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豫教5号的选育

2017-01-17 00:40刘春雷张丽琴王世杰
关键词:周麦稳产区域试验

刘春雷,杨 雪,王 丁,张丽琴,王世杰

(河南教育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南 郑州 450046)

小麦新品种豫教5号的选育

刘春雷,杨 雪,王 丁,张丽琴,王世杰

(河南教育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南 郑州 450046)

豫教5号是以郑91138为母本,豫麦4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884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2.71%.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257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6.4%,产量居小组第1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高肥力地种植.

小麦;新品种;高产;豫教5号;选育

0 引言

河南省是小麦生产大省,小麦产量常年居全国第1位,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有重要贡献[1-2],但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粮食总产量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而选育高产农作物新品种是提高粮食总产量的有效手段.豫教5号是河南教育学院生命科学系小麦育种研究中心以郑91138和豫麦49号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定向选择和鉴定而培育出的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目前正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

1 选育目标

20世纪末,我国小麦生产总量进入到了丰年有余歉年有缺的阶段,同时机械化作业在小麦生产中越来越普及,小麦的播种期被整体提前,需要晚播的春性小麦品种迅速被市场淘汰.在这种形势下,确定了如下育种目标:半冬性或弱冬性品种,产量潜力超过10 500 kg/hm2,大面积种植产量稳定在9 000 kg/hm2,抗冬季冻害和倒春寒,综合抗病性好,抗旱性好及耐后期高温,株高适中,抗倒伏,籽粒商品性好,优质中筋或强筋.

2 亲本选配及选育经过

2.1 亲本选配

母本郑9113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良品系,遗传基础丰富,具有豫麦13和硬粒小麦G598的血缘.半冬性,抗寒性好,综合抗病性好,根系活力好,抗后期高温,籽粒灌浆快,粒大饱满,产量结构协调,曾在1999年河南省冬水区试中表现优异,比对照增产14%,但具有株形太松散、穗层不整齐的缺点.父本豫麦49号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种,苗期生长健壮,耐寒性好,分蘖成穗率高,株形紧凑,半矮秆,穗层整齐,叶片上举,通风透光条件好,具有突出的抗倒性,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中强筋优质特性[3].

两个亲本的血缘有一定距离,又均表现出优点多且表现突出、缺点少且易于克服的特点,因而具有选育出优良新品种的基础.

2.2 选育经过

豫教5号的选育采用多点鉴定、全面评价、突出超高产潜力兼顾稳产性能的选择策略,采用系谱法处理,并从F4代开始进行早期株系测产,从F7代开始进行各项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豫教5号的选育过程详见表1.

3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河南省水地冬水Ⅱ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929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2.44%,增产点率90%,产量在小组14个参试品种中列第2位;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7 839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2.98%,增产点率85%,产量在小组13个参试品种中列第1位.2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884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2.71%,增产点率87.5%.2009—2010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2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257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6.4%,增产点率100%,产量在小组8个参试品种中列第1位.

表1 豫教5号选育过程
Tab.1 Breeding Process of Yujiao 5

年份世代处理手段1999年F0组配杂交(郑麦91138×豫麦49号)2000年F1评选组合2001年F2选择单株2002年F3评选株系,优株系中选优株2003年F4多点鉴定,评选株系,优株系中选优株2004年F5多点鉴定,测产试验,优株系中选优株2005年F6测产试验,当年2号株系表现优异,命名豫教0502号2006年F7参加河南省冬水组预备试验2007年F8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域试验2008年F9更名豫教5号,继续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域试验2009年F10参加河南省冬水组生产试验

豫教5号在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表现出高产、稳产的特性[4].另有市级、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种子管理站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对近期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豫教5号的高产性、稳产性均居前列[5-9].

4 品质表现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2007—2008年度区域试验混合样分析结果:蛋白质(干基)14.77%,容重802 g/L,降落数值408 s,湿面筋含量31.3%,吸水量51.6%,形成时间2.8 min,稳定时间3.0 min,弱化度108 FU,沉淀值46.8 mL,籽粒硬度指数47HI,出粉率71.3%.经实验室食品加工试验,该品种优质中筋,适合用于面条及馒头制作.

