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2017-01-23 14:17卢堂
今日健康 2016年5期
关键词:脑心通脑梗死疗效

卢堂

【摘 要】 目的:对脑梗死采用脑心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心通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9%,对照组为87.1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少,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比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心通 脑梗死 疗效

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在神经科临床中比较多见,该病的致残率非常高[1]。对该病如何有效进行治疗是神经科医生需要研究的一个重点。本组研究针对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脑梗死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对脑心通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最小年龄51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55.7±7.4)岁,其中39例偏瘫、17例感觉障碍、4例失语、2例偏盲;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最小年龄52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6.3±6.7)岁,其中40例偏瘫、16例感觉障碍、5例失语、1例偏盲。入选患者均经MRI或CT证实;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神志清醒者可正常吞咽;临床依从性好,可完成6个月治疗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容改善脑循环等。并对伴有原发疾病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控制治疗,配合中频脉冲电治疗、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生产企业: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001)治疗,每次3粒,每天3次,连续服药2个月,然后服用方法改为每次2例,每天3次,连续治疗6个月。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服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治疗6个月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依据得分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治疗效果划分为以下几种: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5分;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5-50分;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大于50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患者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6个月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9%,对照组为87.10%,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全部完成6个月治疗,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致残率与致死率都比较高,且该病反复发作的概率比较高,一旦复发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大,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直接威胁的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2]。对该病进行治疗中,常规方法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容改善脑循环及针灸等治疗方法,本组研究采用脑心通对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安全性进行研究。

脑心通主要药物成分有丹参、黄芪、红花、赤芍、地龙、当归、桂枝、桃仁、乳香、鸡血藤、牛膝、桑枝、全蝎等,治疗机理为化瘀通络、益气活血[3]。方中当归具有活血通络之效;黄芪具有祛瘀通络、补益元气的效果;红花、桃仁、赤芍与当归协同具有活血祛瘀之效;乳香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周行全身、力专行走;全蝎通络搜风。诸药合用,具有祛瘀通络、气旺血行之效。传统中医认为,脑梗死发病的最根本原因是静脉不畅,而导致静脉不畅的原因是气滞血瘀,即不同原因造成的脑血流减少、血液黏度增高,血管内形成血栓、微循环障碍及长期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坏死。相关研究显示,脑心通对降低血小板黏附率、血浆黏度、还原黏度等方面作用明显,同时对ADP导致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有效抑制,降低血栓发生;可显著增加脑血流量,延长凝血时间;药物中各成分都对抗凝血中发挥着协同作用,药效比单一用药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药物中含有蚓激酶、抗血栓素、肝素样物质及水蛭素等,对血小板集聚、脂代谢有调节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抑制凝血酶促凝时间,延缓凝血时间,并且脑心通的药物不良反应非常少。该药还具有降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水平、抗氧自由基损伤就减轻脑水肿等作用,恢复脑神经系统,改善语言、运动等神经系统功能,对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脑梗死症状可有效的进行缓解。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9%,对照组为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两组都比较少,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采用脑心通进行治疗,患者治疗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海军,吕平.脑心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2(27):150-151.

[2]杜文杰.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05(18):135-136.

[3]邢日友.长春西汀联合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11(17):147-148.

猜你喜欢
脑心通脑梗死疗效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应机制的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
步长脑心通对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颈动脉中膜厚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