重要的是T管造影顺畅,夹管并没有出现不适状况;第四,处理肝裂伤时,对于创面相对较粗的肝管,没有对其进行包扎,亦或是出现创面缝合出现问题,在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是由于上述原因而引发的,外伤患者情况较为特殊,在胆道损伤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继而未能有效处理致使患者出现胆漏[4]。

由于胆漏对患者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致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必须采取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案,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对局部解剖有全面的认识,手术视野清晰,且动作轻柔仔细。如果发现可疑组织,或是出现副肝管,必须仔细解剖结扎,以免出现遗漏[5]。假设医师遇到比较棘手的胆道手术,必须小心谨慎,请教经验相对丰富的的医师协助。在临床医学中,对于胆漏的判断方法非常简单,即在手术开始之前,在患者腹前位置处,放置白纱,目的在于垫于手术创面5~10 min,然后取出,并对敷料进行仔细观察,查看是否有黄染。第二,胆肠吻合时,吻合组织对合完整,且缝合规范,吻合口大小适宜,无血留有张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上保障胆管血运正常[6]。第三,有效固定T管,避免误拔与滑脱现象出现,本次研究中,6例患者术后4周,一次性拔出T管,患者出现胆漏现象。有研究显示,T管2次分开拔管,第1次拔管完成之后,需观察6~8 h,待患者没有剧烈疼痛,或是腹痛不适感,再次实施拔管,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胆漏的发生。

在以往的胆漏治疗研究中,对于胆漏的治疗通常是以非手术为主,实施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充分引流。针对原有腹腔引流管来说,可以继续实施引流工作,或是以双套管引流;对于拔出T管者,在患者原窦道处,施以带侧孔导尿管,继而实施引流。针对胆漏现象并不严重患者,通过上述治疗方案均能达到治愈目的。非手术治疗方案自身具有优势性,治疗费用较低,且恢复速度快,医疗纠纷发生率低,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胆漏的方案[7]。本次研究中,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1例,该患者于导管拔出后的数小时,出现了胆漏现象,重置导尿管,引流量少,腹膜炎症明显加重,通过B超监测可以发现,患者体内积液过多,必须再次施以手术治疗,而治疗重点仍以引流为主,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全身得以明显改善之后,再进行修复手术。手术治疗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弊端,比如手术操作困难、危险性高、极易造成再次损伤,因而在医学中运用率相对较低[8]。

综上所述,肝胆外科术后患者极易引发胆漏,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患者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比患者胆漏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依据患者不同胆漏原因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改善患者术后胆漏现象,从根本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1] 李波,朱百鹏,粱震.肝胆外科手术后10例胆漏的原因及防治[J].安徽医药,2010,14(10):1190-1191.

[2] 张科.肝胆外科手术后27例胆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133-134.

[3] 熊科文.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现象的原因和相关的预防措施[J].中外医疗,2012,31(28):52.

[4] 何松狮,吴洪伟.肝胆外科手术后38例胆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17-118.

[5] 盛银行.肝胆外科手术后14例胆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74-75.

[6] 金瑞.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0):6173.

[7] 刘丽波,付京.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2):163-164.

[8] 罗昭胜,刘宝初.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治疗手段[J].当代医学,2016,22(2):50-51.

R657.4

B

1671-8194(2017)08-0099-02

猜你喜欢
胆漏外科手术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原发性肝癌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与腔镜外科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对比研究
肝胆手术术后胆漏的相关原因分析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