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建设

2017-01-26 00:26居鉴
浙江经济 2017年21期
关键词:月湖宁波社区

□居鉴

推进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建设

□居鉴

当前,在国内外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宁波顺势而为,主动把握发展战略,务实创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各项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发展。特别是全力争创“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着力建设国际一流强港和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为全面推进名城名都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月湖是宁波的母亲湖,东邻三江口,浙东政治、经济、文化集聚地,古时承担着内河通江达海航运枢纽的重要功能,如今是宁波这座名城开放发展最好的历史见证和精神遗产,也是记载宁波古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港口和开放是这座城市生生不息发展特有的文化自然遗产和传承基因。

经验借鉴

宁波于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仅月湖与三江口区域,涵盖《宁波市城市紫线规划》划定的市区全部八大历史街区和二个传统风貌协调区,历史街区及风貌协调区总面积约100公顷,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如何保护利用核心区不可再生历史文化资源,这也是在现实比较中不断认识不断提升的。结合比较分析国内名城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共有一下四点启示:

启示一:政府主导重在前期,要着眼于可持续,服从整体协调和发展方向,选准定位,有限度市场化运作,保护开发才能取得经济社会双效益。不同的点线面,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禀赋属性,由于主客观条件制约,不可能做到同步推进,如何实现核心区功能的协调匹配,关键在于结合相关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找准每一个功能区的长远定位及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启示二:政府要在历史街区及其历史风貌建筑物业后续管理上弥补缺失,变多头放任管理为统一主动管理。特别是名城核心区的历史街区、风貌区要通过地方性立法,统一规范管理办法。明确持有的主体、权利义务、业态功能、准入条件及违法责任。

启示三: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建筑风貌区,最好最有效的保护不仅仅是利用仿古风貌空间载体,为了吸引人气发展低端小商业小商品加小吃,必须挖掘注入古城特色优势产(事)业,串联点线面,才能充分展现名城名都应有的风貌。

启示四:管理体制优化创新,将该区域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可以从总体上强化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与宁波发展新机遇相匹配的高端文化休闲商务等都市综合服务功能。

创新举措

(一)创办天一阁国际藏书文化节暨中国宁波海丝文化节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举世公认宁波最具特色的两块金字招牌。如今,宁波舟山港正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龙眼”气势展现勃勃生机,2017年上半年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港口第一和第三位,自营进出口总额居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城市第九位,去年宁波外贸自营进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的24.7%和25.7%。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等国家级改革试点,沪嘉甬铁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不断激发经济社会活力。习总书记在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赞誉宁波等古港是记载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

天时地利人和,宁波已经站在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创建藏书与海丝特色大平台是发展之需求、时代所呼唤。坚定规划引领,有效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现代产业与历史街区及旧城改造区块产城融合,提升两大特色优势匹配度和名城名都文化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尽早有效地组织策划,提升发挥好天一阁亚洲知名藏书品牌,通过举办每年一届国际性展会,开展年度出版发布和藏书评选以及海丝文化展游等活动,在月湖西区,调整注入优势业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出版发行、版权设计、学术研究等机构进驻,围绕天一阁周边及相邻中营巷、马衙街等街巷,逐步形成全国具有影响的图书出版、装帧设计、版权交易等相关产业聚集地。

(二)探索环月湖三江口主题社区管理新模式

从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社区概念以来,社区概念的内涵不断在丰富,社区的类型也在不断拓展。主题社区是指具有特定文化或专(产)业主题的人群或地域共同体,它可以是传统居民小区社区,也可以是一个中大型业态广场或集中相邻的高层写字楼,或是一片历史建筑风貌区、风景区。结合现代社区建设,不难发现不同形式、不同个性的主题社区,他们的需求是不完全一样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程度不同地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继续沿用传统思维,不加区分地以传统居民社区属地服务管理或采取部门派出驻地办事机构的模式,可能难以适应具有特色区域个性化社区的有效融合发展。

