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创新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1

2017-01-22 14:13马雪荣彭明国张菊芳
中国科技产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海安县海安产学研

马雪荣 彭明国 张菊芳 龚 婧

(常州大学产学研合作处,常州 213164)

产学研协同创新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1

马雪荣 彭明国 张菊芳 龚 婧

(常州大学产学研合作处,常州 213164)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抓手,笔者利用常州大学派驻江苏省海安县挂职的机会进行了充分调研,总结出海安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困惑和启示。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对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产学研;协同创新;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1 引 言

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凸显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特别是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江苏省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科技40条),彰显了从中央到地方对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视。面对新形势,企业、政府、高校怎样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以引领经济转移升级,特别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如何把创新能力转化为加快经济转型的动力?为探索产学研协同科技创新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经验,笔者利用高校派驻地方工作的机会进行了充分调研。现以海安为例,来探讨产学研协同科技创新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2 海安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实践

江苏省海安县是江苏省2家科技改革试点县之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培养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2.1 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近三年来,海安不断完善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政府投入机制,每年都按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增加科技投入。2016年,县财政科技支出3.48亿元,占财政一般支出的4.4%,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9.03亿元,占GDP比重达3.1%。2016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73.01亿元,同比增长11.72%。推动了海安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新兴产业跨越发展。[1]

2.2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海安县紧紧围绕优化科技政策环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用好上级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带动企业创新投入。落实国家、省关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的政策。2016年两项政策共落实企业税收抵扣3.8亿元。②出台地方政策,引导企业创新投入。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促进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快速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具有海安特色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③加强“一团两员”建设,营造科技创新氛围。通过建立科技政策宣讲团、科技政策辅导员和科技政策助理员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科技政策宣传和科技政策服务,用好用足科技、财税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热情。

2.3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保障经济转型升级

具体表现在:①保护知识产权。海安县除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提高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外,还出台了申请专利的鼓励政策,2016共发放了专利资助费用500多万元。②重视科技创新人才。为科技人才落户海安,该县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帮助人才办理签证、医疗、保险、税收、子女入学等相关问题。③加大创新载体建设力度。海安县建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各1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4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建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2家等载体。这些创新载体有力地提升了该县科技服务经济转型的水平。

2.4 培养企业创新能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近几年,海安把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作为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细胞工程来抓,坚持科技型高增长企业培育工程,着力培育面向未来的自主创新型企业,初步建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企业技术创新梯队。目前,该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1家,省创新型企业82家,民营科技企业176家,科技型上市企业8家、进入上市轨道的科技型企业23家。取得成果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专利申请、授权量大幅提高。十二五期间,海安县累计申请专利30738件,其中发明专利8286件,授权18106件,是“十一五”总和的12倍;申请PCT国际专利49件。2016年专利授权3413件,其中发明授权369件;PCT申请82件。②研发高新技术产品能力显著提高。近两年所研发的新产品中有568个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③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全年累计实施10万元以上产学研项目248项,其中30万元以上项目132项,新引进成果转化项目31项,支付合作经费超亿元。组织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大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1个。

3 海安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启示

3.1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

①全面实施“两个全覆盖”工程。近年来,海安全面推进在全县大中型工业制造企业100%实现校企产学研合作,100%建有企业研发机构的“两个全覆盖”工程,推动了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了企业与高校的深度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介入早期研发。②全面落实科技政策。以高新技术企业和“一企一策”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一对一”的辅导和服务,协调解决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确保科技优惠政策落到实处[2]。③全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以企业创新需求为服务目标,不断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截止到目前,海安拥有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8家,2016年成立天使基金54家,投资人才创业项目55个,投资额2910万元,全年累计向科技型企业提供“苏科贷”贷款3735万元。这些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海安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技术公共服务、融资服务、社会化人才服务,在解决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技术创新研发能力。

3.2 优化科技创新布局,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

海安依据产业分布,合理布局创新资源,形成区镇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创新布局。在具体实施政策上:①突出重点优先发展。按照国家、省创新发展方向,优先突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从规划设计、资金投入,人才、项目引进,全方面重点保障两区建设目标的实现,完成了县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战略布局。②全面发展专业园区。以产业集聚区为核心,每个区镇建设1家特色科技产业园,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县、镇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招引项目,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完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竞争优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③产业抱团创新。海安有18个规模较大的产业板块,采取一个政府重点部门培育一个产业板块的做法,通过产业抱团创新的模式,以产业重点骨干企业为主,进行产业新技术研发,企业共同承担创新风险,共享创新成果,解决了企业创新单打独斗、创新力量薄弱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

3.3 实施人才工程,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保障

科技和人才是创新驱动的两个车轮,只有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层次人才,才能实现双轮驱动。近年来,海安县围绕人才引进建立起全省第一家企业人才站,规定所有进入企业人才站的优秀人才,全部破格享受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同时,还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重点引进或聘用了一批院士、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带头人,聘请了18名来自各个领域的精英为该县“经济顾问”。目前,该县已拥有高层次人才6400人。海安县还建起了人才和人力资源市场,与4个国家级人才市场以及全国10多个中心城市高校建立起全方位合作关系。

