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余国藩译本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2017-01-17 18:00徐晓艺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西游记

摘 要: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是中国文学的一件瑰宝,曾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海外。其中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余国藩教授完成的英译全本最能体现原作特色。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法为视角,利用及物性分析模式对其中比较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章节进行分析,旨在探究驱动译者及物性过程选择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 及物性系统 《西游记》

一、引言

《西游记》由明朝作家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神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不仅在国内流传甚广,而且也被译为多种语言,传播海外。英译本中比较著名的有: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的译本《圣僧天国之行》(A Mission to Heaven)和翻译家卫利(Arthur David Waley)的译本《猴》(Monkey:Folk Novel of China)和余国藩教授的译本《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前两个都是节译本,本文采用的是余国藩教授的译本,该译本是《西游记》的第一本英文全译本。相较而言,余国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比前两者更加深入,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原著的改动幅度也不大,尽可能的保留了其中的文化特色,因此余译本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这也是本文选取此译本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对这一译本中及物性过程进行宏观分析,进而探究影响及物性系统选择的深层动因。

二、理论背景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总是被用来实现一定的功能,而语境(context)决定功能的选择,同时这一选择又由特定的语言结构来体现。它将语言的基本功能抽象概括为三种: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经验功能用来表达各种经历的内容,逻辑功能用来对这些内容进行语言结构上的编码安排。

经验意义的选择要靠及物性系统来体现(realization)。韩礼德(M.A.K.Halliday)在《功能语法导论》(2014)一书中指出,可以根据及物性系统(the system of transitivity)将人们在客观世界的经验和自身内心的体验划分为一系列言辞(figure),这些言辞由不同的过程(process)、与过程直接相关的参与者(participants)和一些可省略的、非直接相关的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s)实现。语境、意义和及物性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韩礼德还将所有的过程分为三种常见类型,即: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和三种边缘类型,即:行为过程(behavioural process)、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例句见表1:

首先将及物性分析应用到文学作品中的当属韩礼德,他在研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继承者》时发现,作者对于原始部落的刻画多选用不及物动词,而且句子中只出现一个参与者。他认为,句法的特殊性说明原始人的活动充满局限性,对外界的事物毫无影响力(1971:330-368)。张德禄教授在《语言的功能与文体》(2005)中提到:“由于文学语篇中决定语篇内容的情景是由作者创造出来的,所以语篇的整体意义就成为衡量文学作品中突出形式是否与表达作品的文体相关的唯一标准。”因此,《继承者》中及物性选择的特殊模式也是由作品的整体意义决定的。继韩礼德之后,及物性分析模式也被国内外学者逐渐应用到文学评论中(如潘章仙,2003:19-23;申丹,2006:4-10)

但是利用此模式对文学作品译作的研究多集中于诗歌方面(黄国文,2002:1-11;李发根,2004:26-30),对于《西游记》译本中及物性系统的分析几乎没有。因此,本文选取了译本中的其中两章进行及物性分析。这两章中“车迟国斗法”的故事不但喜剧元素较多,还是佛道相争的一个经典写照。宗教冲突不仅是贯穿全作的主题,同时也是当时社会儒、释、佛三教并峙的反映。同时,文中描述的国王因误信小人谗言而进行的尚道灭佛之举也达到了针砭时政的目的。这一深层主题也同样影响了译者对及物性系统的选择。

三、《西游记》译本的及物性分析

(一)数据分析

本文选取的这两章中,除去零句(minor clause),共有2015个小句,及物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小句都是物质过程小句,其次是言语过程小句、关系过程小句和心理过程小句,而存在过程小句和行为过程小句所占比例较小。物质过程多表达动态的意义,较常出现在叙事型语篇当中,而存在过程、关系过程多用来表述静态意义,多出现在描述型语篇当中。文本中出现的物质过程小句占总句数的51.66%,存在过程小句和关系过程小句只占18.27%,这说明该语篇以叙事为主。同时,心理过程小句和言语过程小句占总句数的27.89%,这意味着角色的所言所说,所感所想也占有较长的篇幅,这有利于情感的输出,易于打动读者。而且通过更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语篇中出现的言语过程小句中有77.12%的小句都为直接引语,这一特点使得叙述更加有真实感,有助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二)举例说明

