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法律
——由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所感

2017-01-26 03:12田家蜜
关键词:警察局长辛普森苏格拉底

●田家蜜

信仰·法律
——由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所感

●田家蜜

走亲情路线的韩国电影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包括《姐妹》、《大叔》等,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意。电影《七号房的礼物》延续的仍是此种风格的套路,昨日重温经典,内心的翻动依然不弱从前,实在是赚足了眼泪。

每个人都有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不经意的一个片段、一个画面就会打动我们,而这部影片无时无刻不在撩动着人们的心弦,这是一部讲述父爱亲情的电影。智商只有六岁的李龙久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艺胜,然而智力上的缺陷并不能够阻挡他对女儿的爱,这种浓浓的爱甚至超过了普通人,智力与情感的极大反差让人深感父爱的伟大。当然,如果仅仅是讲父爱,不足以让其成为韩国历史上最卖座的剧情片。影片更加深层次地挖掘了法律、公正、人性等深层次的内容。

故事因一个美少女书包而起,龙久的女儿艺胜与警察局长的女儿同时看上了一款书包,书包被警察局长的女儿先买走,为了不让女儿失望,龙久企求将书包要过来,可是,他的一些无礼举动惹怒了警察局长并被殴打。随后,局长的女儿因意外身亡,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了可怜的龙久,在当时的大众看来,这一切无耻的行为都是李龙九对局长的恶意报复,人们忘记了他是一个智商只有六岁的单纯的父亲。急于破案而不惜诱导智障者的警察,急于爆料而忽视基本职业道德的记者,急于趋附权贵而泯灭良心不惜欺骗善良父亲的律师,让一个本该简单明了的真相一步步被掩盖,直至将一位伟大的父亲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先哲亚里士多德说过,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众所周知,法律的基本准则是正义,然而这种正义也是有限的,尽管通过它,我们实现了绝大多数的公平,但实现不了绝对的公平,李龙九正是经过了完善的法律程序,而最终被判处死刑的。但即便如此,我们并不能够质疑法律的公正性。因为社会实现公正,不仅仅需要一套完备的外在法律制度,更需要每一位社会民众对于法律精神层面的支持,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相信法律、依靠法律,更重要的是从心底里尊重法律、敬畏法律、信仰法律。

很多人认为是法律的不公导致了龙久与女儿的生离死别,却忽略了在这背后操纵法律的一双双黑手,如果警察在最初的侦查阶段就严格依照法律办事,而不是欺骗龙久做出错误的行为表述;亦或是媒体记者只根据客观事实如实报道,而未附加任何恶意揣测;或者是社会大众相信法官的裁判,而不是只被激动的情绪蒙蔽双眼,那么这一幕幕悲剧就不会发生。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穿过历史的尘埃,透过苏格拉底,透过辛普森案,我们将深刻领会法律信仰的深刻内涵。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因受指控而被雅典的民众大会判处死刑,罪名是“不敬神”“腐蚀青年”。他的学生劝说他逃跑,并为他安排了万无一失的逃跑计划。但是,苏格拉底毅然决然回绝了。因为在他心里,民众大会通过的决议就是法律,法律是崇高和神圣的,必须得到切实的执行。我信仰法律,我要以这样的方式,来树立法的权威。苏格拉底最终用他的生命和无畏,捍卫了雅典的立邦之本,也成就了整个罗马法律体系几千年的光辉闪耀。

当年“辛普森杀妻案”令世人震惊,令人们所震惊的不是辛普森的残忍,而是陪审团认定该案的最终结果竟是无罪。当年该案的主审法官说了这样一句话,全世界都看到了辛普森的罪行,但法律没有看到。辛普森判决后,受害者家属亦说,今天正义和人权受到了践踏,但是我们尊重法院的判决。读大学时,刚接触法律课程的我,对这样一个结果并不能完全接受甚至难以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想法在慢慢改变,法律人应该站在法的高度而非情的层面去理解和看待问题。尽管陪审团制度存有一定的缺陷,但此案折射出了美国司法制度的原则——程序公正。正如美国已故大法官威廉·奥威尔·道格拉斯所言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随心所欲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

信仰法律至上,推动民主进程,是我们法律人毕生的追求。在法治的社会里,在法律人的眼中,“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是共和国的法官”。

(作者单位:滕州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校:郝晓越

猜你喜欢
警察局长辛普森苏格拉底
伦敦警局丑闻连连 局长引咎辞职
苏格拉底的信仰
数学中的似是而非——辛普森悖论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赛跑
辛普森自动变速器五挡动力流分析
苏格拉底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