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绘蓝图神州焕新颜

2017-01-19 18:46杨燕
中华建设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城乡小镇规划

本刊记者 杨燕

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处于“火车头”地位的城市从规划理念、发展模式到实施路径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这5年 中国城市规划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更加深入人心 文化自信得到彰显 城乡一体化有机融合、城市更加美好、宜居……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城市规划乘势而上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破解发展难题 厚植发展优势 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 北京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 城市工作再度被提升到中央层面进行研究和部署 有关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和方向的顶层设计也随之浮出水面。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不仅提出了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五大统筹” 同时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

会议指出 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 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 明确我国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以及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的发展。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 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 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 推进“多规合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 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 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5年来 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 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把城乡社会治理问题放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大框架下 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包括多规合一、“城市双修”等 标志着我国城市治理工作和城市规划工作进入到国家最高决策层面。

这5年是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的时期 也是我国发展方式、发展理念转变的关键时期。城市发展波澜壮阔 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市建设也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特色小镇、城乡有机融合助推城镇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 城市发展波澜壮阔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 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 部分特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 与综合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 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城市空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 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 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 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公共安全事件频发 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 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等外来人口集聚区人居环境较差 等等。

当前 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 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加速城乡融合 全力建设宜商宜业宜居的美丽家园。只有以“全域规划、多规合一”规划体系为引领 建立多规融合信息平台 才能以中心城区极化辐射为带动 因地制宜 科学实施 有序推进 推动中心城区精致化、乡镇特色化、农村田园化 实现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特色小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2016年10月14日 住建部公布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 2017年8月28日 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 认定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等276个镇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在多项政策红利支持下 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全国各地积极探索、通力谋划有的地方挖掘当地人文内涵 打造基于文化+旅游的传统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有的聚焦当地龙头产业 打造独具匠心的品牌产业小镇 有的依托当地金融、科技创新打造金融小镇、创业小镇……特色小镇在全国遍地开花。

5年来 一个个美丽乡村灵动秀美 一座座特色小镇产城融合 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正拔地而起。

传承文脉 文化自信跃然昂起

曾几何时 在一些人眼中 外国的东西就是好的。在这样的盲目追求下 中华大地逐渐沦落成为西方建筑师的试验场 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由来已久 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小城市跟着大城市学 大城市跟着外国学 浓妆艳抹 过度打扮 其实就是缺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中国城市面临的是历史文化传承不可持续 有可能引发“特色危机”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也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根深方能叶茂 源远因而流长。长久以来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都被置于重要地位 我们付出了不少努力 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 在畸形政绩观的影响下 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遗产保护、拆真品建赝品文化遗产保护封闭化、简单化、碎片化等令人扼腕的现象并不鲜见。曾被誉为“远东第一站”的济南老火车站遭遇强拆的悲剧 在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重演。建筑是城市的灵魂 好的建筑创作一定是深植于文化与地域特色之中。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云南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工作 塑造城乡特色风貌 提升城市和乡村品质 进一步突出建筑设计云南地域特色 以解决“千城一面”、“千村一面”、“万屋一貌”的诟病 今年6月 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实施了《云南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关于在建筑设计中突出云南地域特色的指导意见》和《云南省民居建筑特色设计导则》 指导全省城市建筑设计和村镇民居设计工作 更好地体现云南本土特点及地域特色。又如成都立足“蜀都味” 优化城市空间形态。自去年 成都市开始编制《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其主要内容就是保护成都传统的空间格局、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为目的 做到保护与适度利用相结合。

未来的城市 越是有自己的文化和魅力 反而越有竞争力。以杭州、南京、成都、西安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 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登上了国际舞台 显现出中国文化的磅礴自信。

美好生活 镌刻在城市品质中 流淌在青山绿水间

这5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按照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开展工作 例如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双修’等 推动绿色发展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的变革 实现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 提升城市品质 缔造美好生活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城市设计的核心理念在于提前统筹城市资源 立体规划、精细管理城市空间 做到凸显特色 提升城市居住品质。通过总体城市设计 既保护城市自然山水格局 又优化城市总体格局 让城市与山水林田湖等绿色空间有机融合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体现城市精神、特色、魅力。

城市规划设计 改变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休闲运动空间严重不足的城市空间布局。如广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偏低 仅为全国水平的2/3左右。对此 广西发布《广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 全区各地要利用城市街道、公园、绿地、景区和江河湖岸等城乡空间 规划建设一批公共运动设施 力争到2020年

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通过谋划资源的最佳配置 实现均衡化布局保障民众享受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城市设计依托原有的城市山水风貌 重新对城市格局、空间环境进行精细化设计 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补足某些工业城市环境治理方面的短板 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强城市的宜居性。比如 南宁的那考河湿地公园“从臭水沟到美丽公园”的蜕变 正是充分引入城市设计理念的产物 从而呈现出一幅“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美丽城市生态画卷。

5年来 城市规划让城市更宜居 让生活更美好

猜你喜欢
城乡小镇规划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熊的小镇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小镇(外一篇)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