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湖泊文化促进人水和谐

2017-01-19 18:15蔡华东
中国水利 2017年18期
关键词:洪湖湖泊湖北省

蔡华东

(1.湖北省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430071,武汉;2.湖北省湖泊保护协会,430070,武汉)

重塑湖泊文化促进人水和谐

蔡华东1,2

(1.湖北省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430071,武汉;2.湖北省湖泊保护协会,430070,武汉)

分析了湖北省湖泊文化的现状,指出了在湖泊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湖泊无度围垦开发的危害,从5个方面提出了重塑湖泊文化、促进人水和谐的具体措施,旨在倡导护湖为荣、损湖为耻的社会风尚,树立湖泊生态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观。

湖泊文化;人水和谐;生态保护;湖北省

湖北因“湖”得名,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作为湖泊大省和水资源大省,湖北绿色发展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构建新型人湖关系,化“人水相争”为“人水和谐”。湖北要实现人水和谐,必须重塑湖泊文化,更新人们对待湖泊的观念、认识、态度,培育护湖、养湖、爱湖、亲湖、美湖的文化价值理念,倡导护湖为荣、损湖为耻的社会风尚,引导人们自觉树立湖泊生态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观。

一、湖泊文化现状

荆楚先民依湖而生,湖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滨湖儿女,孕育了一座座滨湖城镇村落,演绎并形成了厚重的湖泊历史与文化。荆楚先民也用勤劳智慧改造自然,筑堤束水,拓展生存空间,“纳移民、垦垸田、上产量、输米粮”,逐渐创造了“湖广熟、天下足”的富庶家园。

江汉平原湖区是楚文化的核心区。考古研究发现,在长江湖区周边,聚集了大量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群,如屈家岭、石家河文化遗址、凤凰山旧石器古墓群等;其他湖区也有先民留下的众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对湖泊进行开发利用,使其充分发挥灌溉、航运、供水以及调节洪水等方面的功能,加倍造福人类,这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体现。但随着人口膨胀,迫于生存压力及受错误思想引导,近代出现了对湖泊过度开发的问题,伴生出违背自然规律的湖泊文化现象,其存在及表现归纳如下。

1.在湖泊开发上,重围垦、轻调蓄

最突出的表现在过去“以粮为纲,向荒湖要粮”的时代,农业“八字宪法”(水、肥、土、种、密、保、管、工)中,水字摆在第一位,近百年来,湖区盲目地、掠夺式地围湖垦殖,对湖北省湖泊系统造成重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拥有百亩以上天然湖泊1 332个,经过半个世纪的变迁,目前仅存755个,减少了近50%。因湖泊调蓄功能减弱或丧失,丰水期大面积的湖田渍涝成灾,宝贵的淡水资源排入江海;欠水时又遍地找水、抢水抗旱。

2.在湖泊利用上,重经济养殖、轻水体保护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鼓励农民快速致富,水产养殖提出“家家挖口塘,胜似十亩粮”的口号。虽然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得到有效控制,但新出现的围湖养鱼与拦网养鱼,让部分湖泊逐渐失去了湖盆形态和调蓄功能以及符合生态自然的“人放天养”模式;鱼种单一、投肥投饲喂养、快速催育,直接导致湖泊污染、水质持续恶化。

3.在湖泊管理上,重权益获取、轻统筹共享

湖泊管理的现状是“公共资源,各占一段;利来我要,有害他管”。湖泊管理行政边界分明,各自为政,有利益时八方伸手;出现侵占、填埋、污染等问题时,互相推诿。群众投告无门,地方治理无方。一个湖泊、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小系统,如何共管、共享、共赢成为湖区一道难题。

4.在湖泊保护上,重口号、轻实施,重眼前、轻长远

湖北省在全国最早出台湖泊管理法规,武汉等地近年出台的条例和规定也不计其数,政府和社会民间组织采取的保护行动接二连三;但一些天然湖泊消失、湖泊面积萎缩、湖泊污染加剧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特别是城中湖和近郊湖泊日渐缩小甚至消失。摊开江汉平原四湖流域地图,著名的四湖中的三湖和白露湖已经消失,仅剩的长湖和洪湖也是面积锐减。寸土寸金的武汉是填湖造城的重灾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湖泊面积减少228.9 km2,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不少地方有名无湖。

二、围垦开发对湖泊的危害

违反科学、违背自然规律的围湖造地文化带来的危害极大。以湖北省最大的湖泊洪湖为例,近几十年由于重围垦、重养殖、重开发、重眼前利益,湖区出现了对湖泊的非法侵占和过度开垦,致使湖泊水面缩小、调蓄功能下降、水质污染、动植物种类数量减少、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严重。

1.湖泊水面缩小,抗灾能力减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洪湖水域面积735 km2;2012年经“一湖一勘”调查,确认洪湖多年平均水位面积为308 km2,湖面缩小了50%以上。由于调蓄功能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后,洪湖地区出现了6次典型的洪灾(1980年、1983年、1991年、1996年、2010年、2016年)和2次旱灾(2000年、2011年)。

2.围网养殖过度,生态日趋恶化

洪湖渔民拦网养殖曾一度作为先进经验在全省和全国推广,但过度的围网养殖和人工投饵,不仅影响湖面观瞻,洪湖水“浪打浪”变成了“杆打杆”,而且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底层植物死亡,水体自净能力丧失。近年,每年养殖入湖饵料的总氮、总磷分别达到840 t、420 t,消耗黄丝草、轮叶黑藻、金鱼藻超过1万t。洪湖水生植物由过去的158种下降至现在的98种,水草覆盖率由98.6%下降为零星水域有水草;栖息的水鸟由原来的167种减少至现在的63种,鸿雁、灰雁、豆雁等雁属鸟类由常见物种变成稀有物种,天然鱼类品种大大减少。

