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7-01-17 14:42王美香刘绍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操作者进针头皮

王美香 刘绍平

(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 三明 365000)

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王美香 刘绍平

(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 三明 365000)

静脉穿刺是临床患者疾病治疗与抢救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临床护理中,给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易于一些因素导致失败,不但给小儿造成疼痛、害怕,甚至直接影响到小儿的疾病治疗与抢救。本文对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处理办法,希望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静脉穿刺;小儿;原因;处理方法

静脉穿刺是最基本、最常见、最重要的一项治疗手段、是抢救生命不可缺少的必须手段。但在临床护理中,患儿由于血管等因素,易出现穿刺失败,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供临床参考。

1 失败原因

1.1 护士的因素:①护士水平较低:护士水平较低,是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年轻护士,由于缺乏经验,技术操作不佳,没有牢固掌握基本技巧,对小儿静脉穿刺,角度、深度以及胶布固定方面欠缺实际操作经验。②护士的不良情绪:儿科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而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差,这就要求护士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做基础,还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爱心,对待患儿及家属耐心、细心,高度责任就意味着高度心理压力,在这种高度紧张下是儿科护士操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负性心理,易导致穿刺失败[1]。另一方面,现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爱全部都给了孩子,一个孩子生病,三代人呵护,容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尤其面对一些粗暴,不讲理的家长时情绪不稳定,不管小孩自身的血管因素,都要求护士一针见血,制造很浓的紧张气氛,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导致穿刺失败。

1.2 患儿的静脉因素:小儿血管本身细、短,合作性又差,多数幼儿在医院陌生的的环境下,易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对打针等治疗产生抵触心理,表现不配合,哭闹扭动等强烈情绪,穿刺时躁动不安,难以固定穿刺部位,易造成穿刺失败;现生活水平较好,患儿中多数体质量超标,皮下脂肪层较厚,静脉不易浮现,在进行穿刺时,针如角度及深度个体差异较大,不易掌握导致失败;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儿,会因反复穿刺后造成大量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等情况发生,导致穿刺部位青紫和痉挛,进而增加下次穿刺困难;患有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症状的患儿,其血管充盈性不佳,血流较为缓慢,穿刺后回血缓慢甚至不回血易造成误判。

1.3 家长的因素:家长期望值较高,加重护士对穿刺的心理负担,家长对疾病的担心,尤其对治疗的不满,表现为急躁,催促,要求家长配合时又不忍心按压肢体和约束患儿,无法帮助护理人员稳定患儿的情绪及行为,易造成穿刺失败。

1.4 操作环境因素:①光线因素:个别病房采光不佳,或者夜间灯光较为昏暗,进行静脉穿刺时,不易清晰的辨别静脉血管,判断出现偏差,造成静脉穿刺失败;②天气因素:秋冬季节,天气较寒冷。部分患儿保暖不好,易四肢发凉,致使血管收缩变细,导致穿刺困难[2];儿科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流行期间,患儿和家属陪护人员均比较多,同时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环境嘈杂,家属急于做治疗而不断地催促护士,使护士产生急躁情绪而影响穿刺。

1.5 操作方法不当:操作过程中,患儿体位不正,操作者左手拇指不能绷直静脉,尤其是所选静脉易发生滑动,造成穿刺失败;止血带使用不当,穿刺时扎得太松无法阻断静脉回流,或扎过紧完全阻断动脉,使静脉血液无法很好地充盈,造成穿刺失败;进针速度过快用力较大,针尖直接刺穿血管下壁,来不及回血,在退针时,可见到回血现象,致穿刺失败;或有时静脉穿刺已见回血发生,但入针角度有所偏差,在向前行针时偏离血管方向,直接穿破血管壁,穿刺失败;前期操作准备不足,患儿较多时,家长催促频繁,未选好血管就盲目进行穿刺;选择头皮静脉时局部毛发未剃干净,血管暴露不明显;为了减轻患者费用,一次穿刺不成功,未更换留置针,造成送管困难;操作者手上有油脂,针头容易滑动,这些极易导致穿刺失败。

2 应对之策

2.1 培养护士的心理素质:注重护士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关注心理素质的特别培养,增加抗压能力,不良情绪自我排遣,能够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工作时保持较为平和的心理情况,保持镇静,克服客观条件,进行穿刺果断及审慎的心理状态进行穿刺。

2.2 创造良好的操作环境:及时调整好病房光线的明暗,操作处光线要充足,避免阳光直射,光线太强皮肤会反光,也会影响穿刺;天气寒冷时,需调节好室内温度,积极采取保温措施,避免发生患儿四肢冰凉情况,(如暖水袋保温、开空调升温,以及输液前用温水给患儿洗手等),使患儿能够长期处于合适的温度环境中,利于疾病恢复,以及便于静脉血管能够充分的暴露与充盈。

2.3 加强与家长沟通:护士简单讲解有关头皮静脉穿刺的知识,让家长了解头皮静脉穿刺并非想象的可怕和痛苦,强调家长配合的重要性,让患儿平卧,家长摁住双侧肩部及双膝部,选择合适的血管,固定好穿刺部位,充分暴露血管。不穿刺无把握的而管。一次穿刺不成功,应更换留置针,并另请其他操作者进行穿刺[3]。

2.4 加强穿刺基本功练习:首先,左手拇指、食指配合绷紧待注射部位皮肤使静脉绷直,右手持针,找好角度、深浅度要适宜,进针时,需用腕力挺起手腕,不能向里推针,并且穿刺前需排除以下几种影响固定因素:①局部消毒液未完全挥发。②清洁消毒不彻底,操作者手上或患儿穿刺部位皮肤有油脂。③头皮注射时,部分毛发未剃净。④操作者手指固定时用力不当。⑤操作者操作姿势不规范[3]。

2.5 认真选择静脉:肥胖患儿的静脉血管较深,脂肪层厚,难以清楚辩认,可在固定好后,用手有摸清血管走向,再进行穿刺。并从静脉上方进针,稍加大进针角度。条件允许下可选头皮部位的静脉,幼儿头皮静脉较为丰富,并且分支多,皮下脂肪较簿,减少不利因素,易穿刺成功减少医疗纠纷。对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的患儿,可先做局部按摩、热敷,待血管充盈后再穿刺,并且提前准备生理盐水,进针后,沿血管方向,进针速度需缓慢,无回血时,先稍等片刻再进行抽吸,如果仍不见回血发生,注意是否有刺入血管的落实感,然后可试注入一定生理盐水,局部不肿胀,即为穿刺成功。

3 体 会

总之,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除了加强护士基本功的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外,与家长有效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家长的积极支持与有效配合,能够激励护士穿刺水平的正常发挥,增强信心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护患纠纷。

[1] 朱丽丽.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18-219.

[2] 李桂兰.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J].中国保键营养.下旬刊,2012,22(11):4472.

[4] 袁秀芹.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医学, 2008,32(1):74-75.

R473.72

A

1671-8194(2017)08-0295-02

猜你喜欢
操作者进针头皮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浅析汽车制造业人机工程标准
头皮出油多会导致脱发吗?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让头皮爱上做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