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纵横联系的方法构建人民版教材历史知识体系

2017-01-24 08:14戈立文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央集权资本主义全球化

戈立文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云南 昭通 657000)

以纵横联系的方法构建人民版教材历史知识体系

戈立文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云南 昭通 657000)

只要能较好地掌握纵横联系的方法,学生认真掌握历史教材的某些知识点,再熟悉相关知识,注重逻辑推理,就能较轻松地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有效地掌握整个历史知识体系,综合归纳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也必然得到提高。

教材;历史知识体系;纵横联系

高中历史内容繁多、头绪纷杂,我们所用的人民版教材又是以专题形式出现,如果不详细整合,给人的感觉是各专题之间、三本必修教材之间、必修和选修之间是零散的、杂乱的。但经过整合,就能发现许多历史知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融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

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是构成知识结构的纽带,纵向和横向的对比联系,即注意专题内每一课之间和相关专题之间的关系。在历史复习中,采取纵横联系的方法,既可使历史知识化繁为简,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又可让学生能较轻松掌握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答疑解惑。

一、纵向联系方面

在教学中,以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为基点,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对其前后的同质问题加以分析或把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分阶段加以分析,这就是纵向联系分析法。

如在复习必修一的第三专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分析辛亥革命时,可以联系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和实践,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的戊戍变法、新文化运动,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析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从而得出中国近代探索史的基本线索和特点。线索即各阶级的探索概况,特点即: ①近代化从军事、科技开始,逐步向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的道路探索发展,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②处在起步阶段,近代化因素还很弱小,且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后期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化力量逐渐强大,领导阶级越来越先进。③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顽固势力阻碍,近代化进程缓慢、曲折、艰难。同时,分析整理本专题时,结合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能得出探索的背景,即: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出现并加深;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出现并逐渐壮大;③西学东渐,西方科技和思想的传入;④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这样,两个专题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又如必修二的专题八——“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本专题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其第一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核心是“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发展方向”,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障;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核心是“三大经济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和发展”,结合本专题的导语部分“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可知,经济区域集团化其实质是经济全球化在当今发展不平衡的反映,为经济全球化奠定基础;第三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核心是“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即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其逐渐完整,以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问题和挑战是全球化带来的,解决问题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由此,三课有机相连,围绕核心“经济全球化”的整体知识体系就构建起来了。同时,结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中的第三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第七专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中的第三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可延伸归纳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各阶段特征,即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①美国建立了以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②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处于黄金时期;③全球化进入制度化、体系化阶段;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因意识形态的对立而相互隔离。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起到80年代末:①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表现;②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又走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③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多以失败告终,但中国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1992年十四大明确)。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①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②世贸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③知识经济兴起。

经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知识整合,经济全球化的知识体系也完整地建立起来了。

二、横向联系方面

横向联系即以通史方式学习历史,即同一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有机联系。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主要方法。

如中国史同阶段的横向联系,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为例,先掌握大体线索:战国时期初步形成,秦朝正式建立,西汉巩固 ,隋唐完善 ,北宋加强 ,元朝新发展,明清达到顶峰。再结合三本必修教材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方面去整理各阶段的措施,并“逆推”出原因,“顺推”出特点和影响(评价),这“逆推” 和“顺推”,也是知识的延伸。

如原因(延伸一)。第一、产生原因:经济上:①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表现为个体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②政府财政需要,封建政府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以便征收赋税,征发徭役(重农抑商)。政治上:①巩固统治的需要——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②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③农民阶级的眼界决定——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被束缚在土地上,很少和市场联系,眼界狭窄,容易接受强权统治。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地理因素:小农经济属于辽阔领域内的家庭为单位的精耕细作型经济,统治和管理辽阔领域既可能也需要强大的政府权力。第二、演变原因:①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分化相权,加强皇权);②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分地方权以集权中央)。

如特点(延伸二):①皇权至上;②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③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任免;④宣扬君权神授,推行文化专制。

如影响(评价)(延伸三):积极作用: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④ 为人类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消极作用: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③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④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

这样,利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这一主题,将三本必修教材的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复习必修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同时也复习了必修二、三的相关知识。

同阶段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以中国春秋战国和古希腊联系为例,比较得出异同。同:①政治上:都处于分离割据状态,都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②经济上:经济发达。春秋战国农工商皆发达,古希腊主要是工商业;③思想文化上:繁荣。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古希腊有智者运动。异:概念上:古希腊仅是一地理名词不是一个国家,各城邦相对独立,和平共处;春秋战国是统一王朝的分裂时期,因王室衰微导致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政治上:①政局:古希腊始终以独立的政体存在,属小国寡民状态;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有一名义上的宗主——东周王室,并最终走向统一。②政体:古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共和政体,雅典建立了发达的民主政治;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经济上:古希腊城邦农工商并重,商品经济发达;春秋战国大多重农抑商,以农为本。思想文化上:古希腊城邦文明依托海洋和工商业,具有开创性、多样性特点;春秋战国文明依托大河和农耕,虽然文化也具有多元化特点,但以封闭、保守为主。这样,同时期的古希腊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还有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也一样地同期比较,中外历史体系就不会被分散,被割裂。

只要能较好地掌握这种方法,学生认真掌握历史教材的某些知识点,再熟悉相关知识,注重逻辑推理,就能较轻松地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有效地掌握整个历史知识体系,综合归纳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也必然得到提高。

G632

A

猜你喜欢
中央集权资本主义全球化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资金“中央集权”
制度的奠基,文明的发展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