3.管理体制不顺,水质污染严重

近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由于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染、化肥农药残留等超标排入湖泊,加之湖泊水产养殖无序过度,导致洪湖水质为Ⅲ~Ⅴ类,局部区域水质出现劣Ⅴ类,水华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不能有效保护洪湖水生态和水环境。洪湖的管理复杂,参与涉湖管理的有水利、水产、林业、公安、环保、航运等部门,如水利部门负责防汛抗旱及水资源调度,环保部门负责水污染防治,林业部门负责水产养殖、生态保护、航运旅游。管堤防的不管水面,管水面的不管水质,管水质的不管功能,湖泊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缺乏联动机制。

三、新型湖泊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1.灾后反思,应退垸还湖重建湖泊保护新理念

2016年夏季,湖北出现特大洪水,带来严重洪涝灾害,倒水、举水、汉北河、瞚水、府河、府瞚河、大富水7条主要中小河流水位创历史纪录,洪湖、梁子湖、斧头湖、长湖、汊湖五大湖泊同时长时间超警戒水位,梁子湖、长湖水位屡创新高,超历史纪录。主汛期,全省被动和主动分洪的河、湖民垸超过250个,增加调洪面积超过11万hm2;其中,尤以梁子湖破垸分洪受人关注。在汛情严峻的时刻,湖北省委、省政府经慎重考虑,决定同意省防指破垸分洪的建议,对梁子湖的牛山湖、挡网湖、愚公湖实施破垸分洪,同时永久性退垸还湖;这种应急破垸分洪实为一种无奈的两难决策,但也是一种富有远见卓识、富有道义担当的历史性作为。“人行人道,水行水道,人水相生,永续利用”。这一事件应作为新湖泊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而载入史册。

灾后反思,是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人水和谐的考虑,留下了长远隐患;痛定思痛,建设新的湖泊文化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构建重生态、重协调、重共享、重和谐的湖泊文化,要求对湖泊功能进行再认识,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做好退垸还湖与湖泊生态治理工作。

2.汲取教训,应由城市连年内涝转为城市人湖和谐相处

洪涝造成的损失是重大的,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在武汉,内涝取代洪水,成为2016年汛期的最大痛点。2016年7月上旬的大雨,导致聚居数十万人口的武昌南湖片区发生严重渍水,交通被迫中断,市民有家难回。填湖造城是造成严重内涝的重要原因。湖泊被填占,调蓄能力大大降低;一旦出现较大降雨,洪水没有出路,便会侵蚀陆地。湖泊的调蓄功能也影响到江河防汛。过去,江和湖是连通的,很多河流原本先流向湖泊,通过湖泊调蓄以后再流入长江;但现在越来越多河流直接流入长江,湖泊变成了大水塘,汇水容积大大缩小。

四、重塑人水和谐湖泊文化的具体措施

1.营造人水和谐的理念氛围

重塑重水、亲湖、民本、人水和谐的湖泊文化,加强教育、传播、普及并争取深入人心。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湖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全省征集科学、先进、健康、大众化的湖泊文化口号,进行广泛宣传,持之以恒,使之家喻户晓。在人们头脑中营建新的理念,这是一项力量巨大的隐形工程,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必须让民众自觉意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2.加强湖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湖泊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公众湖泊保护意识,建立公众参与的湖泊保护、管理和监督机制。从娃娃抓起,让湖泊文化、湖泊教育进课堂。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宣传湖泊保护法规条例,开展湖泊保护公益性宣传,倡导促进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珍爱湖泊、善待湖泊,并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要鼓励社会各界、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参与湖泊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湖泊保护。各级党委、政府对保护湖泊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3.加大力度推进退垸还湖

从湖泊围垦与退田、退垸还湖,反映了人地关系的演变。实施退垸还湖措施,是根治水患,还湖于民、还湖于史、还湖于未来的谋远之举,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长久造福于人民群众。湖泊生态治理修复,退垸还湖是前提。把侵占的湖泊还回来,把分割的水面连起来,重现大湖风光、梦里水乡。

4.依法解决围栏养殖污染顽疾

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2014年7月1日实施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须得到严格贯彻执行。如梁子湖是目前我国保护最好的内陆淡水湖之一,也是武汉的备用水源,但围栏养殖成为梁子湖的最大污染源,拆了又围,围了又拆,至今没有完全解决。保护湖泊,必须再加力度,铁腕执法。

5.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弘扬新湖泊文化

要像重视建设经济开发区那样推动湖泊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湖泊生态文明示范区。利用湖泊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发展好生态农业、生态水利、生态渔业、生态林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各项产业。以示范区作载体,为新湖泊文化建设建立稳固的根基。■

[1] 梁尚英.大坝规划设计中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1).

[2] 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N].湖北日报,2012-06-01.

Rebuilding cultural value of lakes for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water

//Cai Huadong

Issues related to lake 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area examined based on analysis of cultural value of lakes in Hubei Province.The harm caused by land reclamation in lake areas has been evaluated.Specific measures for rebuilding culture and promoting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water are proposed so as to advocate green development and give priority to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lakes,by means of encouraging people to take conservation measures as a great honor and consider harmful behavior shameful.

cultural value of lakes;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water;ecological protection;Hubei Province

X171.4+P343.3责任编辑B

1000-1123(2017)18-0023-02

2017-08-10

蔡华东,副主任,副会长。

责任编辑 张瑜洪

猜你喜欢
洪湖湖泊湖北省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洪湖水浪打浪
湖泊上的酒店
瞻仰洪湖烈士纪念碑
奇异的湖泊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洪湖黎明(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