《西游记》译本中这两章的整体意义可描述为:(1)通过讲孙悟空和妖怪之间三次斗法的故事给读者带来愉悦和享受;(2)做人要明辨是非;(3)以故事喻现实,讽刺当下社会风气。下面将举例阐释语篇的意义如何影响及物性系统的选择。

1.“车迟国斗法”这一故事充满浓厚的喜剧色彩。篇首处,孙悟空等人闯入三清观,假扮成“三清”圣像戏耍三个妖道,而三妖却不知实情,对着神像三跪九叩祈求金丹圣水:

物质过程小句(1)中的“bow (俯下)”和心理过程小句(2)中的“worship (仰慕)”以及小句中使用的三个表方式的环境成分“in fear and trembling(诚惶诚恐)”“in submission(归顺)”“with complete sincerity, respect and devotion(寸敬虔归),将三个妖道毕恭毕敬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但是孙悟空三兄弟却将自己的便溺之物盛于三妖呈上的器皿之中,方便完还一本正经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

以三个妖道和孙悟空三兄弟主导的过程之间的对比具有极强的幽默效果,让读者不禁捧腹大笑。而兄弟三人对妖怪的戏弄也成了之后冲突的引线。

2.在景物的描写中,译者多采用物质过程小句而非存在过程小句和关系过程小句。如在孙悟空与虎力大仙比求雨这一情节中出现的:

选用物质过程小句要比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动作性更强,同时,译者还选用了“crash”“roar”“patter”“splash”这些极具声效的词汇来营造出一种气势恢宏的场面,也给读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上和听觉上的体验。

3.在唐僧进宫换文西行之时,三个妖道也来到皇宫,国王一听国师到来,急忙下座迎接:

(6)

除了一个言语过程之外,整个小句复合体(clause complex)中接连出现了五个物质过程,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让国王的卑微慌张形象跃然纸上。按常理来讲,作为一国之王,实在没必要在几个道士面前如此屈尊。现实与常理的背离极具讽刺意味。而且这种讽刺意味贯穿了整个语篇,在后来孙悟空与虎力比砍头,鹿力比开膛剖肚,羊力比滚油锅中,三妖皆死并现出原形,而国王却拍案大哭,荒谬至极。讽刺意味在语篇的结尾处达到高潮。车迟国国王是非莫辩,轻信妖道谗言,实际上也是对明代当时社会尊道灭佛的体现。

四、结语

系统功能学派的及物性系统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而学界利用及物性分析模式对文学作品译作的研究多数集中在诗歌方面,通常是对诗歌译作的对比分析。余国藩教授翻译的《西游记》英译本不管在翻译领域还是文学领域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但是利用及物性分析模式对这一译本的研究却很少见。本文选取了比较有典型意义的两章进行及物性系统分析,通过对译者选用的及物性过程类型进行数量统计并分析后发现,译者所做出的这些微妙选择都是由语篇的深层意义驱使。所以,在进行文学作品翻译的时候,译者必须要考虑到原作的这些深层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译文质量,同时也能让目标语言使用者感受到作品的艺术内涵。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Matthiessen,Christian M.I. M..Halliday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Routledge,2014.

[2]Halliday,M.A.K..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An E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J].Literary Style:A Symposium,1971:330-368.

[3]潘章仙.及物性分析在描写文体特征时的表现力[J].山东外语教学,2003,(4):19-23.

[4]申丹.及物性系统与深层象征意义——休斯《在路上》的文体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4-10.

[5]张德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1-11.

[7]李发根.及物性过程理论与英汉语义功能等效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26-30.

(徐晓艺 上海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082)

猜你喜欢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中毒记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