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

2017-01-23 11:56
TopGear汽车测试报告 2016年5期
关键词:试车胶卷画面感

我始终是怀疑自己是个天生对画面不敏感的人。对,其实我想说:我不懂拍照。

可能是从小家境并不殷实,大学毕业前几乎都没有机会接触相机,连一部傻瓜相机都没有,所以对拍照这件事不敢太奢望。但回想起来,1998年我也问家里要了8000多元买过人生中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所以主要还是我对拍照这件事没兴趣,和钱没什么关系。

我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汽车杂志编辑,直到现在。照理这份工作对拍照是有专业要求的,至少你应该知道挑选图片以及单反相机的一些基本用法。当时我工作上最好的朋友便是摄影师,他的照片入选过荷赛(WPP,新闻摄影的奥斯卡),我应该从他那里学到点东西的,但老实说我丁点儿都没有学到。不是他古灵精怪不愿传授,当时还是用胶卷的年代,大部分时间我们用135的彩色反转片拍车,有时他也用Pentax的120大胶片相机出来显摆,这两种底片都不便宜,我常常在他设好三脚架,镜对着车尚未上胶卷的时候偷偷按两下快门过过瘾,按之前还必须再三确认是没胶卷的。不过很快我对这笨重的机器失去了兴趣,至今我仍大约记得用过那部佳能单反胶片机按过几多次快门,十次吧?别问我什么型号了,我记不住的,EOS MARK Ⅱ?其实私底下他也经常拿自己的相机出来教我一些基本动作,比如如何手动对焦,如何选定光圈,景深是什么,等等。这些懵懂时期送上门来的摄影基本功我似乎没吸收到,我经常就这么敷衍—下,看一看取景器,很快把相机还给他。归根结底,就是没兴趣。隐隐中我也觉得,有一个懂摄影的拍档已是足够了,我不需要去学。

在图像中我经常找不到快感,但在文字中却能找到乐趣。我写文章是会写到嗨翻的(如今这状态反而少了),以前写到某一个章节的时候会愈写愈兴奋,大脑中文字构架出的画面相当丰富,好像某些人看到毕加素的画可以在脑中翻云覆雨浮想联翩不断衍生出自己的想象力,总之我大脑中的画面感是靠文字堆砌的。相反我的摄影师朋友有几次他自己一个人出差试车回来,要他去写篇干字文等同于送他下油锅了。很幸运,在那个时候因为我们互相有这样的短板,我们成了最好的拍档,我专注写文章,他专注拍照。空闲下来我们会研究如何做试车会好看,国外有什么新鲜的制作手法,在办公室里是坐不住的,我们会偷偷溜出去,去隔壁报社他的摄影记者朋友那里聊聊天,去上海大世界后台偷看杂技演员们的后台生活,美其名曰采风。采毛啊,偷窥女演员去的。

直到现在我似乎见到汽车杂志这一行里文字编辑与摄影师相互配合得好的并不多,愿意单打独斗文图兼备的编辑反而很多。当然,这也不是坏事,相反我自己才是个反例,正因为我入行时遇到了这么一个摄影见长的死党,令到我自己对与拍照这件事情看得很轻,今时今日当我一个人出差时,我甚至都还对带相机有抵触情绪。直到上个月出差试车,我就真的没有带相机。

最近一年我也写一些关于跑步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我自己写到久违的嗨点,我把文章推荐给跑团的微信公众号,我说可不可以不要配照片,我觉得文字的力量已足够吸引。结果被版主劝服了,他说,怎么都得要一两张照片啊,上网找去吧,现在网上没有人愿意耐下性子去看纯文字。

我有点失落,后来我把纯文字E-mall给我一个台湾的好友,我问他单看文字,你脑中是否有足够的画面感和想象空间,他说有,非常有,虽然他不知道我说的那些人那些事是什么,但是每一帧的画面都通过我的文字投射在眼前。听到这话,我心存感激。

必须承认,大概是我拍照技能终不得进步,于是才会想起写这么一篇文章来释怀。但我有时确实天真地在想,有朝一日我会不会真的写出一篇完全没有配图的试车报告,而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会不会脑中充满画面?

猜你喜欢
试车胶卷画面感
南京地铁7号线工程信号系统车辆段与试车线方案研究
商业摄影师的胶片情怀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为什么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能照相
两家欧洲公司复产黑白胶卷
以身试车
高中生物学课程中走得进出得来的“画面感”培养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三级主发动机首飞前试车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