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现状

2017-01-17 14:42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精神科精神病态度

赵 静

(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调查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现状

赵 静

(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研究调查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现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精神科在职医护人员60名作为调查统计对象,重点对医护人员关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和实施过程进行问卷评估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在诊断告知、药物使用决策、参与治疗程度的态度的评分明显低于实施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明显低于态度;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治疗的知识、态度和实施与其受教育程度、年龄及工作年限呈负相关(r=-0.26、-0.32、-0.17;P<0.05)。结论在今后医护人员培训中需提高实施力度,提升患者自身自信,增强治疗依从性。

精神科;医护人员;重性精神病;参与治疗;态度

当前国内现代临床医疗行为模式不断转变,由过去传统的病症为中心转换患者“生物-社会-心理”医疗模式,将以人为本服务中心思想全面贯彻在临床医疗中[1]。同时在医疗过程患者自身的参与行为意识也是现代医疗模式中不可分割的环节;早在国外部分地区,早已将患者参与治疗的程度纳入临床医疗重要标志之一[2]。不过目前国内对这类临床医疗理念的开展实施相对较延缓,尤其在重性精神疾病方面的应用少有报道。对此本文重点回顾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精神科在职医护人员60名作为调查统计对象,全面评估医护人员关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和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精神科在职医护人员60名,其中男性23名,女性37名,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1.06± 4.11)岁,其中临床医师29名,护理人员31名;精神科工作年限:5年以下者21名,5~10年19名,10~15年14名,15年以上者6名;文化程度:中专8名,大专17名,本科23名,硕士以上12名。

1.2 调查方法:本次研究调查均明确告知医护工作者,并通过本院自制调查表评估医护工作者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和实施情况,包括①患者参与治疗知识,②充权,③支持共同决策,④了解疾病知识,⑤增加治疗的依从性,⑥诊断告知态度,⑦接纳患者意见,⑧主动解决困扰,⑨主动探讨病情,⑩药物使用决策态度,参与治疗程度态度,药物使用决策实施,健康宣告,预后告知,参与治疗程度实施,诊断告知实施等16个类容;本次调查共计发出60分问卷,回收60份,回收率达到100%。

1.3 质量控制:问卷调查表16项评估内容均由本院5位相关临床医疗领域专家以及精神科为期半年调研后共同制定并调整修改所制;并在60名医护人员完成问卷调查60d内进行随机性抽查再度评估,检测调查可信度。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本次研究调查中发现,50名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治疗知识重视率达到68.33%(41/60),充权概念知晓率仅为8.33%(5/60),支持共同决策率61.67%(37/60),增加治疗的依从性80.00%(48/60),了解疾病知识率96.67%(58/60),诊断告知态度56.67%(34/60),接纳患者意见50.00%(30/60),主动解决困扰81.67%(49/60),主动探讨病情78.33%(47/60),药物使用决策态度70.0%(42/60),参与治疗程度态度41.67%(25/60),药物使用决策实施26.67%(16/60),健康宣告93.33%(56/60),预后告知65.00%(39/60),参与治疗程度实施28.33%(17/60),诊断告知实施43.33%(26/60)。

通过将医护人员在态度与实施过程中诊断告知、药物使用决策及参与治疗程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医护人员在诊断告知、药物使用决策、参与治疗程度的态度的评分明显低于实施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明显低于态度。

将医护人员自身专业知识、态度、与实施项目组我诶自变量,将医护人员教育程度以及年龄、工作年限作为因变量进行统计,医护人员对患者参与治疗的知识、态度和实施与其受教育程度、年龄及工作年限呈负相关(r=-0.26、-0.32、-0.17;P<0.05)。

3 讨 论

当前国内精神疾病相关医疗不断深入发展及完善,卫生部门对这类疾病的研究也在日益重视,并结合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细化管理[3-4];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对社会心理因素于患者精神相关影响分析在在研究。有学者提出实施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目的是赋予患者更大的自主权,增强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的掌控性。而在精神科临床医疗中,精神疾病患者所提出的“患者参与治疗”概念则重点通过患者与医护人员相关交流沟通来进行体现[5],保证患者与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决策,以此来体现患者的参与治疗,重视患者自身充权效应。;降低精神疾病患者自身的耻辱感,v避免患者自身歧视。而本次研究中,精神科护理人员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参与护理支持程度较高,但实施力度不足;因此在今后医护人员培训中需提高实施力度,提升患者自身自信,增强治疗依从性。

[1] 舒卓,王涌,姚贵忠.精神科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和实施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8):574-578.

[2] 苗爱妞,魏家泉.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和实施现状[J].海南医学,2012,22(14):140-142.

[3] 李青芸,黎文云,黄定萍,等.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参与护理的态度和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6):806-807.

[4] 阎琳.郑州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态度的调查[D].郑州:郑州大学,2013.

[5] 陈懿.乡镇卫生院对农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的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

R192

B

1671-8194(2017)08-0290-01

猜你喜欢
精神科精神病态度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
精神病
态度
都有精神病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