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017-01-21 02:45郑树利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22期
关键词:手段主体信息化

郑树利

(潢川县农村经济管理总站,河南信阳 465150)

近年来,新型农业主体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传统农业发展中的散户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技术上更加专业,在生产上更具规模化与市场化,因此,也就决定了其对市场信息的依赖性。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

1 农村经济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意义

首先,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够实现科学化管理,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传统的农业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需求,在新的环境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应当与时俱进,将信息化手段引入到农村经济管理中来,从而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1]。其次,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够实现透明化管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对农村经济信息的管理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信息化的实现能够确保农村经济信息查询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能对农村经济管理信息进行监督,进而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透明化。最后,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够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质量,传统的农村经济管理手段主要是由人工操作,操作过程复杂,难免会出现核算失误,降低了工作效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进一步推进了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进程。

2 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现状

2.1 信息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大,应用水平低

从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水平不高,新型农业主体依然采取传统的广播、报纸等形式来获取信息,对市场信息的掌握相对滞后。另外,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趋向多元化,然而生产规模小,效益偏低依旧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主体的主要因素,很多管理者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难以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生产规模,推行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

2.2 信息化管理成本过高

目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普遍偏低,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进行相关网络体系的建设,后期还要对相关硬件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导致信息化管理成本过高。

2.3 机制不完善,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根据相关调查了解,农村地区的专业人才在总的农村劳动力中所占比重不到2%,接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员比重不足4%,比例严重不协调造成了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人才匮乏,加上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农业生产龙头企业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劳动报酬以及待遇水平较低,很难吸引专业技术管理型人才长期稳定的扎根基层。

3 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发挥好政府的调控作用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在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建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信息化、产业化农业发展模式,同时对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提供有效的增产增收政策保障。其次,政府需要加强各个部门的工作配合,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常生产信息的监督和分类,建立与之配套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农村经济信息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2]。再次,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一套完善的政策制度作为保障,因此,政府应当建立一套更加系统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原来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增强农业主体的生产积极性,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为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农场以及龙头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市场信息的高效性,从而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市场服务信息。最后,新型农业主体作为稳定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保证,政府应当探索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模式,将市场化融入其中,发展出一条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同时加强政府贷款优惠政策以及政策扶持,让技术和人才成为保障,为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2 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

农村经济信息化作为一项具有综合性技术特点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扶持,同时还要加强各个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跨单位,跨行业,跨地区的多项农业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单位之间相互合作,以新型农业主体为支点的新型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不同单位之间的经济信息交流,实现农业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为各单位部门之间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3.3 加强对信息化培训和人才的重视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要求,不仅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网络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引进配套的网络设施与技术型人才。为了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要加强对农业主体的信息培训与宣传工作,使农村的信息化网络管理体系能够更大程度的为基层农户所用,让农户体会到信息化手段为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从而发自内心的去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使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中。

4 结语

信息化手段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为新型农业主体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全面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水平,为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的保证。

[1] 马克亿.浅析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43

[2] 陆洪彩.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企业研究,2013,(7X):156~157

猜你喜欢
手段主体信息化
论碳审计主体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