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性遏制计划

2017-01-25 10:30赵晓松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3期
关键词:耐药性公共卫生兽医

细菌耐药性遏制计划

2015年9月,农业部发文禁止食品动物使用4种抗生素后,兽用多粘菌素也被禁止用于动物促生长,可见我国养殖业限抗政策日渐趋紧。

我国最初使用抗菌促生长剂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为预防和控制疾病、减少动物死亡、促进动物生长、提高产量、降低动物源病原菌排放以及改进公共卫生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养殖大国,养殖业处于养殖密度大、畜禽疫病复杂多样且监管稍显薄弱等不利因素之中,致使抗菌促生长剂在食用动物中大量使用甚至滥用,使得细菌对抗菌药迅速出现了耐药性,并且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越来越快,造成动物源耐药菌的大量出现和迅速传播,给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2017年2月,为加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农业部发布《2017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这也是首个针对《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而制定的。

《监测计划》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选定连续定点监测养殖场,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等10家监测机构承担《监测计划》的检测任务,样品从养殖场(包括鸡场、猪场、奶牛场)或屠宰场抽取。其中,规模养殖场和小型养殖场应各占50%。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负责全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技术指导和数据库建设与维护工作。

编辑:赵晓松

猜你喜欢
耐药性公共卫生兽医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我是兽医志愿者
兽医改行搞发明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兽医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