3.4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抓手

近年来,围绕优势产业,海安广泛开展与高校院所的全面合作,大力推广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技术、设备优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海安县先后与常州大学、东南大学、南航、上海交大、哈工大、武汉大学、西安交大等21所高校院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322家企业与123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一大批高校的重大科技成果在海安实施产业化。

4 当前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局限性

4.1 科技与经济结合机制不够健全

①科研成果成功转化率不高。我国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3万多项 ,但是能大面积推广产生规模效益的仅占10%-15%;每年的专利技术有7万多项,但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②高校培养的人才到县域经济体服务的较少。县近几年,海安县引进了南京大学、常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的分支机构,在和这些分支机构负责人谈话中了解到,学校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制约高校科研院所服务当地经济的瓶颈。

4.2 科技与金融结合不够紧密

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相对较迟,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摸索。由于高科技企业通常是高风险的产业,同时融资需求比较大。目前,制约高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的突出矛盾是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缺乏有效融合。海安县在科技金融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海安创业投资规模达到10亿元,但主要投资在上市企业和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只有1家2亿元规模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服务,远远解决不了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调研中,企业界代表普遍反映在创业初期缺少金融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参与企业创新积极性不高。

4.3 经济发展方式亟待科技创新

海安县经济发展表现为传统产业占主导,缺乏高校及高水平研发机构和科研人才,企业自身创新实力较弱,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能力不足。因此,对海安而言,提升县域创新能力,应该主动向外部大院大所的科研资源和高水平创新人才“借力”“借智”。

4.4 领军型科技人才队伍亟待加强

海安实施的“525”人才工程,为抢占今后产业技术制高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审批制度过于繁琐等问题,制约人才作用的发挥。同时县域高校院所缺乏,高端科技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人才引进,海归人才与国内文化环境还有待融合,外籍人士生活所需的教育、医疗等方面配套不完善,企业在人才引进中的主体作用还未得到发挥,与国际接轨的薪酬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不利于发挥高层次人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3]。另外,该县科技管理队伍编制较少,一个10万人的乡镇只有1名科技助理,还要承担科技以外的其他工作,力量较为薄弱。

5 产学研协同创新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

海安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安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正确性,同时,海安在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成功经验,对县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笔者结合形势要求和海安调研感受,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引领县域经济的路径。

5.1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①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要将科研人员开展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引导、支持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②完善自主创新成果发布机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开展研究开发的,要及时通过网络等形式,将有关自主创新项目以及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情况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公开发布的要求必须在项目合同中予以明确。③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知识产权等部门要指导、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强化自主创新项目的筛选、评估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技术转移机制,积极推动自主创新成果的转移和许可使用,推行科研成果入股政策。鼓励企业间技术成果的转移。

5.2 创新科技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与科技无缝融合

探索建立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机制,不断完善各项金融创新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①创新科技金融组织。鼓励商业银行成立科技信贷专营机构,专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各专营机构通过实施单独的考核和奖励政策、提高风险容忍度、建立授信尽职免责制度、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和放款速度等,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还可组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小额、快速信贷服务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②创新风险补偿机制。国家可逐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按业务量对银行科技贷款给予贴息补助。在体制和激励模式等创新氛围的合力推动下,促使商业银行业把高科技企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实现金融和科技的有效融合。

5.3 着力落实科技政策,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进一步强化科技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增强各级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和主导作用。依法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保证科技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科技部门要合理安排资金投向,明确财政资金扶持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提高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使用绩效。完善人才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与培养引进人才紧密结合,抓好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深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同时不断创新方法,优化服务,防止重引进轻服务、重引进轻转化的现象发生,全力促使项目早签约、早研发、早投入、早见效。

5.4 重视科技人才引进,全力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根据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的需要,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加大力度培养青年科技英才。加大力度选派“科技镇长团”,他们在基层一线牵线搭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集聚,受到各方面的普遍欢迎。同时为基层科技队伍落实编制。在县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科技管理服务队伍力量薄弱,有的镇区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科技人员,严重影响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

[1] 卢忠平. 海安县创新驱动发展实践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 2015 (36): 10-11.

[2] 翟万江. 江苏省海安县: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提升海安产业竞争力[J]. 中国科技产业,2016(2): 52-55.

[3] 丁海东. 南通海安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思考[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4 (10): 51-53.

Explore on the experience of county prefecture economy transition and upgrading leading by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A Xuerong,PENG Mingguo, ZHANG Jufang, GONG Jing
(Department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of great help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ounty prefecture economy. Based on plentiful research,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questions, revelation of how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ade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during a temporary post in Hai’an County accredit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The author also proposed path selec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leading the county economy transition, which has some reference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unty prefecture econom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资助“常州大学技术转移、成果推广平台建设”(2015GH561481);常州大学高职研究院2016年度立项课题(CDGZ2016007)

猜你喜欢
海安县海安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综合活动:等等,绣球花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海安推进电镀企业治污限期两个月完成整改
可爱的小山羊
云姐姐变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