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主要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栽培对策

2017-01-21 04:02殷长青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6期
关键词:靖州双季稻再生稻

殷长青

(湖南省洞口县农业局,邵阳 422300)

双季稻主要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栽培对策

殷长青

(湖南省洞口县农业局,邵阳 422300)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和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传统农作物水稻种植方式与配套栽培模式的变化,尤其是双季水稻,其种植方式与搭配模式趋于多样化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双季水稻不同的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栽培措施,对提升我国双季水稻产区水稻产量与质量,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双季稻 种植方式 配套栽培技术 对策

水稻是我国传统农作物,也是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种植规模和产量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因此水稻种植相关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水稻种植面积一改连续多年下降的局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尤其是双季水稻种植面积更是恢复迅速,且种植方式与配套栽植技术呈多样化发展。因而,研究双季水稻主要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栽植等相关内容,不仅有助于恢复和提高我国双季水稻产区水稻产量,而且也能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基础保障[1]。笔者根据我国双季水稻种植现状,深入探讨双季水稻不同的种植方式及其高产配套栽培对策,为保障双季水稻重要产区水稻产量及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手插栽培方式及其高产配套栽培对策

手插栽培是水稻种植最传统的方式,采用该方式种植双季稻时,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下成穗率低及有效穗不足等。为此,该方式下的双季稻高产配套栽培对策应当坚持在合理密植基础上实现水稻群体前期早蘖、中期壮秆以及后期强源的目标,同时提高低节位分蘖的成穗比例。具体措施为:合理密植、培育壮秧、尽早移栽、宽行窄株,同时将前氮适量后移,间歇灌溉,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但需注意避免过早断水。

2 抛秧栽培方式及其高产配套栽培对策

抛秧种植与传统手插人工种植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大幅减轻了人力作业强度,同时解决了手插方式下双季稻有效穗不足的问题,但该种植方式下易产生水稻秧苗薄弱、立苗缓慢、种植均匀度差以及成穗率低等情况,进而导致水稻产量低下。为改变抛秧方式下双季水稻低产现状,制定高产配套栽培策略应在稳定有效穗的基础上提升水稻群体的质量,提升双季稻的成穗率。具体措施为:变以往小孔径秧盘为大孔径,改“撒抛”为“定抛”,并将前氮进行适量后移,灌浆结实期干湿间隔灌溉,注意避免过早断水。

3 机插栽培方式及其高产配套栽培对策

目前,机插栽植技术在单季稻种植中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推广范围也较大。相比,机插方式运用于双季稻种植则起步较晚,且发展速度也较慢。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机插秧对秧龄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双季稻种植茬口较紧,因而可选择的且适用于双季稻种植的水稻品种范围相对狭窄,加之机插水稻易出现早稻早发难、晚稻发育期紧的情况等,致使机插栽培方式在双季稻产区普及率较低。在机插种植方式下,双季早稻前期积累的干物质量较少、分蘖缓慢,且最高茎的蘖数出现的时间相对较迟,但到了中后期,积累的干物质量逐渐增多,尤其是中期积累的干物质量最大[2]。

对此,采用机插方式下的双季稻种植高产配套措施应当设法增加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具体栽培技术为:良种选育,优先选择中熟偏早且分蘖能力强的稻种,培育矮壮秧,机插早稻应够苗晒田、湿润分蘖,机插晚稻则达到80%计划穗数晒田,做好穗肥管理,进一步发挥机插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多的优势。

4 免耕抛秧方式及其高产配套栽培对策

免耕抛秧的栽培优势主要在于免耕和抛秧两方面,因而在该种植方式下双季稻高产配套栽培对策应当做好除草、立苗以及防倒伏等。具体措施为:选用大孔径秧盘,改“撒抛”为“定抛”,注重晒田,促进水稻根系深扎,且优化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将早稻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从5∶2∶3调整为4∶3∶3,晚稻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从4∶2∶4调整为3∶3∶4。

5 直播栽培方式及其高产配套栽培对策

直播种植与移栽种植方式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有效缩短全生育期,且最高茎蘖数增多,但水稻根系较浅、成穗率低是其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此,利用直播方式进行双季稻种植时,应当在促进水稻分蘖早发的同时,还要控制水稻过多分蘖,同时提升其成穗率。具体高产措施为:早稻直播选择生育期在110 d以内的稻种,同时严格控制播种量,尽可能地做到精量均播。例如,对于每667 m²的稻田选择杂交稻品种时适宜的播种量为2~3 kg,选择常规稻品种的播种量为3~5 kg。

6 再生稻方式及其高产配套栽培对策

再生稻种植优势在于其从抽穗到成熟过程中均可避开高温,且省去了翻耕田地、育秧以及移栽等工序,有效缓解了“双抢”的劳动强度。为实现中稻蓄留再生稻高产目标,则需要协调好主季库源关系、主季库结构关系以及主季灌浆结实与再生芽发育关系等,其中,前两者关系的协调成效是达到后者关系协调成效的基础。为此,对于再生稻方式下的高产配套措施应为:选择高产、大穗、再生力强且抗倒伏的稻种,同时进行科学施肥,施肥标准一般为每667 m²的稻田,头季稻氮肥施用量约25 kg,再生季约8 kg,稻茬高度保留约40 cm,保留主季倒2节位腋芽。实践表明,割茬高度愈高,再生稻的生育期越短,成穗越小,反之亦然。

[1] 毛国娟.浙江省早稻种植技术若干研究方向的探讨.浙江农业科学,2009,(5)

[2] 唐海明,逄焕成,肖小平,等.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作物学报,2014,04

靖州:“邮三轮”入村,农产品进城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新厂镇炮团村,乡邮员王露平每天驾驶着崭新的绿色“邮三轮”来去一阵风,将老乡们网购的生活用品送进来,又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寄出去。

为支撑邮政“寄递翼”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靖州县邮政分公司于2017年3月初推行农村投递模式改革,实施“私车公助”方案,促进农村投递工具向机动车化转变。投递员自愿申报购买车辆用于投递生产,车辆产权归属投递员个人,使用权归邮政企业,邮政企业按照相应的标准分3年全额返还购车款。经资格审查,全县有7个乡镇的乡邮员符合申请“邮三轮”“私车公助”条件。日前,靖州县邮政分公司举行了邮递三轮车辆发放仪式,首批7台“邮三轮”正式交付,投入到靖州县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当中。

“鸟枪换炮,速度飞快!”王露平刚刚参加工作半年,就幸运地成为首批驾驶机动车投递的乡邮员之一,心里非常高兴。在1 d时间内,他就把全镇十几个村跑了个遍。他说:“以前5天的工作量,有了‘邮三轮’一天就干完了。”

靖州县目前有电子商务个体户1 000多家,电子商务从业人数1.6万余人,为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快速双向通道,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该县利用邮政“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通过改造和升级邮政现有资源,融合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农业、供销、电商、快递等各单位,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计划两年内覆盖全县240个行政村。

(本刊辑)

猜你喜欢
靖州双季稻再生稻
湖南靖州:特种土猪成抢手年货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海南杂交水稻双季稻单产突破1500千克
双季稻秸秆还田下减施钾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靖州杨梅新品、新技、新景结“新果”
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模式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发展靖州山区禾花鱼的几点建议
湖南靖州设立湿地自然学校
冬作物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