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护湖泊服务绿色发展
——《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施行五周年回顾与展望

2017-01-19 18:15周汉奎
中国水利 2017年18期
关键词:湖泊湖北省生态

周汉奎

(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湖泊局,430071,武汉)

依法保护湖泊服务绿色发展
——《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施行五周年回顾与展望

周汉奎

(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湖泊局,430071,武汉)

湖泊;保护条例;绿色发展;湖北

编者按:湖泊是造物主点缀在大地上的颗颗宝石,璀璨而珍贵。对于“千湖之省”的湖北而言,湖泊健康生命的独特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何通过科学治理保护,维护湖泊生态健康和良性循环,是关乎湖北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命题。近年,湖北省湖泊管理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关于长江大保护的要求,秉持绿色发展、民生至上、保护优先理念,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湖泊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公布施行五周年之际,本期特别推出“湖北湖泊治理专题”,梳理总结湖北在恢复湖泊面积和生态功能、完善湖泊保护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思路和经验,以期为类似地区开展好湖泊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五年来,在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全省湖泊保护管理不断加强,湖泊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利用不断提升。依法加强湖泊保护是水利工作的永恒主题,需要我们继往开来,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保护、严格管理、进一步发挥好湖北的湖泊资源优势,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认真贯彻《条例》,湖泊保护取得新进展

湖北是千湖之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湖泊保护工作,《条例》颁布后,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湖泊保护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五年来,湖长责任机制全面建成。认真贯彻湖泊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分级管理权限,经省政府批准向全省公布了755个湖泊的湖长和湖段长,印发了湖泊保护行政首长年度目标考核办法,省、市、县三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每年坚持下达年度目标,开展目标责任考核,发布《湖泊保护与管理白皮书》,向全社会公告湖泊保护责任落实情况。2017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实施意见》,洪湖、梁子湖等五大湖泊的湖长均由省委和省政府领导担任,并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湖长责任体系。

五年来,湖泊保护管理成效明显。对全省湖泊进行现场勘测,摸清了家底,形成了《湖北省湖泊资源环境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报告》《湖北省湖泊集》《湖北省湖泊图集》等系列成果;完成了《湖北省湖泊保护总体规划》、543个湖泊的详细保护规划;建立了涉湖部门联动机制,五年来共召开13次联络员会议,加强湖泊保护巡查监管,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累计开展巡查13 600人次,查处涉湖违法案件143件,问责了39名责任人。

五年来,湖泊防洪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认真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组织实施了88座涉湖泵站和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有67座涉湖闸站工程建成受益。2016年湖北省发生“98+”洪涝灾害,全省755个湖泊高水位运行,有105个最高水位超保证,438个超警戒,湖堤发生管涌、脱坡等重大险情1 000多处,我们精心调度湖泊闸站,科学预判提前腾空湖容,紧急时刻实行湖泊内垸有序分洪调节,始终让洪水处于可控状态,实现了在超标准洪水下755个湖泊无一溃坝,不失一站,无一失事。特别是在面对梁子湖严竣汛情,对牛山湖实施破垸分洪,同时永久性退垸还湖,还湖于民,还湖于史,还湖于未来,一举使梁子湖面积增加57 km2。

五年来,湖泊水利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完成了18个30 km2以上湖泊的水利综合治理规划。积极争取将52个易涝地区排涝能力建设项目纳入水利部、发改委、财政部《加快灾后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全省5大重点易涝区新建或改扩建12处泵站已全面开工,易涝区29处新建泵站建设正有序推进;黄盖湖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开工,洪湖、梁子湖、长湖、斧头湖、汈汊湖五大湖泊堤防加固即将全面开工,大治湖、太白湖、武湖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五年来,湖泊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水质不污染、数量不减少、面积不萎缩”的五年近期目标。综合运用截污治污、江湖连通、河湖清淤、湖水置换等措施,推动各地开展湖泊水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武汉东湖已达到可供游泳的III类水质,部分子湖达到可直接饮用的II类标准,水质和水环境为40多年来的最好水平;东(湖)沙(湖)连通、东湖绿道成为江城武汉的新景点、新名片。武汉金银湖、黄冈遗爱湖、鄂州洋澜湖、黄石磁湖等一批湖泊建成水利风景区或湿地公园,显著改善了城市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味。

五年来,全社会爱湖护湖氛围更加浓厚。利用多种载体,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条例》的宣传,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人湖生死同体、福祸与同”的价值观念。承办了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湖泊保护与开发利用”分论坛。大型系列报道《千湖新记》连续刊发93期,深入记述每个湖泊的形成和变迁,在全省读者中产生重大影响。开展“爱我千湖”志愿者活动,通过湖泊现状调研、知识竞赛、举办“爱我千湖”征文和“湖北最美湖泊”摄影作品征集等活动,宣传湖泊保护法律知识,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治湖护湖新要求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湖泊保护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切实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严守湖泊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红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基本理念。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长江大保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湖泊要多予少取、先予后取,保护优先”的部署要求,努力维护湖泊生态环境,加快推进退垸(田、渔)还湖、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措施,把每个湖泊建设成为水清、鱼欢、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景点、水文化廊道。