就环月湖三江口名城核心区社区适应未来发展,笔者提出几点不同看法:一是结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区块投用,围绕融合提升发展,适时调整街道社区区划,优化充实社区熟悉产业管理、商务服务等专业人员,从基层基础源头上,切实加强提升综合服务协调力量。二是探索组建非传统居民主体社区,比如月湖景区、湖西历史风貌建筑群、和丰创意、外滩休闲会所等主体社区,整合社区与部门办事机构职能,强化社区与主体特色功能融合联动,减少多头,满足功能区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三是重视引进或创新商务楼宇物业服务新模式,依法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规范管理,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将那些只收费懒服务甚至不会服务,占据“山头老大”式的物业服务企业淘汰出局。对于大型广场、历史遗存成片风貌区和高端商务楼宇群,可尝试“业界共治+法定机构”为基础的公共治理架构模式。

(三)引进培育月湖东区名人名家名企智创产业集聚区

月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名士的寄居之地,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历史上月湖区内曾有名人宅寓府第90余处,其中著名的有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学者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这些极富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底蕴,无可复制移植,这就是不一样千年月湖魅力之所在。保护开发和产业发展也一样,顺势而为则通达,在条件成就时,月湖不能不成为智创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人杰地灵,当代宁波更是名人名家辈出。祖籍宁波的有著名作家冯骥才、文艺理论大家余秋雨、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目前月湖东岸景区内有市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保留建筑共20余处,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原权属涉及月湖街道、区城管局、民宗局、房管处等多家单位。基本全部属于国有公房,便于整合统一管理。景区建成时,部分保留建筑用于公益性事业,面向大众开放。之后除了部分景区全面或部分对外开放以外,景区内大部分保留建筑由个别部门或单位及国有公司使用,一段时期也有部分出租用于高档休闲、餐饮和商会办公场所。应该说,空间载体还有充分利用和转换功能的空间,是否有可能通过整合,调整明确匹配功能,从市级层面或举办国际藏书节、海丝文化节庆等活动,拟定有关主干活动项目,进行推广发布,吸引当代文化名人和两院院士设立开放式工作室或机构,并大力选择引进高端制造业研发设计公司,定期组织文化创意和名企产品设计交流发布等活动,以此影响带动文化创意设计研发等功能性机构逐步集聚,打造形成“月湖智创”高地。

(四)贯通江河湖水岸(陆)联动文化主题旅游大走廊

此举是串联整合并有效利用环月湖三江口丰富历史文化和海丝文化资源最佳低成本的选择,需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分步实施。国内外也有许多成功范例可借鉴。从水系地理基础条件看,宁波中心城区水系具有江、河、湖贯穿一体的特点。宁波在隋唐时就形成了“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的三江平原核心水系,这些水系都属于大运河宁波段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明州港城与腹地之间货物集疏与商旅往来的重要水运交通网络。在国内水上旅游开发分别利用江、河、湖等不同资源类型居多,像宁波这样具有江、河、湖兼备,水系相互贯通条件的却十分稀少。而江、河、湖水系恰恰又是宁波江南水乡府城与东南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是这座城市的核心历史元素,江、河、湖水上旅游线路完全有可能成为宁波城市特色旅游的重要品牌。

环月湖周边地区有南塘河、西塘河、护城河与月湖水系相连,且与姚江、奉化江相通,各分段均具有一定的通航能力,为水上旅游开发提供了可能。从现状情况分析看,古城的内河、护城河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两岸的重要历史遗迹、景观也缺乏有效的路径串联。月湖与三江口水系不是十分畅通,使得月湖及相邻内河水质面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治湖河水成本巨大。沿江、沿河桥梁净空较低,沿江航道受外海潮汐影响较大,水位涨潮,对较大旅游船只通航造成严重制约。但是开发水上旅游仍然具有较大优势和巨大价值,有待有关专家论证比选合适安全的旅游船只和换乘口岸及码头站点。从实施条件看,可结合五水共治,创建月湖五A景区,深化完善有关规划及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疏通完善三江六岸公共空间和生活岸线,可将江厦、灵桥公园打造成古港海丝文化主题公园,结合城隍庙、解放路周边改造,适度挖掘利用千年古寺,后人称之为“佛教界的黄埔军校”的延庆、观宗两寺宗教文化资源。条件成熟时,恢复古城中轴线—镇明岭限时步行街功能和月湖“十洲”历史风貌建筑,形成核心区商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产业带,促使环月湖三江口水岸联动、产城融合提升发展!

作者为蓝亭智库秘书长

猜你喜欢
月湖宁波社区
月湖书生徐时栋
社区大作战
一图读懂宁波
3D打印社区
宁波月湖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影像社区
静月湖秋夜观(外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