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2017-01-24 19:49杜恒辉
中国军转民 2017年2期
关键词:军品军工军民

■ 杜恒辉

研究与探讨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 杜恒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从供给侧着手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是一种治本式地推动军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供给侧着手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是一种治本式地推动军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

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内涵

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社会资源不断从供给产能过剩行业向新供给形成或扩张行业转移,新旧动能转换、新旧模式转型、新旧路径接续,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这为推进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就是要推动制度供给方面的大变革,使得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全要素”释放潜能,渗透到军品研制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最终形成高效益的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从目标上看,就是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去推进军地各领域的资源要素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军工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加快推进军工产业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迈进;从成本上看,就是要降低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研制生产的交易成本、各种税费和融资成本,增强军工企业和民参军企业的创新能力,改善军品供给结构,提高军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最终实现军工领域全生产率的大幅跃升;从制度层面看,就是推进制约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制度完善,为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创造新空间,提供新动力。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需要从国防科研制度、军品采购制度、国防知识产权制度、军品税收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进行系统性的整体设计,形成有利于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一整套政策制度体系;界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破除制约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条条框框,形成有利于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体制、新机制、新制度、新政策,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军工产业发展动力转换、军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与新活力。

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着力点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资源要素在军地之间双向流动。以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破除资源要素在军民两大系统合理优化配置的障碍因素,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实现资源要素在军地之间转移顺畅高效。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为依托,发挥军工企业与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各自优势,推进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在军地相互流动融合,实现军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军工产业资本运营效率。加快推进军工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整合优化军工产业资本,加快军工资产证券化进程,发展军工产业资本的推动作用,充分吸收利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在服务于军品科研生产、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中提升军工产业资本的运营效率,做大做强做优军工产业,巩固和增强军品研制生产核心能力。发挥资本市场的渠道作用和融资平台作用,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军工企业产权改革、并购重组,实现军工产业在资本运作中优化重组,着力调整化解落后过剩产能,提升军工产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军工产业军民融合新的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因此,需要在对国家安全形势和经济发展需求作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发挥供给方的主动性,着眼解决制约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瓶颈,打破军地分割、军民分离的障碍和阻力,主动作为,以能力建设带动军民融合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改革驱动激发军民融合创新活力,催生新质力量和增长点,加快形成军工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形成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新需求。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市场化改革力度,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在政策制度上进行调整,破除制约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形成优质高效的制度供给,建立起适应新军事变革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新格局。通过明确政府、军队、军工企业、市场的合理边界,从根本上消除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为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营造新的空间,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潜能,提升资源要素的使用效率。

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处理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从政府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改革制约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行政体制,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市场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各种资源要素在军工企业和民营高科技企业之间的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为推进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创造持久动力。

发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优势。在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供给侧要主动作为,通过推动方式促进军地双方的供需对接;需求侧发挥需求牵引作用,通过拉动方式完成军地双方的供需对接。因此,军工产业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密切相关,是推进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两个方面,应该充分发挥二者的双向优势,破除各种政策障碍和制度壁垒,不断扩大军工产业军民融合的范围和领域,提升军工产业军民融合的层次和水平。

营造有利于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环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必须搞好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土地、采购等方面的政策体系设计,创建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以及中介服务等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平台,使军工产业和民营高技术企业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共同推动军品研制生产上新台阶、新水平,切实提升高精尖领域创新者的存活率和创新产品的转化率。

打破军工产业垄断格局,形成公开公平竞争态势。目前武器装备采购基本上被传统军工企业所垄断,军工企业有多年的发展经验、成熟技术基础和强大的资金支持,武器装备采购从整件货源到零配件的维修,基本上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民营高技术企业参与其中遇到各种壁垒和障碍,这种状况不利于行业发展,也不利于军队装备维修保障。为此,国家应制定专项政策,全面考察军工垄断行业内的优秀民营高技术企业,给予一定技术和资金方面扶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局面,形成良性竞争,调动产业技术改革的积极性,从军品研制生产的供给侧作出大的调整,使民营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实现军品化,推动军民融合资源配置由分散运用向集约优化转变,由碎片化向整体化转变,最终形成统筹科学、规划合理、交流顺畅平台,推动军工产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杜恒辉,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军品军工军民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军工企业军品单机配套立项风险评价浅析军品
某横向军品项目快速集成研制的创新实践
军民融合 新引擎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