5 特征特性

豫教5号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37.8 d,比对照周麦18号晚熟0.3 d.幼苗半匍匐,苗期长势壮,分蘖力强,冬季抗寒、耐旱,春季返青起身快.株高适中,茎秆弹性较好,株形略松散,较抗倒伏.旗叶较宽上举,穗、叶色灰绿,穗下节间短,长相清秀,穗层整齐.闭颖授粉,有利于避免品种间杂交,保持品种纯度,同时可抵抗赤霉病侵入.籽粒白色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较低,外观商品性好.2008—2009年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6点(郑州、安阳、洛阳、漯河、内乡、西华)成株期综合抗病性鉴定和接种鉴定结果:豫教5号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叶枯病;中抗叶锈病和纹枯病;田间自然条件下白粉病发生较重,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发生较轻.2a区试平均产量三要素为:公顷成穗数585万穗,穗粒数34.2粒,千粒重46.0 g.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稳产性好,高产潜力大.

6 栽培技术

6.1 适应地区

豫教5号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高肥力地种植.

6.2 栽培技术要点

豫教5号适播期10月5日—20日,不宜播种过早.播量90~135 kg/hm2为宜,早播和足墒播种时宜低播量,晚播和底墒不足时宜高播量,如果推迟播种,每晚3天按照7.5 kg/hm2增加播量.田间管理要求施足底肥,注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或者施用小麦专用复合肥,并根据墒情和苗情及倒春寒的发生情况,结合灌水酌情适量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扬花后应适时监测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切实做好“一喷三防”工作.蜡熟末期及时收获以确保产量及产品质量.

[1]王西成,赵虹,张学斌,等.河南省小麦生产特点及2010年品种利用意见[J].河南农业科学,2010,39(8):9-13.

[2]朱云集,崔金梅,郭天财,等.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商榷[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8):54-57.

[3]赵淑章,季书勤,吕凤荣,等.豫麦49的生育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0,16(2):69-70.

[4]曹廷杰,胡铁柱,王西成,等.河南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10,39(8):14-15,19.

[5]袁延乐,李祥惠.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种业导刊,2014(12):14-15.

[6]牛建斌.洛阳市小麦新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初步研究[J].中国种业,2015(12):67-68.

[7]马义勇,王建强,孙灵姣,等.2012-2013年度小麦新品种试验结果与分析[J].种业导刊,2013(8):13-15.

[8]曲良梅,牛封山.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农技服务,2014(3):68-68,70.

[9]董广同,张红铎.小麦品种展示与试验示范[J].种业导刊,2014(9):13-16.

Breeding of New Wheat Variety Yujiao 5

LIU Chunlei,YANG Xue,WANG Ding,ZHANG Liqin,WANG Shijie

(DepartmentofLifeScience,HenanInstituteofEducation,Zhengzhou450046,China)

Yujiao 5 is a new wheat variety which has high and stable yield and multiple resistance.The variety was bred through sexual hybridization using female parent Zheng 91138 and male parent Yumai 49.Average yield of two-year regional tests was 7 884 kg/hm2,which was 2.71% higher than Zhoumai 18(CK).Average yield of production test was 7 257 kg/hm2,which 6.4% was higher than Zhoumai 18(CK),and the yield ranked first in its group.Yujiao 5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mid-high fertility fields in Henan Province except the double cropping region of wheat and rice (in the south of Henan Province).

wheat; new variety; high yield; Yujiao 5; breeding

2016-06-28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52102110084);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5A210020);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15GGJS-216);河南教育学院生态学重点学科项目

刘春雷(1983—),男,河南辉县人,河南教育学院生命科学系讲师.

10.3969/j.issn.1007-0834.2016.04.006

S512.1

1007-0834(2016)04-0023-03

猜你喜欢
周麦稳产区域试验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5个周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及其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