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淮河水源地达标评估和安全保障对策研究

2017-01-20 01:57谭茜
治淮 2017年5期
关键词:取水口淮南市淮河

谭茜

淮南市淮河水源地达标评估和安全保障对策研究

谭茜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国土面积2596.4km2,煤炭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也是沿淮城镇群的核心城市之一。淮南市2015年末户籍人口为246.2万,常住人口239.7万,城镇化率68.9%,地区生产总值(GDP)770.6亿元。淮南市淮河水源地被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饮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大局稳定。

一、水源地概况

淮河淮南国家重要水源地位于淮河干流,水源地保护范围为淮河淮南市李嘴孜取水口上游1.0km至姚家湾上游,河长23km。水源地范围内自上而下现有李嘴孜(二水厂)、一水厂、三水厂、四水厂、平山头、袁庄、淮化自备水厂7个饮用水取水口。现状供水人口120万。水源地水质管理目标为Ⅱ~Ⅲ类。

二、水源地达标情况

(1)水量

淮南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99.4mm,汛期5~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7.5%左右。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淮河干流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11.8亿m3,扣除规划中的用水大户、不可预见用水户所需水量,淮河干流过境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4.2亿m3。

2015年淮南当年平均降水量1097.0mm,折合水量28.56亿m3;全市湖泊、洼地及小型水库蓄水量约为6.2亿m3;全市水资源总量9.93亿m3。其中,全年取用淮河水源地总水量9682.92万m3,供水保证率达到100%。为进一步提高淮南市供水保障能力,淮南市政府正在实施大别山引水工程。

(2)水质

为确保水质安全,淮南市陆续拆除一水厂一级、二级保护区内淮化、洞化生活等4个排污口,拆除平山头水厂取水口上游2000m处谢家集截洪沟,关闭李嘴孜水厂取水口上游560m处的李嘴孜排污口;一水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龙王沟排污口污水截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对姚家湾、龙王沟等排污沟进行清淤、护坡等治理措施,对二水厂、五水厂水源地进行保护;淮化集团2.16万m3末端废水处理工程投运。一级保护区违法建筑全面拆除,并实施了绿化工程,水源地面貌显著改观。上述工程措施的建设有效降低了一水厂水源地河段的污染负荷。

根据2015年淮南市淮河水源地水质监测资料评价,全年各月所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

(3)监控

淮南市淮河水源地开展了饮用水水源地逐月61项指标,以及全年一次109项指标全分析的监测工作,并分别于水源地上游来水控制段鲁台子及取水口上游100m处设置了水质自动监控系统和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对取水口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市水利局对淮河上下游河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也进行重点巡查。

淮南市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研究制定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体系建设方案,着力构建污染源、水源地和水厂“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体系,实施备用水源达标建设,建设并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

(4)管理

为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淮南市政府批准并实施水源地现有7个取水口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方案。市政府成立了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环保、水利、建委、公安局、海事局、监察局等八部门联合执法,相关县区政府积极配合,形成水源地安全保障部门联动机制。同时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为水源地安全保障提供了组织保障。

先后制定了《淮南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淮南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淮南市供水水源规划》《淮南市城市供水专项规划》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方面的管理规划和预案。出台了《淮南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实施了《淮南市城市供水监管工作实施细则》,发布《〈淮南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区划〉的通知》,从法律角度确定了水源保护范围。为确保主城区供水安全实施多水源供水,编制了《淮南市主城区多水源利用方案》等,从规划、机制和制度方面完善了供水安全管理各项措施。

淮南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预案管理体系。先后制定并出台了《淮南市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淮南市城市供水应急预案》。淮南市水利、环保、建委分别编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举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供水企业也制定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洪水和干旱等特殊条件下的供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同时做好通讯、装备、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物资、技术人员保障工作,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响应能力。

三、存在问题

1.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

受工矿城市历史因素影响,城市东西狭长,城乡结合,污水管网覆盖难度大,污水收集困难,城市污水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目前,一水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尚存在污水排放口,有待进一步治理。

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尚处起步阶段

农业环保体系不健全,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意义认识不足,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随降雨径流汇入至水源地。

3.移动污染源的管理和应急能力有待全面提升

淮河干流船只来往频繁,船舶等移动污染源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困难,事故应急管理无论在人员、物资、能力等方面都较为欠缺。

4.水环境监管能力相对薄弱

水源地在线监测数量较少,现有监测系统仅能监测用水户的取水量和淮河水位情况,监测站网尚不能全面满足对水源地全方位、高水平的监测监管要求,基层环境监管队伍建设和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

5.多头管理职责不明

建委、环保、水利等部门对水源地管理存在多头管理的局面,各部门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细化。

四、对策建议

1.形成多源互补,优化城市水源格局

为了保障市民饮用水安全,淮南市积极推进跨流域调水供水重点工程建设。筹划实施跨流域的引淠入淮工程(从淠史杭灌区引水,省政府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为8000万m3/a)、长江引水工程(从驷马山灌区引水,规模为近期10万t/d,远期为20万t/d)。大别山及长江引水工程建成后,淮南市将有4个城市水源,分别是大别山水源、长江水源、淮河水源、瓦埠湖水源。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淮河干流的水量和水质将更有保障。

2.合理开发当地水源,保障应急备用供水

凤台县架河段和大通区高塘湖为淮南市现状备用水源,大井水库为规划备用水源。今后应根据水资源高效使用、合理配置和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环境、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的原则,合理安排利用水源。

3.加大防污治污执法力度,强化水质保护

确保城市污水进入市政管网,应关闭、迁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排查水源地周边污染隐患,拆除水源地周边违法建筑、清除取水口附近砂场、关闭或拆除保护区陆域内的煤炭、河砂堆场和煤码头;对水源地周边进行种养结合、农田循环等生态整治措施,进行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对支流、沟渠等进行生态修复,防止饮用水水源地受到污染。对水土流失地区,加强涵养林和护岸林建设和维护。

4.建设水质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淮南市淮河水源地水面范围大、交通复杂,呈现污染事故类型多样、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大的特点。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至关重要,合理布设自动监测断面,科学合理的选取预警监测指标,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分析系统,同时辅以人工巡查等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水质异常,识别突发事件,采取应急措施。

5.加强立法和宣传教育,形成保护意识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提高全社会节约用水、清洁生产、保护水源地的意识

(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30088)

猜你喜欢
取水口淮南市淮河
水资源取水口数字化管理技术探讨
宁夏地表水一级取水口评价与调整
基于桑基图的广西取水口监测计量可视化统计分析
基于二维水动力模型的取水口对航道水流条件影响分析
又是荠菜花开时
雨中即景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煤矿外围实现煤炭找矿新突破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