必须坚持以“依法管水”为根本保障。加大《条例》《湖北省关于全面推进河湖长制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力度,把推进实施一湖一责、一湖一规、一湖一策、一湖一档、一湖一志、一湖一景等基础性工作与河湖长制“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河湖水系生态空间、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水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加强执法监管”的6项主要任务统筹推进。同时加强涉湖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和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着力维护好湖泊保护的法制环境。

必须坚持以“系统治理”为根本方法。把湖泊资源、湖泊生态、湖泊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努力实现人与湖泊和谐相处。坚持山水田林草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推进实施“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面源污染防治,积极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修复,推动实施退垸(田、渔)还湖,努力恢复天然湖泊水域面积。

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转变湖泊保护职能,建立事权清晰、权责一致、规范高效、监管到位的湖泊管理体制,提高湖泊保护效率和质量。在水利科技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科学管湖,进一步完善科学的规划体系、严格的责任体系、完备的工程体系、规范的管理体系、健全的法治体系和高效的监控预警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治湖理念、先进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制度,走出一条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的湖泊治理之路。

必须坚持以“水生态安全”为根本职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并要求湖北为全国生态安全做贡献。我们要以“一江清水东流”“一库清水北送”为神圣使命,认真贯彻共抓大保护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长江保护九大行动方案”的要求,推动湖泊水域岸线保护、湖泊水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污染水环境防治等任务的全面落实,力争3至5年取得更大实效。

三、强化五个保障,不断谱写湖泊保护新篇章

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全省绿色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绘制了湖北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新蓝图。水利厅党组在贯彻落实部署中强调要坚持五个“全力”,强化五个“保障”,全省水利系统要抢抓机遇,主动担当,在深入贯彻实施《条例》基础上更加奋发有为,努力实现“千湖之省、碧水长流”的目标。

要全力做好防汛工作,强化湖泊防洪安全保障。始终把保障防洪安全作为湖泊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首要职责,层层落实湖泊防汛责任制,完善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切实增强防汛抗灾、涉湖工程建设、涉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各方面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时排除和处置各类安全隐患。不断增强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湖泊防汛信息化建设,完善水雨情、工情、灾情实时监测传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不断总结湖泊防洪调度经验,完善湖泊防洪安全调度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要全力做好补短板建设,强化湖泊工程体系保障。省委、省政府要求用3年时间完成排涝能力提升、主要湖泊堤防整治、入江重要支流治理、小型水库加固等“四大”工程建设任务。我们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加强督导,抓好涉湖的5大重点易涝区新建或改扩建12处泵站建设,洪湖、梁子湖、长湖、斧头湖、汈汊湖五大湖泊堤防加固,严格质量、安全、进度管控,确保3年结硬账。同时,还要找准切入点,谋划一批涉湖项目,不断完善湖泊工程体系建设,为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要全力做好水质保护,强化湖泊供水安全保障。紧紧咬定“保面(容)积、保水质、保功能、保生态、保可持续利用”目标不放松。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长江大保护行动方案,推进五大湖泊46个围垸退垸(田、渔)还湖工程建设,确保湖泊面积不萎缩、数量不减少、调蓄能力不退化。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推进湖泊水污染防治,保证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中有升,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湖泊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加强科学调度,协调防洪和供水需求,合理利用湖容,不断提高供水保证率,进一步发挥湖泊在保障生活、生产、生态、供水安全方面的作用。

要全力做好功能保护,强化湖泊生态安全保障。根据湖泊保护规划确定的功能排序,完善湖泊防洪、排涝、供水、生态等功能,划定湖泊保护区、控制区、核心区,落实湖泊生态保护红线。拟订湖泊重点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削减和控制计划,制定污染治理措施和污染源整治方案,统筹治理污染源,遏制湖泊水质恶化和功能退化趋势。完善湖泊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监测系统建设,推进湖泊水质网格化管理。加强入湖排污口监管和面源污染防控措施,确定入湖河道断面水质标准,并实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加快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合理确定湖泊生态水位,加强湖泊科学调度,加快湖泊水体循环,增强湖泊水体自身的生态修复能力和环境功能,保障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

要全力做好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湖泊组织保障。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契机,建立党政同责的监督考核机制,将湖泊保护与管理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纳入省委、省政府对省直部门、市(州)党政领导班子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建立统一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解决湖泊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统筹协调流域内各行政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推动市、县两级湖泊保护队伍建设,建立湖泊长效管护机制,做到有管护机构、有管护职责、有经费渠道、有管护标准、有考核制度,努力开创湖泊保护工作新局面。■

TV213.3+P343.3责任编辑B

1000-1123(2017)18-0007-02

2017-09-20

周汉奎,水利厅厅长,湖泊局局长。

责任编辑 李建章

猜你喜欢
湖泊湖北省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湖泊上的酒店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奇异的湖泊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