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探路投融资体制改革
——省发改委副主任周华富关于浙江省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答记者问

2017-01-26 04:38刘畅
浙江经济 2017年18期
关键词:投融资浙江省浙江

□本刊特约记者/刘畅

闯关探路投融资体制改革
——省发改委副主任周华富关于浙江省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答记者问

□本刊特约记者/刘畅

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总体部署,树立和巩固浙江省改革强省鲜明导向作用,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优化服务,将浙江率先打造成为营商环境最佳、改革红利最大、制度供给最优的省份,为全国投融资体制改革闯关探路、树立样本

《浙江经济》:浙江省为什么要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有何重要意义

周华富:开展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是投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具有撬动性、联动性、基础性的重大改革,将极大推动企业眼睛盯着“市场”而不是“市长”,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对继续做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支撑作用,对全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投资便利化、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和扩大有效投资具有典型示范作用,为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再谋浙江新篇,争取为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

《浙江经济》:浙江省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有哪些有利条件

周华富:浙江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具备扎实的工作基础、强烈的试点意愿和良好的示范效应。一是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浙江省具有浓厚的改革氛围和改革传统,历任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浙江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省委书记车俊强调对照“八八战略”中“进一步发挥浙江体制机制优势”的要求,狠抓补齐改革落地短板,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牢固树立改革强省的鲜明导向,并明确提出要坚决攻克投资项目审批这个“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袁家军省长多次要求加快投融资模式创新,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切实把有效投资转变为有效供给特别是中高端供给,为浙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强劲动力。二是投融资领域多项改革全国先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后,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第一时间贯彻落实,2016年11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浙委发〔2016〕33号)。近年来,浙江大力推动项目审批提速,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要素保障,在建项目实施、前期项目攻坚、项目谋划招引和项目稽察齐头并进。尤其是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统一部署,大刀阔斧、攻坚克难,深入推进投资审批事项简化优化和标准化,积极探索施工图联审、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消防设计承诺制等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创新,对全国有较大的示范效应。三是投资项目信息化管理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建立投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中央投资项目、专项基金项目和部分省级资金项目全方位全过程有效监管,积累了大量项目信息化监管经验。目前浙江正加快建设和应用省市县纵向一体化、横向协同化2.0版本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企业“一口申报”、政府“一网办理”,各网融合、“一项一码”全网通行,全面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以及浙江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具备好用、管用、共用的特点,对全国有较大示范效应。

《浙江经济》:国家层面对于浙江省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有哪些要求

周华富:在国家发改委批复文件中,对浙江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提出:一是充分认识试点的重要意义。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是投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对继续做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支撑作用,对全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投资便利化、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和扩大有效投资具有典型示范作用。二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试点建设内容涉及到相关部门履职方式的同步调整和适应,是投资管理流程的再造,是一场深刻的投资项目审批模式革新。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调动和发挥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确保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有序稳妥推进试点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在试点建设中处理好依法行政和改革创新、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制度设计和基层首创等三大关系,精心指导湖州、嘉兴等地先行先试,重点探索、及时总结、灵活优化、逐步推广,确保试点有序稳妥推进。

《浙江经济》:浙江省通过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要达到什么目标

周华富: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总体部署,树立和巩固浙江省改革强省鲜明导向作用,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优化服务,将浙江率先打造成为营商环境最佳、改革红利最大、制度供给最优的省份,为全国投融资体制改革闯关探路、树立样本。

试点建设目标可概括为“十个最”:通过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努力将浙江打造成为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优,投资项目申报最便捷、管理最规范,项目融资渠道最畅通、社会资本最活跃,资源要素配置最优、投资效益最高,政府服务最满意、投资环境最友好的省份。

《浙江经济》:浙江省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在进度上如何安排

周华富:浙江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要在明年完成,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在今年年底前,初步建立功能强大、系统集成、使用便捷的省市县纵向一体化、横向协同化的2.0版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以及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实现实质性突破。第二步是在2018年底前,进一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创新投融资机制、优化政府服务,努力打造投资项目管理最优、监管最强、融资最畅、效率最高、环境最好的省份,全面完成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各项任务。

