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思维强化质检系统干部监督

2017-01-26 05:21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孟祥禹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监督干部思维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孟祥禹

用大数据思维强化质检系统干部监督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孟祥禹

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背景下,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组织人事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服务好质检改革发展是质检人事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就干部监督工作而言,既要考虑克服传统思维下重处理轻预防、重直接轻关联、定性多量化少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要适应质检系统管理体制比较复杂、干部队伍数量大的现实情况,管起来难度不小。如何为全系统提供科学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尤显重要。大数据思维,给了我们一把金钥匙。

从微观角度看,用“数据”说话,有利于排除情感因素的干扰,实现干部监督的信息化和程序化,有利于实现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宏观角度看,干部监督工作搭上大数据的快车,一方面顺应人事部门从严管理的迫切要求,一方面彰显了质检系统“靠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的最大特点。

一、确立大数据思维

与传统思维相比,大数据带来了三种思维:总体思维、容错思维和相关思维。总体思维以全数据而非样本为决策基础,要求我们在做决策时用全局的眼光;容错思维重在把握宏观角度,允许局部细节的犯错;相关思维要求我们不再追求复杂事物的因果关系,转而挖掘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借助这三种思维,至少起到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遵循总体思维明晰方向。干部监督是质检工作的组成部分,质检是我们的特色、母体和依托。做好干部监督应立足质检改革发展的背景乃至国家整体的战略布局,不论是检验检疫监管机制改革、标准化工作改革还是国务院力推的“放管服”改革,都涉及到质检职能转换、人力资源重构,这就要求干部监督工作把握大局大势,跟得上节奏。横向看,纪检监察系统的总体思维把握很到位: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多项制度相继出台;中央提出扶贫攻坚,立即召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动员部署会,这对我们有很大借鉴意义。

二是利用容错思维保护创新。容错思维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倡导“为改革创新者而担当”精神,对于在推动质检供给侧改革、致力检验检疫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升通关效率、服务民生改善等探索性实践中的失误和过失,组织人事部门和质检系统干部监督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区分开来”所划分的适用范围,加以区别对待,为干部主动作为、想事谋事创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有利环境,汇聚起推动改革创新的正能量。

三是借助相关思维分析研判。大数据的核心在于通过深挖数据之间的关联,进行实质性的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把5000多种处方药和上万种疾病进行逐一配对,发现原来用于治疗心脏病的某种药物对治疗某种胃病特别有效,打破了以往因果联系的认知。同理,人事工作强调“人岗相适”,我们把系统内足够众多的干部数据和职位数据相匹配,一定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启示,这在后文中会专门提到。

二、强化数据收集

(一)明确数据种类。与干部监督工作相关的大数据分三类:业务管理数据,社情民意数据,环境数据。业务管理数据包括干部基础信息、履职情况等,对应质检系统的干部人事信息系统、业务主干系统及各种审批系统;社情民意数据主要是日常表现信息,包括群众监督,考核考察、领导班子调整所产生的推荐、测评、谈话等一贯表现数据,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度、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等形成的信息记录等;环境数据包括干部舆情信息、个人信用数据,在现代社会互联网上的微博、微信等成为重要来源。

(二)拓宽收集渠道。收集干部监督数据,应强化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要充分依托利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基础信息,要与纪检监察、审计巡视、督查督导等部门联动开展同步收集和数据对接;还要合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收集网络舆情反映的干部有关情况,进而实现对“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全面监督。

(三) 注重数据更新。质检总局的干部人事信息化系统已经采集了200多条信息,为我们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要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加以应用,各单位还应针对具体情况,对收集到的每名干部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台账,分层分级建立干部监督信息库,并定期汇总、研判,确保准确、及时和动态进行更新,使数据足够大。

三、推进大数据分析运用

搜集海量数据资料,只是做好大数据的第一步,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充分运用、相互论证,在海量数据中找出关联性,找出强化干部监督的有用因素,才是大数据思维的要旨。

(一)提高选人用人科学性,与质检事业改革相联动。选人用人监督是干部监督的重要环节,也是质检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加强选人用人监督,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关口前移,全过程监督”。以往常常是重事后查处轻事前监督,这和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决策依赖于经验而缺少科学支撑有很大关系。有了大数据做基础,在干部选拔任用相关环节就可以增加大数据的运用,用硬指标代替软指标,用可量化指标代替定性指标,如引入绩效考核指标贡献度、主干系统业务工作量统计情况、审批系统的过程记录、执法仪器显示的执法记录等,都是对履职情况、工作作风的参考佐证,而个人事项报告、个人信用记录、网络舆情搜集等对干部的道德品行进行有力印证。有了这些数据做支撑,我们就可以加强流程控制:在“动议”环节形成更为完善的方案,在“民主推荐”环节提供充足大数据供参与者进行参考比对,对数据审查有问题的坚决不进入考察对象,从而有效防止“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引导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为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从队伍建设角度看,通过大数据绘制干部成长曲线,追踪干部成长轨迹,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整合干部信息和岗位信息,做到全面客观分析干部特点和岗位特点,实现对人员、职位的关联性分析。从而强化“人岗相适”,当前,我们对人员分析做得多,岗位信息做得少,反映了全系统在选人用人方面的一个薄弱项:重使用、轻培养,长远看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不相称的。大数据时代,要坚持从质检事业发展出发,逐渐扭转这种趋势,坚持培养和使用并重。

(二)促进制度规范性,与质检自身建设相衔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往往需要方方面面的规范和实实在在的措施加以配套,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质检部门又是标准的主管部门,自身的制度更应规范准确。大数据的运用为制度进一步规范提供了可能。如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材料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对材料汇总综合、分析研判,了解掌握领导干部家事、家产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可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并健全完善个人事项报告相关制度。再比如对因私出国(境)证件进行统计、对出国情况进行汇总,就可以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掌控,针对出入国(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就可以开展这方面的专项治理。还有,针对质检部门行政执法特别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涉外执法的特点,细化即时报告内容和方式,既有利于追溯,更有助于严管干部。同时,依托数据分析,还可以健全和完善群众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公开评价机制,将监督形式由单一监督向多形式监督转化,促进监督制度完善。

(三)加强教育针对性,与质检服务民生相融合。质检总局作为全国抓质量、保安全的核心部门,以群众利益为导向、以保障民生为宗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是本职主业。干部监督工作要通过质检职能发挥这条线索找问题、抓根源,对于职能发挥不到位的单位和同志,反映出来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及时给予提醒和教育,开展精准培训,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错误铸成大错误。

更进一步说,监督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把学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通过分析研究舆情数据、思想动态数据、日常表现数据、对干部的思想动态进行预先判断,对可能发生的倾向性问题提前进行研究,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人事工作风险进行前瞻性预判,做到未雨绸缪,从而努力把质检系统干部监督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猜你喜欢
监督干部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监督宜“补”不宜“比”
干部任免