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在海绵城市技术要素中的融入探讨

2017-01-18 00:02郝心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7年9期
关键词:海绵要素景观

郝心田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胡 栋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环境艺术在海绵城市技术要素中的融入探讨

郝心田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胡 栋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以生态与技术作为支撑点的海绵城市景观在我国现阶段建设实施过程中工程技术性比重过大,以至于忽视了人文艺术性的特征,本文针对该现状,从环境艺术的角度入手进行两者理论层面的融合探讨,以求找到海绵城市与环境艺术互补并行的设计方法。

环境艺术;海绵城市;技术要素

1 环境艺术的概念内涵

环境艺术是指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本文讨论主要围绕环境艺术的室外景观环境来展开。景观环境艺术更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强调的是环境的整体性,将环境中的各类元素根据需求进行统筹整合,展现其最具稳定性的艺术特征,并由此深入体现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2 主体性偏差

主体性偏差,指的是环境艺术与海绵城市技术要素各自所代表类型学的不同和侧重点的不同,这也是这两者之间没有产生系统联系的根本原因,两者主体性的偏差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方面是由于本身的学科范畴不同,环境艺术属于艺术学领域,具有较强的感性特质,主观随意性大;海绵城市技术要素追根溯源是属于水利工程学专业,具有极强的理性特质,与环境艺术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方面是两者在实践操作范畴的侧重点不同。环境艺术在实践操作中注重艺术化的表达,关注以人为主体对环境空间的使用感受;海绵城市技术要素在实践操作中强调的是对水环境的技术修复,目的在于处理水与城市、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的主体性没有特别强调,水是作为主体,而且并不是景观主体,是技术运行中主体。

3 矛盾冲突点

主体性的偏差导致了环境艺术与海绵城市技术要素之间的矛盾冲突点,在海绵城市景观的建设中环境艺术只在景观中体现或只有少部分在海绵城市中体现,而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只限定在中微观的技术层面,没有与环境艺术进行有效结合。两者矛盾冲突的落点主要存在于实施操作基础上,在实施操作的设计环节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无法用一种统一的管理模式来进行制度性的要求,所以导致落地阶段的分离操作,此下层操作时无章可循、方式杂乱,最终成果层次差异明显。当然,环境艺术由于其灵活性也无法用模式化的框架来将其完全限定,但可归纳一定的弹性框架系统分地域进行启示性的指导。

4 互补与平衡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区分,环境艺术与海绵城市确实不属于同类型的研究范畴,但是由于学科的交叉关系,它们之间仍然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在冲突点上,既存在着制约关系又存在着可相互补偿的地方。

4.1 基础

景观环境艺术与海绵城市技术要素的依附基础都具有自然属性。这是两者进行互补的前提,海绵城市与整体生态景观具有紧密的联系,海绵城市研究的是自然中的水生态,而景观环境艺术的研究对象中水是重要的艺术元素,在海绵城市的六大技术要素中多数是依托自然绿地与水体来实现功能,而绿地与水体的景观营造也正是景观环境艺术中重点。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很明确地抓住两者之间的共性,找到互补与平衡的基础。

4.2 条件

环境艺术与海绵城市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关联弹性。环境艺术是一门实用艺术,更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而海绵城市技术要素注重的是功能体现,这与“实用”一词是统一于一个范畴的。环境艺术中的技术其范围也可扩大,将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技术进行涵盖结合,在这一点上是有其结合基础的,因为海绵城市所运用的技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纯粹的技术,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六大技术措施中皆不同程度地结合了自然做工,这更倾向于景观环境层面,这两点便形成了环境艺术的融入条件。

4.3 推动力与要求

环境艺术与海绵城市技术要素的融合在国内外已经出现了一批有参考意义的实践案例,但并未有专门的研究,这是将两者进行结合互补的推动力。其次由于我国民众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素养的提升,特别是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转变使得环境艺术学科在我国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在海绵城市的景观环境营造中将环境艺术融入是时代发展赋予的要求。

城市的发展也为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提出了要求。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变成了高价值的商品与稀缺资源,单块土地的利用价值应当成正比例提升,所以海绵城市构建中的地块不应当仅仅只停留在雨洪调蓄的功能作用上,环境艺术具有极强的功能复合特征,可以将多种功能要素在单一地块上进行整合,而海绵城市绿地需要这样的功能整合价值,这是中国当代城市发展所提出来的另一要求。

4.4 可行性与突破口

环境艺术是灵活而感性的,可以渗入到海绵城市技术要素的各个细节中,实现“随机应变”式的融入,海绵城市六大技术要素的每一要素所涵盖的细目类别都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这促成了环境艺术有效结合的可行性。海绵城市景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运用到大量传统景观设施,如挡土墙、跌水堰、小品坐具等等,但是环境艺术这一概念的介入可能会赋予这些传统艺术景观设施颠覆传统的意义,因为这些传统的景观设施可能并不具有海绵城市所需求的雨洪调蓄功能,在设计时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改造,以求最大化地实现海绵景观,而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将这些传统景观设施通过环境艺术手段的改造转换成新的海绵型环境艺术设施,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艺术所扮演的是技术与艺术双创新的突破口。

5 结语

环境艺术融入海绵城市技术要素是必要的,这也应是未来海绵城市发展的趋势,环境艺术未来融入的目标应当是在城市内实现普遍的海绵城市环境艺术化设计,通过环境艺术的融入使现行的海绵城市景观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由此系统性、整体性地改善城市环境。

[1]李砚祖. 环境艺术设计[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海绵要素景观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景观别墅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海绵是植物吗?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