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

2017-01-24 04:05徐龙建
知与行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维度群众时代

徐龙建

(中共中央党校 科社部,北京 100091)

时事政治研究

十九大·理论自信

·习近平思想理论研究专题(三)·

略论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

徐龙建

(中共中央党校 科社部,北京 100091)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至上原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和鲜明特征,是习近平同志新时代关于人民群众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形成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逻辑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形成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要义深邃、内涵丰富,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来进行探析:从经济维度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一以贯之的主线;从政治维度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公正感,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从文化维度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认同感,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构成的重要因素;从社会维度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所追寻的主要目标;从生态文明维度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满足感,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必然要求。最后,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做到了有机结合,因此,它具有三个层面的价值意蕴,即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和治党治国治军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鲜明的内涵特征和丰富的价值意蕴。

一、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形成的历史渊源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形成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逻辑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发展的血脉,是华夏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生长点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从历经5 000年沧桑的中华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最根本认知。厚重沉淀的中华文明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特色和传承特色,它见证并洞悉历代王朝的更替,其中,民本思想一直是国家荣辱兴衰的关键,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以民为本,则民助之,江山社稷则为永固;反之,凌驾于人民之上,鱼肉百姓,则民心尽失,天下也将不复存在。因此,“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民本思想至今仍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并深刻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筑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形成的历史渊源,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迹可循且根深蒂固,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走出了一条更加宽广的大道,为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源远流长找到了新时代的表达。

(二)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287根据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史观的阐述,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路线观点,即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3]139无论是新民主主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永远是最中坚的和最彻底的力量且不可替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2]21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牢牢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吸纳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相信人民,积人民之力而为人民谋利,并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独特优势和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继往开来,形成了新时代的人民观。

(三)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逻辑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认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411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逻辑为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庆祝建党95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5]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党深知,没有亿万人民群众的磅礴之力,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绩,也就没有今天中国的辉煌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继往开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至上的原则,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核心理念和最鲜明特征。

二、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五重维度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要义深邃、内涵丰富,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探析:从经济维度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一以贯之的主线;从政治维度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公正感,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从文化维度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认同感,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构成的重要因素;从社会维度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所追寻的主要目标;从生态文明维度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满足感,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必然要求。

(一)经济维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立国之道,唯在富民。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着眼于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让每一位中国人都能感受到国家富强所带来的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每一名群众都有更多的获得感。当下,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不容回避的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发展上的不充分不均衡,城乡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工农业之间等等。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面对这种情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56,到建国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人民放在心中,藏富天下、藏富于民,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人民群众更能享受到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共享改革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一以贯之的主线。

(二)政治维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公正感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公正感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35-36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既坚持了“三个统一”,又坚持了“四个制度”,坚持“三个统一”,即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坚持人民当家做主这一本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三者缺一不可;坚持四个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鲜明特点,应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着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应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伟大创造,应始终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广泛实践,应始终坚持。

(三)文化维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认同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1]40-41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认同感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是以人民本位文化为基本文化支撑,让人民群众汲取文化精髓,切身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从而达到一种内化的、由内而外的民族自信和淡定从容。人民本位文化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锻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的相结合之中;坚持人民本位文化首先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从文化维度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认同感,最重要的是坚持文化自信,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积极态度来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内涵,使中国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使人民群众能徜徉于中华文明之中,让中国文化再现更加灿烂的光芒。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通过深厚的文化滋养和传统美德的熏陶,把每一位民众都凝聚在一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四)社会维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所追寻的主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重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8]245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惠民政策应运而生,一系列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例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力提升了国民素质;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障充分就业,使人民群众钱袋子鼓了起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成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全方位的健康服务等,处处显露出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基准坐标,为民谋利、为民解忧的实干之举和真切之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那样:“我们要继续加强社会建设,切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9]。

