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1-17 14:42奈作姝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内科入院重症

奈作姝

(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辽宁 本溪 117002)

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奈作姝

(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辽宁 本溪 11700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2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依照不同护理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护理干预模式(160例),B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160例)。结果A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有效率91.33%明显高于B组80.00%,(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进行实施,患者护理有效率可以明显得到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护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效果

伴随着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日趋加剧的环境污染,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日趋上升局势,这类疾病有着较长的发病时间和反复性特征,还伴随诸多并发症种类。而就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而言,其病情都呈现出病情急并且病情重的特征,因而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疗,否则可能会伴随严重后果[1]。有研究发现[2-3],将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能够使得患者治疗有效率提高,效果较好。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1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着明显成效,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2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依照不同护理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护理干预模式(160例),B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160例)。

在A组,有81例患者性别为男性,占该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50.64%,有79例患者性别为女性,占该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49.36%,患者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44.9± 1.14)岁。有48例患者入院时伴随重症肺炎,占该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30.00%;有57例患者入院时伴随支气管扩张并咯血,占该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35.63%;有31例患者入院时伴随重症哮喘,占该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19.38%;有24例患者入院时伴随呼吸衰竭,占该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15.00%;在B组,有80例患者性别为男性,占该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50.00%,有80例患者性别为女性,占该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50.00%,患者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43.8±1.36)岁。有47例患者入院时伴随重症肺炎,占该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29.38%;有58例患者入院时伴随支气管扩张并咯血,占该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36.25%;有30例患者入院时伴随重症哮喘,占该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18.75%;有25例患者入院时伴随呼吸衰竭,占该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15.6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型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1.2 护理方法:给予B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A组基于常规护理模式,还做到了如下几点:

1.2.1 心理护理:呼吸内科的重症疾病,有着治疗时间长、疗效不明显的特点[4]。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因为时间长、见效慢而失去治愈的勇气,并且,在治疗期间,患者经常伴随咳嗽、胸口憋气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治疗过程带来很多障碍,让患者在心中滋生绝望、焦虑的想法,这些消极心理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治的效果。对此,护士要及时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在医治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况,增加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

1.2.2 饮食护理: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在呼吸的时候消耗的能量、对患者体能的要求都要比其他患者高,患者在医治过程中,要多进食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但是还要注意,禁止盲目增加进食量。患者要把这些高能量的食物分开吃,一次少吃点,多吃几次,进食时速度要慢。护士要对患者的进食情况进行监管,随时关注他们吃的什么,指导他们如何科学进餐。患者在吃饭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胸口憋气、呼吸不畅等情况,要立即对其行平顺呼吸护理,在平顺呼吸后,可继续用餐。

1.2.3 吸氧过程的护理:吸氧是呼吸内科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在吸氧过程中,护士要勤检查患者的面罩和管道是否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保证吸氧过程的顺畅,以防吸氧过程中出现呼吸不畅、休克等情况。

1.2.4 排痰护理:痰血、咳痰障碍也是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表现,这些都能危急到患者的生命,在医治过程中,护士要定时进行排痰护理,让患者保持呼吸顺畅,患者咳痰的时候,体位一定要恰当,呼吸保持顺畅,患者要加大饮水量,用水来稀释痰液,减少痰阻情况的发生。

1.2.5 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在呼吸内科重症疾病的护理中也很关键。医治过程中,患者需要服用很多的消炎药物,口腔内很容易滋生大量病菌,造成菌群结构不平衡,易发生口腔感染。所以,护士要叮嘱、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1.2.6 病房环境护理:患者病情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医治过程中,患者的病房要及时通风,要有充足的光照,病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5 ℃左右,湿度控制在55%左右,患者的衣服、病床要进行定时消毒护理。

1.3 护理效果评价:如果患者不再伴随临床症状且各检测指标都已经正常,说明治疗显效;如果患者基本不伴随临床症状且各检测指标都基本正常,说明治疗有效;如果患者临床症状和各检测指标都变化不大,说明治疗无效。前二者有效率为护理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结果发现,A组B组两组患者各是160例。治疗疗效A组、B组分别为,显效87例(54.38%)、69例(43.13%),有效59例(36.88%)、59例(36.88%),无效14例(8.75%)、32例(20.00%)。总有效率:A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有效率91.33%明显高于B组80.00%,(P<0.05)。

3 讨 论

就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大都有着较重且较急的病情,同时,病情还呈现明显的反复性特点,因而有着相对较长的治疗时间,还有许多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易伴随二次感染,使得自身的恢复时间又被延长[4]。如此,患者也就很容易伴随恐惧、紧张以及焦虑情绪,进而也对其治疗效果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时候,也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二次感染发生率,推进患者康复的速度。

护理干预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类护理模式,在此护理模式下,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护理要求,要求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采取综合而全面的护理措施,在及时关注患者身体病痛实际的时候,也能重视其心理变化,让其在缓解病痛的同时,心理心情都得到相应的护理,进而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保证自身的治疗成效。

最近几年,我院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充分实施了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从心理层面、饮食层面、吸氧层面、排痰层面、口腔护理层面、环境层面进行了综合化的护理措施,如此,不仅及时的缓解了患者的身体病痛,还重视了患者的心理心情变化,使得患者能够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治疗,让患者的治疗体验大大提升。本次结果发现,A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有效率91.33%明显高于B组80.00%,(P<0.05)。可见,可见,和前人结合类似[5-6],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治疗成效相对明显。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进行实施,患者护理有效率可以明显得到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1] 关薇.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3):532-533.

[2] 叶庆云.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33):260.

[3] 冯海娟.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4,9(1):203-204.

[4] 董颖.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2):112-113.

[5] 朱俐.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7):86-87.

[6] 王孟.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进修杂志,2013,28(21):2009-2010.

R473.5

B

1671-8194(2017)08-0248-02

猜你喜欢
内科入院重症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内转科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重症不惑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