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2017-01-17 03:04李丽艳
考试周刊 2016年102期
关键词:对比翻译

李丽艳

摘 要: 作为翻译工作者,要产生高质量的译文,首先要了解原语和目的语各自的语言特点,译文要更符合目的语的语法规范和使用习惯,才能使译入语读者更自然地接受。英语和汉语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英语为综合-分析语,汉语为分析语;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分析和举例,希望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译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 英汉语言 对比 翻译

一、引言

要做好两种语言间的翻译工作,就必须先对两种语言本身有所了解,对比分析是语言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不同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语言交际,还有助于教学和翻译。对比分析可以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原语和目的语的特征,但真正意义上的对比分析,其兴起和流行是在20世纪50年代。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出版了《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一书,开启了现代应用对比语言学。在我国则较晚,80年代对比语言学研究才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许多学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他们既关注语言的内部形式和结构,又关注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译者要产生高质量的译文,明白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是前提。

二、综合语与分析语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语言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将综合语定义为: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德语、古英语、法语、拉丁语等都属于这类语言。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把分析语定义为:An analy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frequent use of function words, auxiliary verbs, and changes in word order to express syntactic relations, rather than of inflected forms”.汉语和越南语是典型的分析语。

现代英语由古英语发展而来,所以仍保留着综合语的某些特征,但也具有分析语的特点:有形态变化,但不像典型的综合语那么复杂;词序比汉语灵活,但相对固定;虚词很多,用得相当频繁。汉语没有屈折变化(inflection),名词不会改变自身形式变为复数,动词也不用改变自身的形式表示过去、现在、将来时态。汉语词语组合成句所依靠的是词序和虚词。总之,英语是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而汉语是分析语(analytic language)(连淑能,2010:25)。

例如:

He is listening to the song.他正在听那首歌。

He listened to the song yesterday.他昨天听了那首歌。

He has listened to the song.他已经听过那首歌。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英语有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同样是“listen”一词,可以通过v-ing,v-ed和has/have v-ed的形式表示“正在听”、“听了”和“已经听过”等不同的概念。汉语的“听”本身没有形态变化或时间观念,只能借助助词、副词、上下文来表示时间观念。

三、形合与意合

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所谓“意合”,则主要是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陈定安,1998:5)。英语句子多靠形式黏合,汉语句子则多靠意义黏合。英语句子紧凑严密,呈树型结构,这是因为有各种连接词起粘合剂的作用。汉语句子的线型结构灵活流畅,是因为没有过多的“黏合剂”。句段之间可以不用任何连接符号,而靠语义上的联系结合在一起(贾玉新,1998:413)。因此,在英汉互译时,要按照英汉语言的特点,进行形合法和意合法之间的转换。

例如:When I try to understand what it is that prevents so many Americans from being as happy as one might expect, 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are two causes, of which one goes much deeper than the other.

这句话当中用到了when,what,that,as…as,which等关系词和连接词,英语句子注重以形显义,常常借助于这样的词语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表意更加严密,但汉语并不是这样的结构,汉语靠语义来结合,翻译时应当注意。因此,这句话我们可译为:为什么如此多的美国人不能如想象中的那样幸福呢?我认为原因有二,而两者之间又有深浅之分。

虽然原文并没有以问句形式呈现,但是为了让读者更为清楚地理解原文,我们可以把原文翻译成问句。此外,诸如原文中的关系词和连接词,也要注意灵活处理,使之更符合汉语的使用习惯,不要把它们一一机械地翻译出来。

汉语中一些反复、对偶句,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原文中并没有直接表现出对比或是因果关系的词语,我们在翻译时,就要有所变通、适当调整,因为英语需借助关系词表达对比、因果等逻辑关系,此句可译为“As you sow,so will you reap.”,就更容易让译文读者体会这句谚语想要表达的实质意思。

介词或介词短语是英语连接词语的重要手段,而汉语重意合,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

例如:Power can be transmitted over a great distance with practically negligible loss if it is carried by an electric current.

可以译为:电流可以把动力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其消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没有必要把原句中的介词“over”和“with”翻译出来。

四、主动与被动

英语与汉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出于施事的原因、句法的要求、修辞的考虑和问题的需要,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在汉语中,我们的汉语思维很少有被动,即使有被动的含义,其形式上也不常使用“被”字句的形式,所以汉语中很少有所谓的被动语态。鉴于此,在英译汉时,往往需要将英语的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主动语态,反之亦然。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必须经常考虑主动与被动表达方式的差异,并依据英汉各自的表达习惯,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原文中主动与被动的含义。

例如: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The Taiwan question is one left over from Chinas Civil War of the late 1940s.

虽然原句中含有“被遗留下来”这层意思,但是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原句仍然采用了主动句,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译者要知道在英语中如果要表达这样的意思,多会采用被动句式,要有意识地将其翻译成“is one left”。

例如:要制造飞机,就必须仔细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must be given careful consideration when the aircraft is to be manufactured.

虽然原句中没有出现“被”、“让”等表被动的字眼,但作为译者,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很自然地意识到,把它翻译成被动句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此外,英语中还有不出现人称的非人称被动句(impersonal passive),如it is believed,it is reported等,这些被动句也是被频繁、广泛使用的。除了能够看到的be done形式的被动句之外,还有结构上是主动但意义上是被动的句子,但是这种被动句的数量远不及前一种被动句多。

例如:These products sell like hot cakes (sell=are sold).

这些产品十分畅销。

尽管英语的被动意义有时可以不用被动式表示,但总的来说,英语常用结构被动式,少用意义被动式。与此相反,汉语则常用意义被动式,少用结构被动式(连淑能,2010:122)。

例如:庄稼让大水冲跑了。

The crops were washed away by the flood.

按照汉语的习惯,这里用到了表被动的“让”是为了明确地指出动作的发出者,并不是出于句子结构的需要。

五、结语

翻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通过语言对比分析,能使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的使用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能够比较自觉地按照各自的表达习惯进行双语转换,从而提高译文的语言质量。综上所述,要学好外语,必须通过外语和母语的比较,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明确学习重点,避免中式英语,更有助于其翻译能力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胡爱国.英汉对比与汉英翻译[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100-102.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

[3]林文艺.英汉翻译中主动与被动的对比[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72-74.

[4]朱凌燕.英汉对比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3-214.

猜你喜欢
对比翻译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