(五)生态文明维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满足感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绿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10]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满足感,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2010年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年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不当等原因,使生态遭到了破坏,人与自然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雾霾天增多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伤害。此时,在物质文化较为丰富的同时,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渴望油然而生且不断增强,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从问题出发,坚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满足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不仅使全体国民和子孙后代受益,同时,也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做到了有机结合,因此,它具有三个层面的价值意蕴,即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因此,我们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谋利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万千劳苦大众的利益为奋斗目标,也正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才获得了今天的执政地位,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立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思维方式不断升华,不仅贯通和延伸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逻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解决了依靠谁和为了谁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深刻内涵,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新境界,彰显出了习近平总书记以民为本的人文情怀和执政担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来的最符合中国国情、最适合中国社会建设发展的一条道路、一种理论、一种制度,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以问题为导向,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专注于人民视角,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上强国富民,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政治上坚持人民当家做主,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公正感;文化上坚持文化自信,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认同感;社会上促进社会和谐,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生态文明上倡导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满足感。种种举措,多管齐下,共同发力,破解了这一时代课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赢得了党心民心,汇聚了这世间最强大的力量,坚定同一个信念,朝着同一个方向一往无前地奋斗拼搏,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进程,它需要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接续奋斗,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人民层面,但无论哪一个层面,仔细分析其逻辑,便不难发现其每个层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还是落在了人民层面,只有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得到幸福,才能国泰民安。同时,也只有实现了民族振兴,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安居乐业,才能幸福安泰;因此,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必须去完成的国家意志、集体意志、人民意志,是你我共同的期待,它必须最终由全体中国人民去创造、去实现,即用十三亿中华儿女的集体智慧和磅礴力量矢志不渝、不懈努力。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和背景之下,顺应了时代潮流,把握了历史发展大势,凝聚了最广大人民的共识,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历史逻辑与现实使命的有机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核心理念和最鲜明特征,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任何地点、我们办任何事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为根本参照,遵循其核心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至上原则,一切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的标准来衡量事业得失,一切以为人民谋幸福来实现人生价值,追求一种崇高的人民情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事事为了人民、时时为了人民的姿态,心系人民、情系人民,这样我们才能和人民一起众志成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够和人民一起万众一心共创历史伟业。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9]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10] 新华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绿色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三[N].人民日报,2015-12-22(7).

OnXiJinping'sConceptofPeopleinaNewEra

Xu Longjian

(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s,PartySchooloftheCPCCentralCommittee,Beijing100091)

Xi Jinping's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always adhering to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inking,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peo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supremacy of the peop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core ideas and distinctive feature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ositions, views and methods of Comrade Xi Jinping on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in the new era. Xi Jinping's formation of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has profound historical origins: the people-based think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origins formed by Xi Jinping's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and the historical view of Marxist people is the theoretical source of Xi Jinping's formation of the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The Communist Party's people-oriented ruling logic is the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view of people of Xi Jinping in the new era. Xi Jinping's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is profound and rich in content, and can be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dimensions: from the economic dimension, making people have more access to the sense of the people is a consistent main line in Xi Jinping'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olitical dimension, letting people have more sense of justice is the unswerving direction in Xi Jinping'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having people have more sense of identity is important factors formed in Xi Jinping'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social dimension, letting the people have more happiness is the main objective pursued by Xi Jinping'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aking people have more satisfaction,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in Xi Jinping'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Finally, Xi Jinping'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is based on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conditions of the Party and state in a new era of world affairs, and makes the concret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and China an organic combination. Therefore, it has three levels of value: Xi Jinping'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opened in a new era with the new realm i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on mass view of China, Xi Jinping'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has promote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Xi Jinping's view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has provided a powerful impetus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Xi Jinping; new era; view of people

徐龙建.略论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J].知与行,2017,(11):5-9.

2017-10-20

徐龙建(1987-),男,安徽霍邱人,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D252

A

1000-8284(2017)11-0005-05

〔责任编辑:崔家善〕

猜你喜欢
维度群众时代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