《浙江经济》:浙江省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有哪些重要任务和创新举措

周华富:浙江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也是试点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是以在线平台一体化和大数据共享支撑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2.0版在线平台全省全覆盖,同时加强与投资项目相关系统的整合,加强对浙江投资项目的数字化、精准化、系统化管理,实现投资项目一口受理、在线办理、全流程服务、全方位监管。二是以“加减乘除”四条路径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项目自主权和主体责任,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探索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做加法,大力推进项目审批集成式优化。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流程集成优化,建立“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集成服务”的工作机制,实现审批流程内部化、并联化、协同化。探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发改委“一窗受理”制度,加快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及监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做减法,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环节和材料。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能共享则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和环节,简化审查内容,推行网上电子化备案,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删减重复提交、互为前置、变相设置的各部门、各层级项目审批所需提交材料。做乘法,以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依托一体化在线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不再要求企业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检验的信息、不再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最大限度提高审批办事效率。做除法,破除制约投资项目审批障碍。大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在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等一系列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对核准目录之外的企业投资项目,进一步推行承诺制改革。推动湖州市、桐庐县等有条件、有基础的市、县(市、区)按照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要求,积极探索、有序推进。已开展“不再审批”试点的舟山群岛新区、绍兴市柯桥区、海宁市、嘉善县,也要进一步深化承诺制改革试点。加快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破旧立新”。三是以调整优化技术类审查主体发挥市场作用和转变政府角色。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机构改革,推进政府与中介机构脱钩改革,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加快培育具有多种资质的综合性中介机构或中介机构联合体。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网上“中介超市”,建立行政审批中介网上竞价平台。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与在线平台对接,将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作为必要环节嵌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流程,在投资项目领域建立红黑名单,将投资项目领域的守信或失信主体纳入公共信用监管体系。四是以实施“投资新政”为突破口,强化投资领域制度供给。加快推进实施“投资新政”,强化省级层面要素统筹能力,集中要素资源,加快谋划实施一批对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特大项目。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探索建立“事前定标准、事后管达标、亩产论英雄”的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制度。五是以创新融资机制为手段,畅通项目融资渠道。通过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将浙江打造项目融资渠道最畅通、社会资本最活跃的省份。

《浙江经济》:浙江省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有哪些突出特点

周华富:浙江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坚持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突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统一。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二是坚持平台为基、统筹推进,强化技术和制度双轮驱动。以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加快建设和应用全国一流的省市县纵向一体化、横向协同化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三是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过程服务。加快推进“放管服”为重点的政府自身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构建以事中事后监管为核心的新型投资管理模式。四是坚持创新机制、畅通渠道,突出投资融资双向互动。打通投融资渠道,拓宽投资项目资金来源,有效缓解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浙江经济》:浙江省在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中,如何保障试点建设有序稳妥推进

周华富:在试点建设中,浙江将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要求: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建立浙江省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部省联动推进机制,定期会商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将试点中的重要成果和重要情况及时上报国家发改委,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的具体指导和政策支持。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成立由省领导担任组长,省级有关部门工作组成的浙江省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协调小组,统筹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三是强化任务落实和督查考核。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实行节点管控、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各地、各部门要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措施、责任到人。省发改委将加强督查评估和考核评价,及时跟踪工作进展,总结推广改革创新经验,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浙江经济》: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民间资本雄厚,如何通过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周华富:为进一步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浙江将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努力做到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优、办事效率最高,使浙江成为区域营商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一是全省推广应用2.0版本在线平台。实行企业投资项目“一口受理、网上办理”模式。打造全国领先的省市县纵向一体化、横向协同化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实现企业办理从项目立项、报建到竣工验收全部手续通过在线平台一个口子申请,项目审批监管部门统一通过在线平台受理申请。二是制定全省统一的标准化审批事项。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的原则,简化、优化、标准化项目审批事项,制定全省相对统一的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标准化清单、办事指南及通用格式文本。三是大力推进审批流程集成式改革。加快推进区域评价、联合评价、多评合一和项目联合测绘、联合踏勘、施工图联合审查、竣工测验合一等审批集成式改革,实现审批流程优化再造。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发改委“一窗受理”制度和“标准地”制度德清试点、湖州承诺制改革试点、绍兴柯桥行政审批集成式改革试点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机构改革,推进政府与中介机构脱钩改革,培育具有多种资质的综合性中介机构或中介机构联合体,建设全省统一的网上“中介超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在投资项目领域建立红黑名单。

《浙江经济》:“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投融资领域的难点问题,如何通过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建设破解这一难题进一步畅通社会融资渠道

周华富:为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浙江将深入推进融资机制创新,努力畅通项目融资渠道,激发社会资本活力。一是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传统基础设施、社会服务领域,逐步增加使用PPP模式比例。完善浙江省基础设施投资(含PPP)基金运作机制,吸收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等进入省级母基金,探索建立PPP基金。二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推动八大万亿产业中的龙头骨干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境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鼓励省内国有企业以上市资源为目标开展并购重组,大力拓展公司债、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券融资。三是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整合省属国有企业持有的证券、银行等金融牌照,为重大建设项目探索融资渠道。充实省属国有企业资本实力,组建若干千亿级专业化融资平台。四是深化地方金融改革试点。深入推进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宁波市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金融专项改革建设,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猜你喜欢
投融资浙江省浙江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Mother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