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心血管疾病

2017-01-17 14:42董晓瑞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左心入院心血管

董晓瑞

(河南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2)

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心血管疾病

董晓瑞

(河南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2)

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状况,必须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才能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同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并注意治疗期间的饮食,同时加强适量的运动,从而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年龄组的心血管患者的病情,应根据患者之间的差异性选择用药,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调节,这样可以发挥药物的全部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防治

心血管疾病是指涉及人体循环系统的疾病,它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的血液输送功能的组织和器官引起的[1-4],可以分为血管及心脏两个种类,通常和动脉硬化症状一起发生,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分为慢性心血管疾病和急性心血管疾病。不过这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过程以及治疗手段都有着相似之处。

1 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

高血压: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头病、头晕、乏力等是较常见的一放症状。晚期患者常因心、脑、肾等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器质性损害.还可有相应的各种临床表现。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在有足够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排出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循环功能障碍表现在体(或肺)循环静脉系统淤血.而动脉系统和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又称心功能不全。根据心力衰竭的发展和临床表现,可将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有心衰竭和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三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指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四化,因发生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病变。其基本问题是心肌供血不足,因而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二者为同义词。冠心病临床表现以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为主,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的相应改变。

2 结合案例对心血管疾病病例进行中西医结合防治分析

2.1 高血压:患者男性,61岁,司机,体质量95 kg。高血压病史5年,近3 d曾有胸闷、胸痛病史。入院3 h候突发神志不醒,嘴唇发绀,无脉搏,查体:刺痛不能睁眼,不能发音,肢体无反应。GCS评分3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6 mm,对光反射消失。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啰音,腹软,肠鸣音未及。四肢肌张力正常。治疗方法: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或锻炼,适当的减轻体质量及限制食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防止并发动脉粥样硬化。防常识:注意饮食:①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②配合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如豆类、蛋清、瘦肉;③主食以粗粮为主,7~8分饱为好;④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少吃含盐量高的食物,如酱油、黄酱、盐腌制品。

2.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女性,70岁,退休教师。慢性风湿性心脏病15年。近期由于患感冒后,出现双下肢水肿、胸闷、腹胀、呼吸紧促,以及夜间不能平躺等症状。通过检查发现患者:①心脏扩大:出现左心定竭时一船均有心脏扩大,以左心空增大为主,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但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左心衰竭可无左室扩大。②舒张期弃马律:舒张期奔马律并非为左心衰竭的必有表现、但如出现此种体征,即是诊断左心衰竭的置耍佐证,尤其是新近出现者意义更大。治疗方法: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可用降压药物得到改善。伴有阵发性心动过理或心房颤动的心力宏竭,常在心率减慢或恢复塑性心律后得到改善或痊愈。预防常识:对于心脏功能不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时应多注意休息,饮食应清淡低盐,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同时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时治疗病因,避免各种不良诱因。

2.3 冠心病:患者男性,53岁,干部。因心前区疼痛6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0 h入院。入院前6年感心前区疼痛,痛系膨胀性或压迫感,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 min,休息后减轻。入院前2个月,痛渐频繁,且休息时也发作,入院前10 h,于睡眠中突感心前区剧痛,并向左肩部、臂部放射,且伴大汗、呼吸困难,咳出少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液,急诊入院。治疗方法:根据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轻者可仅予以保健性药物及备有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酯。重者需联合用药。抗心绞痛药硝酸酯可与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联合用,较好的配合为饭前服β受体组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饭后服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不可合用,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心动过缓、低血压,心功能降低,甚至停博。即使不抑制心服传导系统的硝苯吡啶与普萘洛尔联合,亦需十分慎重,先以小剂量试探。预防常识:主要是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冠心病应严格控制高脂、高胆固醇摄入。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有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平时要学习有关心肌梗死的基本知识,如出现相应症状能及早意识到本病的可能性,及时就诊,可避免延误诊治时机。心肌梗死发生后,尽力保持镇静,卧床休息,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渡过急性期。一般住院4~6周后,如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可考虑出院继续门诊治疗,经过系统治疗,逐步增加体力活动,可恢复部分或减轻工作。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精神不宜过度紧张或激动。

3 结 语

中西医结合在心血管病的康复和预防再发生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如现在普遍使用介入治疗心肌梗死,1/4的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心肌血液供应不能恢复的问题。而如果在手术期使用中药治疗,这种情况的发生率会降低一半。西药治疗早搏、房颤、心律不齐有很好的疗效,但5%的患者会发生不良反应,用中药治疗疗效与西药相当,但如合理使用几乎没有不良反应。

[1] 高兴云,杨传华,郭伟星.心血管疾病[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李金辉.浅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170-1171.

[3] 顾亦婷,顾海.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看心血管疾病的治疗[J].中医药信息,2013,30(6):121-124.

[4] 雷漫雪.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健康之路,2013, 12(6):55.

R54

B

1671-8194(2017)08-0201-01

猜你喜欢
左心入院心血管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左心衰竭如何用药治疗
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